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资料患者男,58岁,以“间断胸痛2天,再发24,时”为主诉于2013年3月30日入院。2天前清晨患者起床时突发胸痛,呈压榨样,伴大汗、恶心,30min后胸痛缓解,急到当地县医院诊治,作心电图后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链激酶”溶栓治疗(用量不详)。2小时前患者再发胸痛,急来我院。既往患“高血压病”12年,间断口服“吲达帕胺片”。

  • 标签: 顽固性变异性心绞痛 突发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吲达帕胺片 病历资料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系统心率变异性中SDNN、SDANN、RMSSD、PNN50四项时域指标,对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1)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女性与男性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主要原因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失衡有关。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政治的46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CVA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发现CVA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沙丁氨醇及罗红霉素联合应用可有明显效果。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儿童CVA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CVA的发生。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护理和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儿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在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按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划分。两组患儿在治疗方式上是一样的,急性期间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病情缓解后单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对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经有效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无1例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有3例在随访期内复发,复发率为12.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治疗期间给予强化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病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咳嗽 变异性哮喘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抽取误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患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患者被误诊为慢性咽炎。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而延误对患者的治疗,同时咳嗽变异性哮喘并非罕见,所以必须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8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论充分了解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特征,正确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地区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主要流行的基因型。方法采集2016年哈尔滨市哨点医院监测的301份疑似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RNA,并对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序分析。结果哨点监测病例诺如病毒阳性率20.93%,对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种基因型诺如病毒,分别为GⅡ.P12/GⅡ.3型34、GⅡ.Pe/GⅡ.4型15、GⅡ.17型11及GⅡ.P16/GⅡ.2型4;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毒仍以GⅡ组为主,GⅡ.P12/GⅡ.3型与GⅡ.Pe/GⅡ.4型是2016年哈尔滨地区主要流行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型 流行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ESBLs细菌的种类及在我院的分布情况,检测产酶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产酶菌的初筛和确证实验,并对62产酶菌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5种62产ESBLs细菌,占大肠杆菌的36.11%,占肺炎克雷伯氏菌的43.75%,占奇异变形杆菌的44.44%,占产酸克雷伯菌的16.67%,占黏质沙雷菌的11.11%。抗生素实验表明各种产ESBLs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酶菌的产生。

  • 标签: 产ESBLs 抗生素 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的概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的124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124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及咽拭子79(63.71%)、伤口拭子20(16.13%)。临床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34占(27.42%),脑外科占19占(15.32%),重症监护室(ICU)54占(43.55%)。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在11%-14%。结论铜绿假单细胞菌院内感染情况严重,以ICU病区、呼吸内科病区和脑外科病区最为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要加强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茵 抗生素类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痰塔特姆菌是比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作者从高血压Ⅲ级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培养分离出痰塔特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痰病原菌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塔特姆菌 痰液 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B群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所有菌株经CAMP试验阳性,并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链球菌玻片法分群试剂盒做确证试验。药敏试验平皿为5%羊血的Mueller-Hinton琼脂,0.5号麦氏比浊管比浊,涂菌后在35℃、5%的CO2孵箱中孵育20~24小时读取结果。结果在166B群链球菌中,对青霉素敏感性为46.99%,中介度为39.16%,根据NCCLS认为一些B群链球菌对青霉素可以给予中介结果,而其余中介者列入耐药范畴。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性分别为81.93%、77.11%、43.98%、100%和54.82%。结论B群链球菌是第二个最重要的β溶血链球菌血清群,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B群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少有报道,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B群链球菌 感染 耐药性 NCCLS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7月1日~2003年9月30日临床分离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1300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05,31.15%)、铜绿假单胞菌(215,16.54%)、肺炎克雷伯菌(214,16.46%)、鲍曼不动杆菌(161,12.38%)和肠杆菌属(112,8.62%)。在观察的16种抗菌药物中,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4.77%,其次为头孢他啶(20.62%)、阿米卡星(22.77%)、头孢替坦(29.23%)和替卡西林/棒酸(29.1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一代头孢、复方甲基异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22.98%,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27.57%。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根据细菌的药敏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抗药性 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8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烧伤科,占39.8%,其次是ICU和呼吸内科;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7.5%,其次为分泌物,占23.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2%,其次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314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92.0%);主要分布在呼吸内(51.6%)、ICU(14.6%)及普外科(10.2%);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6.5%)、美洛培南(19.5%)及阿米卡星(22.4%)。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的产生。

  • 标签: 株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年期间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抗假丝酵母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1361假丝酵母菌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61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前三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945(69.4%),热带假丝酵母菌144(10.6%),光滑假丝酵母菌134(9.8%)。标本来源分析,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以痰液标本为主,检出率为47.9%,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率为21.9%;科室分布分析,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0.1%;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人群,分离率为73.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逐年在发生变化,目前院内感染虽然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检验科室应重视和加强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这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感染 抗真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友谊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分析151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临床科室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占40.4%;临床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外科ICU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监测其耐药性,防止耐药菌株的形成和传播。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目的对我国登革2型病毒1998年广东省南海市流行GD08/98结构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为追踪其地域来源、基因组结构与致病性的关系及研究开发登革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2型国际标准NGC序列,设计2对重叠引物,RT-PCR扩增,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受体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此登革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序列长度为2325bp,编码775个氨基酸.与其它登革2型病毒ThNH81/93、NGC、44、TSV01、04及S1进行比较,其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4%、94%、92%、92%、90%.结论GD08/98病毒的结构基因序列基本类似于已发表的其它登革2型病毒.GD08/98与ThNH81/93同源性最高,推测其可能来源于泰国.

  • 标签: 南海市 登革病毒 流行株结构 基因序列 结构基因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