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成分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的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氮源及维生素B1的用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组合。结果: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g/100mL):大米粉5,酵母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5,维生素B10.04。结论:优选出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今后大规模液体发酵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红缘拟层孔菌 液体发酵 正交设计试验 多糖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于医院也不例外,在不断应用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期间,得到了不少帮助,提升了病案资源的保存、提升安全性等等,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有助于医生的办公,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些操作。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虽可以对病案资料进行保存和共享,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详细丰富的信息依据,同时起到培养医师现代化的作用。本文通过传统病案中存在的缺陷,论述了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加入的优势,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 临床医师 培养方案 现代化医疗建设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行业迅速发展,中药学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对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多所高校提出的以实验项目方式开展,以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支持的模式,探索本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新路径。通过与外部资源合作,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实践项目。结合中药专业特色,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先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

  • 标签: 中药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提升药品发放质量工作中开展药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工作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将我院2021年1-6月领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培养前),将2021年7-12月领药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开展药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工作);评价药品发放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品发放质量呈较高显示(P<0.05)。与对照组药患满意度(93.00%)相比,观察组药患满意度呈较高显示(P<0.05)。结论:开展药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工作具有显著效果及价值,可减少用药错误率的同时提高药品发放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沟通交流能力 药品发放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逐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为了适应新时代医药人才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及较强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而基于协调创新进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结合药学类专业特点,探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对策以促进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协同创新 药学类专业 人才培养 对策
  • 简介: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教研组所做的工作,总结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过程中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的办法、效果与经验,并且围绕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项目执行效率、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药物制剂 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
  • 简介:为了向社会提供既懂得药学专业知识,又能卓有成效地应用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型药事管理人才,就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与考核等各方面对本科应用型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应用型人才 药事管理 培养模式
  • 简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表现为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为了提高药理学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个体化教学实践应运而生。针对当前药理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导师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教学探索: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工作者。个体化教学作为对主体培养的补充,必将为药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开拓新的途径。

  • 标签: 个体化教学 药理学研究生 教学改革
  • 简介:日本东京Kyoritsu药学院研究生院的临床药学理学硕士培养计划制定于1996年4月,这个为期两年的计划旨在培养学生为临床提供高水平药学监护服务、承担临床服务职责所必需的能力;同时树立学生对药学实践及今后发展进行思考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临床药学领域未来的领导者.……

  • 标签: 日本 Kyoritsu药学院 临床药学 硕士学位 培养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物检验中采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价值。方法:共纳入200份样本,均为2022年01月-2023年08期间院内检验科收集的。所有样本均需进行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微生物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微生物检出率,并记录涂片镜检中的微生物类型。结果:经检验后,涂片镜检的微生物检出率略低于细菌培养,但差异无意义(P>0.05);涂片镜检中革兰阴性菌有122例,革兰阳性菌有71例。结论: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均可发挥诊断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前者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的优势,建议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出率
  • 简介: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打造一流的育人体系和环境,自觉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自觉担负起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重任。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特点(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厚植人文关怀、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实现基于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

  • 标签: 方剂学 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
  • 简介:本文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培养液中胃泌素的含量,发现其培养液中含有胃泌素,癌细胞不断增殖时,胃泌素值随之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8,P<0.05)。结果提示MKN45株具有自分泌胃泌素的功能。

  • 标签: 胃癌 胃泌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谷氨酸导致的原代培养海马细胞存活性率的影响。方法:培养12d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加谷氨酸10umol/L,50umol/L,100umol/L再培养24h组,加谷氨酸同时加异丙酸50umol/L,500umol/L再培养24h组,MTT法测量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加谷氨酸对海马细胞存活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谷氨酸10umol/L,50umol/L,100umol/L组存活率与正常组比下降(P<0.001),再加入异丙酚50umol/L组则存活率与加谷氨酸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再加入异丙酚500umol/L组则存活率上升(P<0.01),与加谷氨酸组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谷氨酸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而异丙酚对谷氨酸的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与用量呈正相关,结论:异丙酚能提高体外海马神经元的抗阻质过氧化耐力,抑制谷氨酸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 标签: 异丙酚 谷氨酸 培养海马神经元
  •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并转染NT-3基因,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用预涂有10%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SD仔鼠雪旺细胞并用抗S-100多抗鉴定细胞性质,原代培养12小时后加入10-5M阿糖胞苷,72小时后换成100μg/ml的G-418,连续作用5天后加入2μM氟丝扣林继续培养。用脂质体法转染入质粒pIRES2—EGFP—NT—3,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T—3的表达并用图象分析法定量,观察转染NT—3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SD仔鼠雪旺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证实成功转染了NT-3基因,转染NT-3组有丝分裂期细胞数量较未转染组增高,但是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细胞转染NT-3基因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快,细胞增殖增快。

  • 标签: SD仔鼠 雪旺细胞 体外培养 基因转染 NT-3基因 生物学行为
  • 简介: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为地方培养需要的高级药学类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摆在地方高等医药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是一个中药资源大省,制药企业较多,但医药经济却相对落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对此,我们进行广泛调研,就为地方培养高级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 标签: 中国 21世纪 高等药学教育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 药剂学 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ICR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方法,初步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以检测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利用该方法纯化的BMSCs形态均一,多为梭形。第3代BM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7%、90%;CD34、CD45呈阴性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高效分离、纯化ICR小鼠的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ICR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