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92a-3p (micro RNA-92a-3p, miR-92a-3p)靶向调控PTEN对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iR-92a-3p mimics及其抑制基因(inhibitor)分别转染至SH-SY5Y细胞,根据实验需要分为miR-92a-3p过表达组、NC过表达组、miR-92a-3p抑制组、NC抑制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内miR-92a-3p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iR-92a-3p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基因软件预测miR-92a-3p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体系进行验证;最后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表达miR-92a-3p和抑制miR-92a-3p后对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92a-3p过表达组的表达含量(65.73±20.07)比miR-92a-3p抑制组的表达含量(0.33±0.02)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05)。CCK-8检测实验显示,miR-92a-3p过表达组能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P均<0.001 ),miR- 92a-3p抑制组则能有效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P=0.031,P=0.012,P<0.001,P<0.00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92a-3p过表达组的细胞克隆数为(210±19)个,高于NC过表达组的细胞克隆数(144±5)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iR-92a-3p抑制组的细胞克隆数为(83±6)个,低于NC抑制组的细胞克隆数(137±13)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细胞划痕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92a-3p过表达组细胞迁移愈合率为(90.37±0.67)%,高于miR-92a-3p抑制组(41.03±0.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92a-3p过表达组细胞穿膜数量为(106.80±9.28)个,高于miR-92a-3p抑制组(33.40±7.56)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NC过表达组相比,miR-92a-3p过表达组PTEN的mRNA表达量(0.43±0.02)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PI3K mRNA表达量(2.00±0.10)、AKT mRNA表达量(1.41±0.19)和各自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 0.001和P=0.028);miRNA-92a-3p抑制组可逆转上述作用,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 0.046和P<0.001)。结论PTEN基因是miR-92a-3p的靶基因,miR-92a-3p可能通过促进NB细胞增殖、促进NB细胞侵袭、促进NB细胞迁移和抑制PTEN mRNA表达引发PTEN蛋白水平的降低。

  • 标签: 微RNAs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变化,评估IL-35对斑秃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斑秃患者81例(斑秃组)和健康志愿者27例(对照组),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3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5组成亚基EBI3和IL-12p35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刺激纯化的Treg,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I3、IL-12p35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mRNA表达;将经IL-35刺激或未刺激的Treg与自体PBMC共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斑秃组IL-35水平[(90.10 ± 11.98)ng/L比(100.74 ± 28.71)ng/L,t= 2.71,P= 0.008]、PBMC中EBI3 mRNA(1.06 ± 0.15比1.25 ± 0.11,t= 6.09,P < 0.001)、IL-12p35 mRNA(1.00 ± 0.15比1.38 ± 0.22,t= 10.16,P < 0.001)、Treg比例(5.91% ± 1.17%比6.85% ± 1.23%,t= 3.54,P= 0.001)均显著降低。斑秃组Treg比例与血清IL-35水平(r= 0.25,P= 0.026)、PBMC中EBI3 mRNA(r= 0.31,P= 0.004)、IL-12p35 mRNA水平(r= 0.24,P= 0.032)均呈正相关。斑秃组未刺激的Treg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以及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reg(P < 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低于对照组(P= 0.013)。重组人IL-35刺激后斑秃患者Treg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与未刺激Treg相比无明显变化(P > 0.05),但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增强(P= 0.037)。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明显降低,与Treg功能减弱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斑秃发病。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类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穿孔素 颗粒酶类 白细胞介素35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调控腹腔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募集以及ILC2对脓毒症腹腔感染时巨噬细胞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腹腔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6~8周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40只、C57BL/6背景的Il-33-/-小鼠20只、IL-33受体ST2敲除(Il1rl1-/-)小鼠10只,繁殖并饲养于浙江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PF级医学动物中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接受假手术用来作为对照的小鼠除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操作外,其余手术操作和脓毒症小鼠操作完全相同。将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作为脓毒症组,将假手术操作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外源性腹腔注射给予IL-33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C2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运用体外实验证实ILC2分泌的IL-9和IL-13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较于ILC2在IL-33刺激之前和之后,ILC2在腹腔Lin-CD45+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9.90±0.80比18.43±0.46,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比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C2在腹腔中的数量分别为(5 786.00±289.50)个比(17 820.00±324.30)个,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57BL/6野生型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ILC2募集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0.50±0.59比10.8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33-/-、Il1rl1-/-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中的ILC2并未增加,而给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对照组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53±0.47比19.43±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脓毒症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脓毒症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13±0.57比21.37±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腹腔募集的ILC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显示,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后12 h腹腔ILC2分泌IL-9、IL-13的比例显著增加,IL-9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6.53± 0.74比24.67±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IL-13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5.40± 0.87比29.40±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4的分泌比例为6.14±0.59比5.89± 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④通过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发现,IL-33促进CD45+F4/80+的巨噬细胞在腹腔中的募集,注射前和注射后的比例分别为52.40±1.70比72.40±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⑤在ILC2分泌的IL-9、IL-13的作用下,脓毒症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L-9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27±1.46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IL-13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63±2.03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IL-33促进腹腔源性脓毒症时ILC2和巨噬细胞的募集。腹腔ILC2的募集依赖于IL-33/ST2信号通路,脓毒症时分泌细胞因子IL-9和IL-13增多且能够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腹腔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白介素33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377-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377-3p的表达。分析miR-377-3p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关性。构建miR-377-3p高低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验证miR-377-3p对下游的靶基因LASP1的调控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7-3p与LASP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miR-377-3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明显低表达。miR-377-3p与ESCC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ESCC中miR-377-3p通过调控LASP1表达抑制食管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miR-377-3p通过调控LASP1抑制食管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它可以作为ESCC的预后分析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特异性皮炎患者病变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式,筛选调控关键基因。方法:自GEO数据库下载GSE107361数据集,使用Cibersort、WCGNA、Cytoscape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D患儿病变组织DC浸润比值上升,肥大细胞浸润比值降低。DC浸润比值与CCL22、CXCL1表达量与呈正相关,与KRT19表达量呈负相关;肥大细胞浸润比值与CXCL1、CXCL8、GZMB等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CCL22、CXCL1、KRT19、CXCL8、GZMB等基因与儿童AD病变皮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比值相关。

  • 标签: []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免疫 趋化因子
  • 作者: 陈建胜 王天楹 王燕 苗蕾 周少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普外科,青岛 266000 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普外科专业,大连 116000,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青岛 266000,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门诊部,青岛 266000
  • 简介:摘要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ck point protein 1,MDC1)又称BRCT结构域1的核因子(nuclear factor with BRCT domain protein 1,NFBD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反应早期进程的支架蛋白,在调控DNA损伤应答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功效。本研究主要就MDC1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MDC1 恶性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MDC1-AS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丘颗粒细胞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调控网络,并进行临床标本验证,以探寻PCOS发病机制并提供诊疗靶点。方法使用R软件分析来自基因表达图谱(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的数据,得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使用CircInteractome、Starbase数据库,预测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就诊的PCOS患者(记为PCOS组,n=40)和因男方或者输卵管因素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n=20)的卵丘颗粒细胞,提取R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结果筛选出278个差异表达mRNA、23个差异miRNA和2402个差异circRNA(P<0.05和 |log2FC|>0.8);构建256条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包含13个mRNA、2个miRNA和40个circRNA;临床验证后提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hsa-miR-127-3p、hsa_circ_0086809/hsa_circ_0063556及其调控网络与PCOS相关(P=0.004、P=0.002、P=0.014、P=0.003)。结论卵丘颗粒细胞中PAPPA、hsa-miR-127-3p、hsa_circ_0086809/hsa_circ_0063556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网络与PCOS发生相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丘颗粒细胞 基因表达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物1(MALAT1)通过调控核富集转录物1(NEAT1)对人肝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HuH-7细胞敲低MALAT1表达(si-MALAT1)转染获得si-MALAT1组细胞,转染无意义的小干扰RNA (si-RNA)作为si-NC组,比较si-MALAT1组和si-NC组NEAT1表达、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过表达NEAT1载体的慢病毒(lv)与HuH-7细胞共培养72 h后获取NEAT1过表达细胞(lv-NEAT1组),感染空转载体的lv作为lv-control组,比较lv-NEAT1组和lv-control组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使用lv-NEAT1组细胞转染si-MALAT1获得si-MALAT1+lv-NEAT1组细胞,与si-NC组、si-MALAT1组细胞比较外泌体分泌能力变化。将si-MALAT1组细胞与lv-NEAT1组细胞的外泌体共培养获得si-MALAT1+ lv-NEAT1外泌体组细胞,将si-MALAT1组细胞与lv-control组细胞的外泌体共培养获得si-MALAT1+lv-control外泌体组,考察si-MALAT1+ lv-NEAT1外泌体组和si-MALAT1+lv-control外泌体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功能。结果与si-NC组相比,si-MALAT1组中NEAT1的相对表达量[(0.72±0.02)比(0.98±0.01)]、72 h吸光度[(0.66±0.03)比(0.98±0.04)] 、下室细胞数量[(88.33±7.26)比(147.70±13.6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MALAT1组外泌体CD9、CD63表达减弱;而与si-MALAT1组相比,si-MALAT1+lv-NEAT1组外泌体CD9、CD63表达增加。与si-MALAT1+lv-control外泌体组相比,si-MALAT1+ lv-NEAT1外泌体组吸光度[(0.97±0.03)比(0.74±0.05)]和下室细胞数量[(132.70±7.36)比(98.33±6.01)]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NEAT1组外泌体相关基因HSPA8、SLC3A2、SLC7A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53±0.31)、(0.32±0.07)、(0.77±0.45),与lv-control组表达水平(0.98±0.15)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AT1可通过调控NEAT1改变肝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功能,NEAT1可改变外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癌,肝细胞 RNA 外泌体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物1 核富集转录物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杨梅苷对高糖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12.5 μg/ml、25.0 μg/ml、50.0 μg/ml杨梅苷组,其中杨梅苷组细胞在含杨梅苷的高糖培养基中培养24 h。分别采用pcDNA和pcDNA-circZNF292转染HRMECs后使用含25 mmol/L D-葡萄糖的高糖培养基培养24 h,作为pcDNA组和pcDNA-circZNF292组。分别采用siR-NC和siR-circZNF292转染至HRMECs后加入含50.0 μg/ml杨梅苷和25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作为杨梅苷+siR-NC组和杨梅苷+siR-circZNF29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ircZNF292和miR-23b-3p的基因表达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ZNF292与miR-23b-3p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蛋白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12.5 μg/ml、25.0 μg/ml、50.0 μg/ml杨梅苷组细胞bax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浓度、SOD活性值以及circZNF292和miR-23b-3p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707、111.835、74.515、109.651、135.020、219.919、116.304,均P<0.001)。随着杨梅苷剂量的逐渐增加,细胞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浓度和miR-23b-3p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SOD活性值和circZNF292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不同剂量杨梅苷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转染野生型载体WT-circZNF292细胞中,miR-23b-3p组细胞中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值为0.35±0.03,低于miR-NC组的0.9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7,P<0.001)。与pcDNA组比较,pcDNA-circZNF292组细胞中circZNF292相对表达量、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DA浓度明显升高,miR-23b-3p相对表达量、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SOD活性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和杨梅苷+siR-circZNF292组比较,杨梅苷组和杨梅苷+siR-NC组miR-23b-3p、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MDA浓度明显降低,circZNF29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SOD活性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杨梅苷可通过调控circZNF292/miR-23b-3p表达而抑制HRMECs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HRMECs损伤。

  • 标签: 杨梅苷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circZNF292 miR-23b-3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脒/精胺N1-乙酰转移酶2(SSAT2)对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梯度浓度法构建耐药细胞株MiaPaCa-2 GR和PANC-1 GR,蛋白印迹法检测耐药前后细胞中SSAT2及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变化;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SSAT2的耐药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变化;丙二醛(MDA)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耐药细胞株中SSAT2表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0.692±0.026)倍比(0.953±0.132)倍,t=3.360,P<0.05;(0.581±0.036)倍比(0.751±0.080)倍,t=3.356,P<0.05],而铁死亡负调控标志物GPX4在两种耐药细胞株中均显著升高[(2.295±0.753)、(52.794±1.680)倍,t=4.013、10.701,P<0.05]。上调SSAT2后耐药细胞胰腺癌株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0.047±0.017) μmol/L比(1.507±0.283) μmol/L,t=8.920,P<0.01;(0.216±0.063) μmol/L比(2.238±0.582) μmol/L,t=5.983,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r-1处理过表达SSAT2组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提高[(1.019±0.193)、(1.633±0.482) μmol/L,t=8.689、5.049,P<0.05],同时MDA水平低于过表达SSAT2组[(2.298±0.099)、(1.986±0.269)倍,t=3.908、6.430,P<0.05]。过表达SSAT2组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453±0.040)倍比(1.086±0.094)倍,t=10.732,P<0.01;(0.236±0.045)倍比(1.337±0.479)倍,t=3.964,P<0.05]。结论SSAT2通过抑制GPX4蛋白水平促进铁死亡,增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 标签: 精脒/精胺N1-乙酰转移酶2 胰腺癌 铁死亡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通过表达共抑制信号,下调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来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在SLE相关动物模型及患者中,存在多种免疫检查点表达异常,且与其相关的等位基因与SLE的易感性有关。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取得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调节剂被考虑用于治疗SLE,本文主要阐述免疫检查点在SLE发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免疫检查点调节剂靶向治疗SLE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进展,为SLE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免疫检查点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RA关节滑膜炎免疫微环境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形成。近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不仅调节细胞发育分化还有炎症驱动作用。Notch受体在RA滑膜细胞中表达并被激活,Notch信号通过调控多种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促进RA的进展。本综述将阐述Notch信号通路如何通过促进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巨噬细胞极化、滑膜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这3个方面调控滑膜炎症免疫微环境促进RA滑膜炎发生的最新进展,为RA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Notch信号通路 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附注射液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应激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补充预测并统一基因名;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TTD、CTD、Drugbank、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应激反应调控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工具获得参附注射液与应激反应调控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上传至Metascape数据库中,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机制研究;使用Autodu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并获取参附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3个,相关作用靶点257个;数据库检索到应激反应调控相关靶点4 811个,与参附注射液成分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188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8条,主要涉及循环系统及体液调控、对外来刺激及创伤的反应、MAPK级联反应、突触后膜、受体复合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高度相关通路20条,主要涵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IL-17、TNF、MAPK、cGMP-PKG、PI3K-Akt、NF-κB、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山柰酚、β-谷甾醇、去甲基棱砂贝母碱、豆甾醇、人参皂苷、蛇床子苷、次乌头碱等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TNF、IL1B、PTGS2、HSP90AA1、MAPK1、NFKBIA、NR3C1、ADRB2等靶点,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应激反应进行调控

  • 标签: 参附汤 应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R-2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中miR-217过表达产生的效果,阐明miR-217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使用AngⅡ刺激HSC并检测miR-217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将HSC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和AngⅡ+miR-217处理组,检测各组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217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及验证。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BR2)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过表达miR-217对CCl4小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2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ngⅡ刺激HSC细胞能下调miR-217的表达水平,转染miR-217 mimics能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miR-217能特异性结合TGFBR2的3’-UTR,转染miR-217 mimic能抑制HSC中TGFB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l4小鼠中过表达miR-217能抑制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水平,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结论miR-217通过靶向调控TGFBR2调节肝纤维化,抑制AngⅡ诱导的HSC活化,减缓CCl4小鼠的肝纤维化进程,表明miR-217可能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功能。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miR-217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趋化因子受体6(chemokine receptor,CCR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MIP-3α)的表达。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为研究组(12例),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半定量比较两组CCR6和MIP-3α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肠壁组织黏膜层内未见CCR6表达,隔膜组织黏膜层可见CCR6表达。正常肠壁组织和隔膜组织黏膜层均可见MIP-3α表达,其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明显。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CR6和MIP-3α分子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增多,与正常肠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和P=0.0130)。结论在胚胎发育早期,隔膜组织黏膜层高表达MIP-3α和CCR6。本研究结果提示隔膜组织黏膜层内MIP-3α通过介导CCR6对树突状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淋巴细胞产生选择性趋化作用,MIP-3α和CCR6的高表达介导了树突状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淋巴细胞参与肠壁自身局部免疫应答和肠闭锁隔膜组织的发生。

  • 标签: 受体,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类 小肠闭锁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化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坏死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为预防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炎症和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理论参考。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构建LPS诱导的细胞焦亡模型。CCK-8、PI染色、LDH释放、Western blot等验证LPS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焦亡;Western blot筛选异常表达的线粒体相关蛋白MFN1;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总活性氧生成情况、Mito-SOX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JC-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反映线粒体受损情况;利用Ubibrowser数据库预测出MFN1蛋白可与多种E3泛素连接酶结合,通过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试验等验证MFN1蛋白是否受泛素化调控;采用Lipofectamine2000试剂转染MFN1过表达质粒检测MFN1蛋白对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LPS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焦亡。LPS刺激后MFN1蛋白表达减少。CO-IP试验证明MFN1蛋白发生泛素化修饰。泛素化抑制剂MG-132处理后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IL-1β、IL-18表达上调并且改善线粒体功能。MFN1过表达后缓解LPS导致的线粒体稳态失衡和巨噬细胞焦亡。结论LPS通过影响MFN1泛素化修饰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巨噬细胞焦亡,本研究为治疗巨噬细胞诱导的炎症及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靶点。

  • 标签: 线粒体融合蛋白1 泛素化 Raw264.7细胞 线粒体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有丝分裂中,PLK1参与控制中心体成熟、染色体凝聚、动粒-微管附着和胞质分裂。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PLK1也具有与在有丝分裂中类似的功能,但尚缺少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节机制方面的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报道。本文从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定位情况,及其在卵母细胞染色体凝聚、微管组织中心解聚、γ-微管蛋白和中心粒周蛋白的募集以及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tome,APC/C)的活化中的作用,这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之间的异同,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PLK1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微管组织中心 纺锤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伏隔核(the nucleus accumbens,NAc)-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LHA)神经通路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神经元和黑色素聚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MCH)神经元对肥胖大鼠奖赏性摄食(可口食物甜炼乳)的调控作用。方法14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匹配原则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68只)和高脂饮食致肥胖(diet induced obesity,DIO)组(74只),分别给予连续8周的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选取6只DIO大鼠,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Ac中GABA神经元到LHA中MCH神经元的神经投射。免疫荧光观察两组大鼠饱食状态摄取甜炼乳(奖赏性摄食)后LHA内的c-Fos和MCH表达(每组6只)。通过LHA核团微量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Musimol或GABA受体阻断剂Bicuculine,观察GABA在LHA对ND大鼠和DIO大鼠奖赏性摄食的影响(每组8只),并观察阻断MCH信号后奖赏性摄食量的变化(每组8只)。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post hoc Bonferroni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经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DIO组大鼠饱食后对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多于ND组[(12.52±2.29)mL,(7.45±1.23)mL,t=4.778,P<0.01)]。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伏隔核GABA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投射至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且下丘脑外侧区部分神经元GABAA受体与MCH共存。NAc-LHA通路对可口食物摄入量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组别和药物干预交互作用显著(F=9.869,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ND大鼠LHA核团微量注射Musimol后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少于注射生理盐水[(4.25±1.38)mL,(7.29±1.49)mL,P<0.01],而注射Bicuculine后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性多于注射生理盐水[(10.72±2.11)mL,(7.29±1.49)mL,P<0.05]。DIO组大鼠LHA核团微量注射Musimol后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少于注射生理盐水[(3.51±1.77)mL,(13.68±2.95)mL,P<0.01],而注射Bicuculine后可口食物摄取量与注射生理盐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3±3.44)mL,(13.68±2.95)mL,P>0.05]。阻断MCH信号对可口食物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ND大鼠的SNAP-94847和Bicuculine干预交互作用无显著性(F=1.468,P>0.05),SNAP-94847干预主效应显著(F=15.880,P<0.01),Bicuculine干预主效应显著(F=6.930,P<0.05)。侧脑室注射MCH受体阻断剂SNAP-94847,ND大鼠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少于注射生理盐水[(4.78±1.72)mL,(7.63±2.77)mL,P<0.05],且不受LHA预先注射Bicuculine影响[(6.24±2.18)mL,(4.78±1.72)mL,P>0.05]。DIO大鼠的SNAP-94847和Bicuculine干预交互作用无显著性(F=0.006,P>0.05),SNAP-94847干预主效应显著(F=18.460,P<0.01),而Bicuculine干预主效应不显著(F=2.059,P>0.05)。侧脑室注射MCH受体阻断剂SNAP-94847,DIO大鼠可口食物摄取量显著少于注射生理盐水[(6.89±2.11)mL,(12.19±4.36)mL,P<0.05],且不受LHA预先注射Bicuculine影响[(8.72±2.26)mL,(6.89±2.11)mL,P>0.05)]。结论伏隔核GABA能信号可调节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MCH表达,肥胖大鼠LHA内MCH神经元对饱食信号敏感性下降,奖赏性摄食增多。

  • 标签: 伏隔核 下丘脑外侧区 奖赏性摄食 γ-氨基丁酸 黑色素聚集激素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