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按2013年9月2日下午,省教科院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动员并部署以“四谈三问”为形式的“走亲连心”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科研人员深入到一学校蹲点,有针对性地围绕着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谈心,与教师谈心。与家长谈心,与校长谈心,通过“问难”(存在什么问题)、“问计”(有什么解决办法)和“问需”(需要上级领导或教科研部门什么帮助)了解基层的困难与诉求。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最后还要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宇并保持原汁原味的调研报告。随后。9月3日至6日期间,全院21名干部职工分赴全省各地开展以“走亲连心”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蹲点中。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发现了一批基层学校反映强烈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全院形成7万多字的调研报告集。有的调研报告在《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在9月24日的全院职工会议上调研结果作大会交流。为充分展示我院此次“走亲连心”活动的实践进程和成效。本刊将陆续选取《调研报告集》中共同关注的“看点”予以刊登。本期我们刊登方展画院长9月3、4日亲赴金华宾虹小学的调研报告——《无书面作业:一小学“转身”四年——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作业改革报告》。以飨读者。

  • 标签: 作业改革 书面作业 金华市 浙江省 小学 转身
  • 简介: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而高等教育收费也逐年增加,学费的上涨使学生的入学机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对辽宁省6不同类型院校2007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公立普通本科和公立高职院校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民办院校中。同时,在公立院校中,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与其家庭经济关系不大;在民办院校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的入学机会。

  • 标签: 家庭收入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公立院校 民办院校
  • 简介:为进一步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沪教基[2008]54号)的要求,有效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工作,2012年2月17日至18日,上海市教委主办的“400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校长研修活动在江苏太仓举行。

  • 标签: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农村中小学教育 上海市 应用 研修 校长
  • 简介:上海市400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是上海市教委深入推进上海市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全方位建设上海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协作应用体系,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项目自2009年10月启动至今已经实施了两年。2011年5月19日,市教委基教处、市推进办公室召开了“上海市400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动员会,项目专家组组长张民生、市教委基教、处市推进办、郊区县的有关项目负责人及学校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深入解读了评估验收工作,确立了区县自查与市级抽查结合的验收方式。

  • 标签: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评估验收工作 上海市 应用 农村 学校教育信息化
  • 简介:贫困生资助资源的有效配置能直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部分贫困生为补贴生计而外出勤工俭学,导致学业表现欠佳或未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陷入因贫困而无法获得资助的恶性循环;来自农村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贫困率仍然很高。这说明,最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并非现有学生资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现有资助项目对减少大学生贫困现象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贫困生资助 资助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
  • 简介:大提升学校效能是学校改进和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学校改进是政府、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协商、运用各种文化工具提升学校发展能量的活动。课例研究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工具,是以课例为对象并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营造一种合作、开放、民主、平等、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文化。作为文化工具,课例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管理效能。

  • 标签: 课例研究 学校效能 文化工具
  • 简介:国务院日前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的160多亿元资金划拔到680个县(市)的农村小学,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本文利用对甘肃、宁夏的122农村小学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村小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以及校长、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建议政府在实施营养健康改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对校长、老师和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培训,优化补贴资源的分配,使中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 标签: 西北农村 小学生贫血 营养改善
  • 简介:运用《香港课堂环境量表》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温州、鳌江三地的小学、初中共18个学校789名学生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新课改现阶段,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课堂环境的现实状况是:(1)学生的满意度是中等偏上,教师的支持和投入高于学生的合作、课堂秩序、学生学习参与;(2)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在合作、教师参与和教师支持方面都是大城市好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好于乡镇;在秩序和学生参与情况上,大城市好于乡镇,乡镇好于中等城市;(3)可以分成高值、中值、低值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在地区上的分布为大城市、中等城市、乡镇依次递减;(4)地区人均GDP是影响课堂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教育环境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课程改革 课堂环境 城乡差异
  • 简介: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生选择权,分析高中生选择权使用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有助于高考政策恰当调整和改革顺利推进。对浙江省1598名首批选考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选考中呈现偏理偏文现象、学霸科目现象、学习水平与新高考了解度满意度间的“马太效应”现象、选科中的避趋冲突与自主无助现象。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各异,其中偏文偏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是:理化”与“政史”的基础配置,男偏理、女偏文,男不选政治、女不选物理;学霸科目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上等水平学生集中选物理、化学科目因素,中等水平选政治,下等水平选生物、地理科目;选科“马太效应”现象的影响因素是:成绩所处水平越高,其了解度与满意度越高,选科目标越明确;选科避趋冲突的影响因素是:学科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两难选择、各科成绩较相差度小、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与喜欢科目相冲突等;自主无助现象的影响因素是:家长和教师帮助能力较低。选科中的各种现象引起了文理分科惯性、科目难度不等、校外信息了解较少、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据此,应允许高中学校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重视高考方案专业化研究,加大高中生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 选考科目 影响因素
  • 简介:2010年12月7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教研室,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在奉贤区齐贤学校共同主办了初中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现场会(奉贤区教育局承办,齐贤学校协办),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上海市400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进程。

  • 标签: 学校教育信息化 课堂教学 上海市 现场会 应用 初中
  • 简介: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结合前一段《光明日报》的讨论,考虑一些问题,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都是很不成熟的想法,供同志们参考。有些方才增骈、文明已经讲过了。我们高教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光明日报》的讨论说,要打破教育科学的沉闷空气,我认为在我们高教研究,学术空气还是很活跃的。几年来,配合我省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人才预测,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为推动教育改革,为宏观管理决策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现在的形势又很严峻,尽管我们这

  • 标签: 高教研究 高教所 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改革 教育科学 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