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

何乐1  ,赵博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经房颤中心收治及协作医院收治的所需临床数据完整的116例老年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以县级医院未建立房颤中心诊治的47例同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的MMAS-8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管理干预后的MMAS-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NVAF患者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此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

【关键字】房颤;非瓣膜性房颤;全程管理模式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因此,治疗难度大[1]。抗凝是房颤患者的治疗重点,抗凝药物也为首选药物,但此类药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调整剂量,而房颤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此类人群具有记忆力减弱等局限,这可导致患者对服药剂量产生混淆,造成药物漏服或多服等不良事件,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疗效,且可能对患者心功能造成进一步损伤[2]。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等均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经房颤中心收治及协作医院收治的所需临床数据完整的116例老年NVAF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9:57;年龄范围在60~80岁,平均年龄(69.86±5.21)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5.26±1.21)年】,再以县级医院未建立房颤中心诊治的47例同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5:22;年龄范围在60~80岁,平均年龄(70.02±5.19)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5.23±1.18)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及直系亲属均详细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相关协议,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此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即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口头叮嘱用药规律、剂量、复诊时间等。

1.2.2观察组

此组患者给予全程管理模式,即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积极联系患者家属(以固定照护者为宜),向其进行全方面的照护培训(如日常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等),并在患者出院时,收集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一般信息资料建立电子病例,再根据患者的一般信息资料以每周2次的频率与患者进行线上沟通,询问患者病情与用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此灵活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以用药依从性评价量表(MMAS-8)评估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此量表包括8个项目,量表满分为8分,评分与依从性呈正比。且统计两组患者的抗凝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表述开展t值检验,[n,(%)]表述开展χ2检验,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后的MMAS-8评分及抗凝率对比

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的MMAS-8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管理干预后的MMAS-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1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抗凝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MMAS-8(分)

抗凝率(%)

管理干预前

管理干预后

对照组

47

4.56±1.21

6.15±0.57

26(55.32)

观察组

116

4.55±1.19

7.23±0.51

98(84.48)

t

-

0.048

8.806

15.629

P

-

0.961

0.000

0.000

3 讨论

房颤可使患者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并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使重要脏器与组织的血氧灌注不足,引起一系列合并症(如卒中等),因此,若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可在短时间内死亡[3]

口服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在清除已形成血栓的同时,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减少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对控制房颤的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疗效[4]。但此药物的服用剂量、规律等较为复杂,常需变换剂量,导致患者在家治疗期间常常错服、漏服,降低疗效与用药安全,再加上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较差,在口服抗凝药物时,易产生药副反应,从而降低用药依从性,进而影响病情控制效果

[5]。全程管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全面、整体服务的新型护理模式,将其用于房颤患者的用药治疗中,可通过规范性、延续性的护理干预,持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药物使用监测,在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用药反应,通过灵活调整剂量,降低不良反应,以此维持和保证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此达到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对NVAF患者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此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但本研究未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因素,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但仍可作为建立房颤中心全程管理模式对抗凝药物使用的深入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潘忙忙,顾智淳,张弛,等. 我院心房颤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取得的成效[J]. 上海医药,2022,43(21):5-8,41.

[2]李莉,梅建华,吕雄胜,等. 心房颤动患者中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现状及对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J]. 心电与循环,2022,41(5):431-435. 

[3]马宇飞,于焱,洛佳坤,等.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防治现状及口服抗凝药疗效和安全性单中心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4):380-384. 

[4]伏星驰. 药师主导管理模式对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2022,20(11):68-70.

[5]徐汉丽,刘丹,周玉琴. "入院-出院-家庭随访"一站式健康宣教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5):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