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实验组),同期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腰围指标、BMI指标、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血尿素氮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占比、收缩期左房前后径水平、收缩期右房上下径水平、室间隔厚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水平、E/A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Logistic分析,二尖瓣反流、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以及阵发性房颤相关(P<0.05)。结论:运用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价值较高,可鉴别诊断,值得运用。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经房颤中心收治及协作医院收治的所需临床数据完整的116例老年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以县级医院未建立房颤中心诊治的47例同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的MMAS-8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管理干预后的MMAS-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NVAF患者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此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及血压指数(BPI)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5月—10月在苏州某体检中心的156例房颤患者及与其性别相同、年龄相近,且同时期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心电图正常人群1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值,完善血常规、血生化检验,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房颤组患者的舒张压、心率、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PP、BPI、血小板、血小板压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以是否患有房颤为因变量,SBP、DBP、PP、BPI、及其四分位数分段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DBP、PP、BPI及PP与BPI的四分位数指标均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及脉压差降低、血压指数降低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对心脏电重构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房颤管理策略。方法:我们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从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招募了100例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节律性控制治疗,并对其心电图参数进行了系统评估。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房颤复发率、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使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显著降低(由治疗前的45%降至20%),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平均从4.5厘米减至3.9厘米。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也较为显著,从治疗前的55%提高到62%。此外,经过调整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节律性控制治疗是房颤患者心脏结构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脏电重构,降低房颤复发率,并对心脏结构有积极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推荐在临床上更广泛地应用节律性控制治疗,以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心脏电重构,房颤复发率,心脏结构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剂量普萘洛尔应用在治疗甲亢合并房颤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甲亢合并房颤治疗的8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低剂量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高剂量普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4)以及心功能指标(LVEF、HR)。结果实验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4)以及心功能指标(LVEF、HR)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低剂量治疗方法,高剂量普萘洛尔更适宜于治疗甲亢合并房颤

  • 标签: 高剂量 房性颤动 甲亢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针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取了我院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入院资料共五十例,进行了分析,并且将此次的患者进行分组,为实验组,并且将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五十例,分为对照组,两者的患者在住院后,医护人员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左房内径是( 41.6±6.3) mm,对照组的左房内径是( 31.5±3.7) mm,将两组进行了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当中,实验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是 (45.2±13.8)mm,左对照组的室舒张末期内径是 (41.8±13.4) mm,实验组室间隔 / 左室后壁 IVSd/LVPd是 1.13±0.18,对照组的室间隔 / 左室后壁 IVSd/LVPd是 1.09±0.07,将两组进行了对比,无显著差异, E/A 指标差异性比较显著。结论 对于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而言,因为高血压疾病会给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功能上带来改变,还会使得患者在生理指标上、左心房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大。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建立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平台及采取优化措施对促进心房颤动患者预后改善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荣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00例纳入至对照组,将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00例纳入至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抗凝干预方案,通过建立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平台并不断进行优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抗凝管理,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抗凝率、达标率及并发症情况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率与达标率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管理平台 优化措施 抗凝率 达标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心内科房颤患者的临床数据。共纳入12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抗凝治疗组中,97例(80.8%)患者采用抗凝药物,23例(19.2%)未接受抗凝治疗。非抗凝治疗组中,62例(51.7%)采用其他药物治疗,58例(48.3%)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随访期间,抗凝治疗组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少于非抗凝治疗组(4.1%vs12.1%)。抗凝治疗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非抗凝治疗组(6.2%vs4.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抗凝治疗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尽管可能伴有一定的出血并发症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对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凝治疗 心内科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重度左心衰并房颤的127例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强心、镇静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前提下加用胺碘酮。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效果、心功能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房颤总改善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85.33%,高于对照组的55.77%,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6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提高房颤转复率,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胺碘酮 重度左心衰并房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