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时的护理方式。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104例房颤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 结果:胺碘酮能够转复房颤,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能够发挥不同的效果。 结论:为接受胺碘酮转复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而且促进转复疗效提升。    【关键词】 房颤;转复;胺碘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62例阵发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阵发房颤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等受到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的82例阵发房颤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经过六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房颤复发控制率是92.7%,对照组是75.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复发率,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 简介:摘要尽管对阵发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房颤动的发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房颤的疗效。方法对38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缬沙坦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比的方法对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房颤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阵发房颤动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得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效果。结果根据治疗结果观察,在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转复时间明显要少,而且观察组的心室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虽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都对阵发房颤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相比于胺碘酮来说,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其能够快速以及高效的恢复患者心率的平稳,及时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0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窦律下植入心房电极患者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房波振幅、阻抗、术后起搏阈值,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心房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都成功植入心房电极,观察组房波(f波)振幅为(1.6±0.7)mV,低于对照组的(3.9±0.8)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阻抗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窦律后与对照组在心房波高度、阻抗、起搏阈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双腔起搏器 心房电极 植入
  • 简介:目的评价阵发房颤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法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32例成功维持窦律(维持窦律组),18例复发(复发组)。维持窦律组左房从38.3mm降至34.2mm,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左房从38.6min升至39.1mm,但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能明确逆转左房重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左房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超声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46例阵发房颤动患者接受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使用超声诊断具有很好的效果,对患者的心脏结构形态改变具有很好的了解,可以获取其生理指标改变情况。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房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心血管病患者组(100例)和非心血管病患者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次以上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观察是否发现阵发房颤,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阵发房颤的检出率中的不同表现,并对比分析不同长RR间期出现的平均心室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阵发房颤患者9例,检出率为6.0%;12导联心电图检出阵发房颤患者2例,检出率为1.3%,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动态心电图检出的8例阵发房颤患者中,6例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为77.8%,其余2例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为22.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不同长RR间期出现的平均心室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于阵发房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房颤 检测及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左心房功能 PA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 E/A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例阵发房颤动患者和18例非阵发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结果阵发房颤动共发作185次,其中148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80%)。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0.5%阵发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结论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房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其中存在阵发房颤的60例为观察组,无阵发房颤的6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阵发房颤患者的Pmax、Pmin.Pd均大于无房颤患者(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房性早搏起源部位出现在左房.上部的比例分别为60% .56.67%,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部位(P< 0. 05);但是房性早搏起源部位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房颤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验,有效性、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房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阿尔兹海默症晚期患者接受早期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房颤157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监测,结合房颤发作停止后RR间隙时间划分为两组。分析总结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指标。结果:实验组静息心律、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和常规组存在较大数据差异,数据对比均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窦性心律心电异常表现属于阵发房颤终止后的长间隙高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长间隙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房颤并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Pd、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Pd、左房内径、hs—CRP均降低(t=4.025-13.546,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Pd、左房内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1.51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减少阵发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Pd、左房内径和hs—CRP水平,其效果与坎地沙坦没有差异。

  • 标签: 左旋氨氯地平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坎地沙坦 P波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PA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55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心脏超声表现。结果研究组二尖瓣返流(MR)发生率为52.7%,高于对照组的8.3%(P<0.05);研究组患者的收缩期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比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心脏超声表现为左房内径、E/A及室间隔厚度增大,且MR发生几率高,应加以重视。

  • 标签: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阵发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毛花甙C组各55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结果胺碘酮在2h、6h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毛花甙C组,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其临床疗效优于毛花甙C,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 标签: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毛花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