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入住层流病房后的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50例血液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反应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组不良心理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入住层流病房 常见心理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患者临床资料,共输血5 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 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 350)比1.20%(10/834),χ2=6.899,P=0.009;3.06%(98/3 200)比1.42%(14/984),χ2=7.767,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 126)比1.70%(52/3 058),χ2=8.356,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 925),χ2=1.295,P=0.255]。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 变态反应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血液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血液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患者 住院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液医学中心病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4 月—2020年 4月在我科血液医学中心病房实习的 60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 30名,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 30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护生出科时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 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便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激发护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值得在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 标签: 翻转课堂 血液病医学中心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血液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征及微生物学特点,并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78.6%(22/28),30 d死亡率为46.4%(13/28),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2.1%(9/28)。28例患者分离出28株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64.3%(18/28)。药敏试验结果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10/28)、39.3%(11/28)、35.7%(10/28)。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性休克OR=33.182, P=0.025。结论血液念珠菌血症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主,早期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性休克是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菌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血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血液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负性情绪。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86.00%vs96.00%),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血液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人文关怀护理 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患者一般会采用化疗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的副作用比较强,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与心理负担,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愈后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临床调查得知,在血液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且还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而循证护理模式属于一种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在这种护理模式下,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但在临床上对于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仍然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特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100例血液化疗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以结果对照来评价循证护理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液病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本院100例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血小板输注,并观察患者临床输注情况,分析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总共输注次数302次,其中有效输注次数为184次,占比60.93%;无效输注次数118次,占比39.07%。输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4.54±11.26)×109/L,与输注前(14.09±6.4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患者 住院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血液用血小板制剂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8月本院儿科接诊血液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机采血小板制剂,对照组用手工分离血小板制剂。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输注有效率,研究组94.0%,比对照组80.0%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结论:于儿科血液中用机采血小板制剂,利于输注有效率的提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 标签: 血液病 不良反应 血小板制剂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恶性血液患者应用安宁疗护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接入的108例恶性血液患分组观察,其中54例常规血液科护理者纳入常规组,另54例安宁疗护者纳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安宁疗护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恶性血液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观察组实施去白细胞输血,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的体温以及体温平均差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ICC在血液患者中的应用及心理护理。方法 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液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根据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护理,比较两组血液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血液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血液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还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并发症产生,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血液病 PICC置管 心理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自体外周围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人采取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5例恶性血液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指征。分析治疗期间采取护理措施产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消化道出血,2例发热,4例胃肠道反应。出院后均恢复良好,有1例半年后复发。结论对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能保障移植顺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血液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血液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 血液病 化疗 消化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检联合骨髓细胞学在血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46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我院血液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内科病房 优质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满意度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