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皮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采用ALA-PDT治疗分为联合组(ALA-PDT+手术治疗)43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治疗)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43例患者均完成了ALA-PDT治疗,其中治疗显效38例(88.37%)、有效5例(11.63%);联合组的术前病灶面积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手术创面面积小于单纯手术组,外观满意度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9.30%,24个月的复发率为18.60%,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6.22%、3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2个月,单纯手术组为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结合手术治疗皮肤有利于减小手术创面面积,对患者术后创面外观恢复有利,但是对皮肤患者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无毛小鼠皮肤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UVB诱导的无毛小鼠建立皮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4周测量一次小鼠的体重、皮褶厚度、皮肤病理变化及CPDs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VB照射12周后,无毛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皮褶增厚,皮肤开始出现皮肤丘疹,病理分类属于AK。治疗组小鼠从照射UVB的第20周开始出现体重下降、皮褶厚度增厚等表现,病理变化的出现也显著晚于模型组。结论照射UVB前给予小鼠小檗碱治疗能够显著延缓小鼠体重减轻、皮褶增厚及皮肤病理变化,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皮肤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UVB 皮肤癌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皮肤基底细胞的临床特点,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的治疗水平。 方法 从我院 2000年到 2016年期间接诊的 200位皮肤基底细胞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皮肤基底细胞在人体上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眼眶周围和鼻翼,通常情况下发病的高峰年龄为 41岁到 50岁,较为常见的是实体性皮肤基底细胞,在病情诊断的过程当中, 29.64%的患者会被误诊成色素痣、恶性黑素瘤等病症,通过对皮肤基底细胞的分析情况得出阳光照射和皮肤组织的损伤是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的重要因素,并且皮肤基底细胞还能够在色素痣的基础之上引发。 结论 由于皮肤基底细胞和一些其他的皮肤肿瘤临床表现比较相似,很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要及时的进行病例检查,方便进行病情种类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

  • 标签: 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在放疗鼻咽患者皮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月6月期间在本院行放疗治疗的94例鼻咽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鼻咽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行鼻咽放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放射区域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结束后0级(17.02%)、Ⅰ级(29.79%)、Ⅱ级(31.91%)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7.02%、19.1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Ⅲ级(12.77%)、Ⅳ(8.51%)级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总发生率(82.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21.28%、93.62%),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差异p<0.05。结论鼻咽放疗期间皮肤护理中应用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护理,可有效降低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程度,且患者对该护理措施较为满意,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

  • 标签: 放疗 鼻咽癌 皮肤保护剂 涂抹软膏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从高危型皮肤鳞状细胞患者的特征以及其临床综合实际情况等方面来看,cSCC可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尽管绝大部分低危型皮肤鳞状细胞患者属于低危型,充分发挥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作用能够快速治愈,但大量临床相关研究发现,高危型皮肤鳞状细胞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对人体皮肤的破坏性亦较高,不仅能够破坏人体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并且还可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严重时还会引发全身性转移,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 标签: 高危型 皮肤鳞状细胞癌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道放疗后放射性皮肤黏膜的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要点,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的福利。方法对收治的50例食道放疗患者进行放射性皮肤、黏膜、体重等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效果满意;发生Ⅱ度皮炎患者3例,Ⅰ度患者5例,皮炎发生率为16.0%;发生Ⅱ度粘膜炎4例,Ⅰ度粘膜炎4例,粘膜炎发生率为16.0%。结论食道放疗后发生发射性皮肤黏膜反应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应该积极的给予皮肤黏膜等护理,降低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道癌 放疗 发射性皮肤黏膜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皮肤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等。其中皮肤CT在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应用较广,本文对于常见皮肤病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症、汗管瘤、基底细胞等的皮肤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皮肤CT 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症 汗管瘤 基底细胞癌
  • 简介:保持清洁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床单等用品应及时更换清洗。美国《红书》杂志最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给大众的提醒——不换床单会给皮肤带来的五大威胁。

  • 标签: 换床单 皮肤 养生保健 医学知识
  • 简介: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层、结构性脂类和皮肤脂膜构成,起到保护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有害侵袭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与多种皮肤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相关,修复皮肤屏障对防止细菌侵入,减少皮肤炎症、刺激,预防复发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皮肤屏障的结构、功能、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皮肤病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了皮肤屏障功能对相关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文献使用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 标签: 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痤疮
  • 简介:摘要皮肤参与维持整个机体平衡及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使机体免受理化性或生物性因素的侵害,具有调节、分泌、排泄、渗透、吸收与代谢等功能。正常完整的皮肤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相对延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在医院里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开展护理工作,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变,皮肤出现衰老现象,且易受到感染。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又需要卧床静养,特别是长期卧床老年人最易发生压疮,因此,作好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尤其重要。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中注意了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受到很好的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皮肤护理 老年人 健康
  • 简介:玫瑰痤疮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免疫功能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与皮肤屏障功能的受损有密切的联系,而修复皮肤屏障的治疗同时可明显缓解玫瑰痤疮患者干燥、瘙痒、刺痛、阵发性潮红等临床症状。这个特点使得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在玫瑰痤疮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也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玫瑰痤疮 皮肤屏障
  • 简介:皮肤位于人体体表最外层,具有屏障、吸收、分泌、排泄、代谢、免疫、体温调节及感觉功能,其中,皮肤屏障(skinbarrier)功能是基础。广义的皮肤屏障包括表皮渗透屏障、免疫屏障、色素屏障等,同时,皮肤微生态及酸性环境与皮肤屏障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维持皮肤正常生理代谢。

  • 标签: 皮肤屏障 皮肤病 第三次革命 治疗 修复 表皮渗透屏障
  • 简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创刊,是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读者、作者遍及海内外。目前,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 标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征稿启事 皮肤科学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通报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婴儿皮肤屏障功能的客观认识,对于婴儿皮肤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健康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皮肤无创检测技术的更新,人们对婴儿皮肤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从婴儿皮肤的结构、功能和成分中均认为,婴儿在出生后1年左右皮肤屏障功能尚不完善,需要特殊护理。文章侧重于成人与婴儿皮肤的比较,总结了婴儿皮肤特点、评价技术以及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符合国情的婴儿护肤意见。

  • 标签: 婴儿皮肤 屏障功能 无创检测
  • 简介:按照形成的原因猪常见外伤可分为咬伤、刺伤、切伤、挫伤等闭合性外伤。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出现全身反应,需要及时处理治疗,生产中加强管理,避免外伤发生。

  • 标签: 皮肤创伤 药物治疗 方法
  • 简介: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错综复杂.当一个患者出现瘙痒,首先要解决的是引起瘙痒的原因,因为瘙痒不仅仅局限于皮肤病.资料显示有10%-25%的瘙痒症状是由于系统性疾病,或者说内脏疾病引起的,如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淋巴瘤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或寄生虫感染、神经精神疾病等.

  • 标签: 皮肤瘙痒 日常护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状腺功能障碍 骨髓增生性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