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荚膜梭菌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自产气荚膜梭菌菌株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引物和探针的浓度比,同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建立的反应体系在上游引物浓度为0.45μmol/L、下游引物浓度为0.15μmol/L、探针浓度为0.3μmol/L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创伤弧菌等12种相关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对纯菌检测的灵敏度低于10CFU/反应体系。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能对战时气性坏疽做出快速准确的报告,实现对这种战时高发疾病的安全、快速和定量检测。

  • 标签: 产气荚膜梭菌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首先对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种子和烟苗进行初步筛选鉴定,再用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抗卡那霉素的转基因烟苗中外源转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然后研究半嵌套式PCR(Semi-nestedPCR)检测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植株及其烤后烟叶中的所转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对半嵌套式PCR产物进行酶切,从而验证半嵌套式PCR产物是否为真正的目的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半嵌套式PCR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植株及烤后烟叶的方法.

  • 标签: 半嵌套式PCR 检测 转基因烟草 几丁质酶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小体鲟线粒体基因筛选出位于COI(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中的一段保守序列,针对其设计引物,优化SYBRGreen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鉴定小体鲟的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小体鲟DNA灵敏度为0.04mg/L.通过对采集和市售小体鲟鱼样品检测,该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的小体鲟成分.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对血液样品和组织样品中的小体鲟进行种源鉴别.

  • 标签: 小体鲟 SYBR Green 物种鉴定 CO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病毒 PCR检测方法,总结出最有效的检测措施,为我们治疗麻疹奠定基础。方法:对30例疑似麻疹病毒病例进行 PCR检测,并对确诊的麻疹病人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我们确定有21名患者经 PCR检测呈阳性,其余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为了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因此提高对视频的生物监测能力是解决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当前PCR技术在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深入研究常用的食品检测技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以及民众的生命安全。

  • 标签: PCR技术 微生物检测 食品安全 分析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应用PCR技术检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验。结果:PCR技术检出91例阳性患者,占比91.00%;ELISA技术检出83例阳性患者,占比83.00%,两种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

  • 标签: 乙型肝炎 PCR ELISA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难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结果和质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发展趋势。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副溶血性孤菌和沙门氏菌等。对这些致病菌的高效检测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但要做好上述工作,需要成熟的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因其方便、快速、灵敏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本文从PCR技术的应用特点出发,分析了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食品检验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PCR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属于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实时检测的结合性技术,同时也是近年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热点技术之一。和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其有着耗时更短、操作更简单、灵感度与特异性更高等优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荧光定量PCR技术,本文简要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食品快速检测 荧光定量PCR 检测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与乳制品有害微生物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乳制品行业微生物技术通常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并定量评估有益微生物。

  • 标签: PCR技术 乳品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对于疫病防控的问题要加强重视,而且防控难度和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对于动物疫情的诊断来说,目前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越来越多,但由于流感病毒的增多,也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带来了较多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开展动物疫病诊断的过程中,对如何有效运用Real-time PCR进行了深入探究。对于Real-time PCR来会所,优势在于可以大批量检测、操作便捷、特异性强以及灵敏性高,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企业细化要求不断提升,在轮胎成型机可靠性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轮胎成型机整个生命周期中部分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可靠性 轮胎成型机 可维护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法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检测 TTV 方法学 临床应用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实施PCR检验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于患者均实施PCR检验、结核分枝杆菌试验,将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PCR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相比于结核分枝杆菌试验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整体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减少误诊情况。

  • 标签: PCR检验 早期诊断 肺结核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结核性葡萄膜炎因难以获得病原学诊断依据,至今仍很难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可扩增痕量级核酸的特点对少菌性感染的结核性葡萄膜炎而言是一大优势。在临床实际应用中,PCR技术的类别、靶基因序列的选用、眼内液样本类型及患者的选择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PCR检测的敏感度。对结核性葡萄膜炎致病机理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应等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更好地分析PCR检测结果及治疗结局。(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6-70)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结核性葡萄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述沙门菌等致病菌的特性及其所导致的危害,并对传统检测方式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专业对比,分别阐述不同检测手段之间的特点,并借助真实验案例,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的优劣势,以及目前实际应用体系的发展。通过分析介绍PCR技术应用于检测沙门菌的各种目的基因,探讨PCR技术用于检验沙门菌的进展,并对常规PCR、多重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简要阐述。

  • 标签: 沙门菌 PCR技术 被检目标基因
  • 作者: 张二朋 雷秋香 赵建英 陈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2023年10期
  • 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疑似解脲脲原体80例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80例,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用传统检测技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用荧光定量 PCR法测定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时间比传统方法短,阳性检出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荧光 PCR检测时间短,检出率高,可以满足临床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需求。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检测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