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恶性血液临床治疗中,人文关怀护理引入取得的具体效果。方法 本院选择从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累计收治的初次恶性血液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的差距将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常规和人文关怀小组,针对两组研究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以及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在研究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时间、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四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在并发症感染率、治疗时间两项数据上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而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两项数据上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恶性血液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引入能够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压缩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血液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患者家庭护理指导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通过文献综述和分析,阐明了家庭护理指导对血液患者康复的关键作用,包括疾病管理、药物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同时,心理支持在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为血液患者提供全面的家庭护理指导和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 标签: 血液病 家庭护理 指导 心理支持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人文关怀护理在恶心血液应用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治疗干预的恶性血液患者为样本研究对象,选取样本数量共40,并应用数表分析法将40例样本分配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不良情绪、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改善较为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更高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恶性血液之中,缓解了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其临床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所保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血液病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循证护理预防血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持续渗血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从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计算法划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0例,实验组患者20例。其中我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延续性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一般延续性护理方法,再在该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预防方法,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持续渗血情况。结果:我院对两组患者的循证护理预防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持续渗血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置管后渗血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患者通过循证护理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有效减少渗血情况发生,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预防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渗血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化疗患者便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血液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和便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小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化疗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便秘,缩短排便时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病 化疗 便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应用于血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血液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借助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细胞连续分离,参照患者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结果治疗性红细胞采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总有效率为87.5%;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结论血液患者采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各种血液成分计数的正常范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血液病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 血细胞分离
  • 简介:目的:确认血液毒核酸检测(NAT)仪器在使用前,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方法:为确认设备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可靠性和防止污染等性能,设计4个试验组:联检试验组和鉴别试验组,将生理盐水标本和NAT质控品(HBVDNA、HIV-1RNA、HCVRNA)交叉放置于标本架上,进行NAT联检和鉴别检测;仪器比对组用同一批献血者标本在同类型的2台仪器上进行检测;污染评估试验组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标本进行NAT联检。结果:所有NAT检测结果均与预期一致。结论:血液毒核酸检测设的各项性能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

  • 标签: 核酸检测 仪器 性能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160例发生感染的血液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A组患者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B组患者接受目标性抗感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症状控制时间、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患者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患者进行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液病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制约。对于HLA相合的非亲缘无关供体,不到30%的患者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供者,尤其是稀有人种因受种族背景等影响,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更低。

  • 标签: 非血缘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患者临床输血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临床输血的护理质量。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1年10月221例血液患者的输血资料,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有1种或2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具有恐惧紧张心理30例,占14%,其中有12例同时存在焦虑对抗心理;焦虑对抗心理113例,占51%;依赖心理90例,占41%。结论对血液患者临床输血实施全面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紧张心理、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积极配合并接受输血治疗。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输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血液病 静脉渗漏性损伤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总结25例血液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的并发症护理。血液患者血浆置换的主要并发症有变态反应、出血、低钙血症、心血管反应及感染等,置换过程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对并发症的积极干预,以提高血液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

  • 标签: 血液病 血浆置换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体会。结果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顺利出仓,其中一例在3个月后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最后死亡。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能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血液病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分析恶性血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本院血液科90例住院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恶性血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恶性血液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明确其在血液发病机制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监护病房患者的意义。方法通过对90例血液监护病房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5.56%的患者都能放松紧张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结论对血液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重症监护病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与方法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结合血清白蛋白的测定,评估130例血液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结果营养不良率约达40%,有化疗合并症者更高,达10%。结论血液人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明显不良,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血液病人 营养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护理中分级人文关怀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血液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血液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模式,探究78例血液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液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可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血液病 护理 分级人文关怀 模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鉴定本院血液患者感染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血液患者血液样本,经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血琼脂培养基及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对其进行总基因组DNA提取,并在真菌ITS保守区设计引物,对血液样本中的真菌DNA测序,建立真菌感染DNA测序检测方法。结论初步建立了本院血液真菌感染标本DNA测序检测方法,并可对个性化用药提供指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