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参与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和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发展。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是抑制严重烧伤早期应激反应的主要手段,可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减少烧伤脓毒症风险。此外,良好的创面处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胃肠道功能保护、睡眠管理等综合手段均有助于减轻烧伤后应激反应。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机体多种应激和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格局改变,探索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机制和调控手段,针对严重烧伤后镇静镇痛策略以及应激和高代谢管理等达成共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烧伤 代谢 镇痛 镇静 应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章卫平 史亚男 陈玉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肠道是消化、吸收各种膳食营养素的重要场所,也是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稳态的主要器官。肠道可感受各种不同的营养信号,与脑、肝脏等代谢器官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又精细的糖脂代谢时空调控网络,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稳态的"前哨"与"枢纽"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就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转化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提出展望。

  • 标签: 肠道 肠道微生物 糖代谢稳态 脂代谢稳态 代谢调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障碍因其易慢性化、高致死率、社会负担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既往研究认为进食障碍患者存在前额叶相关的脑功能异常。近年来兴起的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无创性调控技术,因副作用少、使用方便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抑郁症、强迫症、物质成瘾等精神疾病中已得到运用,在进食障碍中也有少量的研究。本文章综述了这些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中的相关研究,介绍了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等工作原理以及其对进食障碍的疗效。已有研究显示神经调控技术对进食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综合认知、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数据来识别进食障碍不同的内表型,方能有助于阐明疾病机制,帮助进食障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症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深部脑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孕症女性卵泡的发育情况;以往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在卵泡发育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卵泡发育的调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综述围绕着甲状腺激素对卵泡内各细胞组分的作用,将近年来甲状腺激素调控卵泡发育的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女性不孕症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卵泡 调控
  • 简介:摘要Kisspeptin是调节女性生殖功能重要的神经肽,主要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神经元的上游起作用,与GnRH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GPR54结合后刺激GnRH的释放,从而导致生殖轴后续一系列的活动。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Kisspeptin不仅在中枢下丘脑和垂体调控女性生殖功能,而且在卵巢局部也发挥作用。卵巢局部的Kisspeptin不仅参与调控卵母细胞、颗粒细胞、黄体的功能,同时又受促性腺激素、光周期、交感神经、代谢的影响。本文就Kisspeptin的中枢调控以及卵巢局部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Kisspeptin 下丘脑 垂体 卵巢
  • 简介:摘要骨折发生后断端间组织修复程序的启动和运行对于骨折愈合至关重要,该过程经历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等三个相互交织和逐渐演进阶段,并由骨髓腔内多种组织、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完成。在研究骨折愈合的机制中发现有许多信号通路及分子调控骨修复,包括骨形成、骨重建以及新生血管形成,而在细胞层面上则是对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调控。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维持器官体积大小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的信号通路,而在维持骨稳态以及骨代谢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其调控骨发育和修复过程中,通过蛋白激酶级联反应和转录辅助激活因子作用下调控微环境下细胞的生理活动。Hippo信号通路上下游效应分子直接或间接调控骨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个过程,且与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相关骨修复过程重要通路的交互均表明,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骨折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的新靶点。故综述Hippo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以及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以其为靶点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儿期肝内外胆管炎症、肝纤维化、造成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疾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病毒感染、毒素、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固有免疫系统在其发病和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现就固有免疫调控在胆道闭锁胆管炎症和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固有免疫 胆管炎症 上皮损伤
  • 作者: 范梦科 王玲 齐莉莉 陈伟 张英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骨创伤微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骨创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骨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骨创伤后死骨的清除与骨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骨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 免疫调节 炎症 骨创伤
  • 作者: 刘冲 孟凡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00070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102206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的特点,是临床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癫痫,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以神经电刺激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本文结合最新的神经调控基础研究,旨在更加充分地了解神经调控技术的治疗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癫痫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视网膜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视网膜是人体高耗能的神经组织,故维持其能量代谢过程的稳态对于视网膜正常功能的维持极其重要。视网膜能量代谢特征与生长非常快速的肿瘤组织类似,即在有氧情况下主要依赖糖酵解途径供能,称为视网膜Warburg效应。视网膜能量代谢的Warburg效应重要意义在于,相比于氧化磷酸化途径,葡萄糖可以迅速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ATP,并可为快速增生的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供给所需的碳源。视网膜的代谢能量是视网膜中各种细胞代谢活动产能的总和,涉及光感受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Müller细胞以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等,研究这些细胞产生Warburg效应的原因及细胞间代谢偶联的机制对了解视网膜能量代谢活动的过程非常重要。作为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HK2、PFKFB3和PKM2活性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联,深入研究这些机制有望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视网膜能量代谢障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视网膜能量代谢的Warburg效应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 能量代谢 Warburg效应 关键酶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微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进化保守非编码单链RNA,能够与mRNA结合抑制目标m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miRNA几乎在所有生理过程和大多数病理改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综述miRNA参与调控的过程,重点阐述miRNA在反映切口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和内脏疼痛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miRNA对疼痛治疗的前景。

  • 标签: 微RNA 疼痛 围手术期 调控
  • 简介:摘要低氧作为高原环境的主要特征,可引起机体红细胞过度积累,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多系统微血管增生。久居高原居民的"多血质面容"为微血管增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高原低氧微血管增生机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现就高原低氧微血管增生相关通路及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低氧 微血管增生 遗传调控
  • 简介:摘要竞争性内源RNA(CeRNA)是纵横交错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可介导恶性肿瘤细胞表型,包括增殖和抑制、自噬、无限生长、诱导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免疫逃逸等。了解CeRNA介导恶性肿瘤表型调控及其功能,有望为恶性肿瘤提供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RNA,长链非编码 表型 CeRNA
  • 简介:摘要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2个核苷酸,它们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负调控。miR-29a是miR-29家族(miR-29a、miR-29b、miR-29c)中的一员,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miR-29a通过直接作用于靶基因来激活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miR-29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miR-29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指标。本文主要针对miR-29a在肿瘤侵袭迁移过程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miR-29a 肿瘤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于进行性缺血可能导致患肢由间歇性跛行发展为静息痛甚至坏疽,危害日趋严重。再闭塞问题成为目前临床腔内成形术及开放手术的难点,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是治疗的根本。“内皮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是ASO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证实微RNA(miRNAs)参与调控ASO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外周循环中的miRNAs表达稳定,并且可通过非侵入性方法从血浆或血清中获取,所以通过调控miRNAs将有可能从发病机制上阻断ASO进展。miRNAs的检测和调控在ASO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有极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miRNAs 内皮损伤 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青春期发育调节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机制纷繁复杂。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单链RNA,具有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或翻译的能力,是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参与者,在复杂的生物现象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microRNA可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microRNA的缺失或过表达,可引起青春期发育异常(过早或延迟)从而导致生殖功能紊乱,为诊治青春期疾病提供了新方向。该文主要对microRNA参与调控青春期发育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MicroRNA HPG轴 青春期发育
  • 简介:摘要创面治疗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愈合。近年来,创面微环境对愈合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在影响创面微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创面生物电场和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已有一些基于创面生物电场和氧等微环境因素促进创面愈合的新技术用于临床。随着对创面生物电场和氧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一系列调控或营造包括创面生物电场和氧等创面最适愈合微环境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实现创面精准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伤口愈合 微环境 生物电场
  • 作者: 李思其 高兴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一方面,机体可以通过免疫效应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实体肿瘤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DNA甲基化作为目前研究最久、最深入的表观遗传机制,除了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也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本文主要针对DNA甲基化对实体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心胆气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6月-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专题门诊60例心胆气虚型不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组采用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估失眠严重程度,采用自拟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评估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DBAS-30)评估与睡眠相关的不合理认知;于治疗第4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对2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23/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5.15±2.66)分比(8.98±2.05)分,t=-1.552]低于对照组(P<0.05),DBAS-30评分[(125.84±20.57)分比(82.89±21.64)分,t=2.44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可显著改善心胆气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与佐匹克隆片相似,在改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方面优于西药,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失眠症 心胆气虚证 中医心理疗法 睡眠信念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