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与高分辨MR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由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诊断,比较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高分辨MRI检查出的斑块个数明显多于B超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特征中纤维帽破裂、纤维帽形态、斑块内是否出血或血栓等与是否发生临床事件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分辨MRI较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性更高,且能够准确分析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B超 高分辨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科糖尿病患者60名,其中有颈动脉斑块患者45名,作为斑块组,无斑块患者15名,作为无斑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组患者的3项指标情况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是否有颈动脉斑块的呈正相关,若通过合理的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血糖能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可减少斑块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的内造影剂的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的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的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对于斑块的易损性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伴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VS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临床疗效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是否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研究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型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率为95%,对照组发生率为79%(P<0.05)。研究组狭窄程度D级、E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合并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某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459人,运用Framinham危险评分筛选出693个心血管高危人群纳入研究,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FG)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和血脂情况。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中颈动脉斑块现患率分别为48.3%、62.5%、68.9%,其中IFG组高于NFG组(P<0.05),T2DM组高于NFG组(P<0.05)。将危险因素校正后,以NFG组为参照,对比斑块形成风险IFG组是NFG组的1.28倍,T2DM组是NFG组的1.50倍。结论伴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不断升高,颈动脉斑块的现患率也不断的递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与大隐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大隐静脉剥脱,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失血量、切口数目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中切口少、出血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内镜 大隐静脉切除术 大隐静脉剥脱术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60例2016年2月-2017年4月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刮宫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效果;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9.02±0.12min、50.01±2.61ml、8.21±1.23d优于对照组15.14±0.24min、65.15±3.57ml、10.62±2.59d,P<0.05。观察组复发率6.67%少于对照组20.00%,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疗效肯定,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对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产后出血的急救疗效。方法对3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剖宫产术前行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27例均未出现出血,对于未出血患者预置动脉导管,剖宫产术后除腹部切口的观察外,还应重视阴道流血情况及预置动脉导管的护理,治疗全过程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与相关科室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3例出现产后出血即刻经预置动脉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栓塞成功,该技术具有迅速、有效、并发症少,出血量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 孕晚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最为常用,相对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桡动脉表浅,周围无重要器官及关节,易于穿刺及压迫止血,且患者术后无体位限制,可以减少长时间平卧引起的腰背疼痛,避免了排尿困难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通过对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术前、中、术后护理的恰当对成功完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2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3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减小,患者治疗显著例,有效例,无效例,治疗总有效率为。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能够显著缩小肌瘤,促进临床症状好转,值得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 大隐静脉剥脱术 下肢静脉曲张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course积分、血脂情况、CRP及颈动脉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TC、TG、LDL、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crouse积分、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上述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疗法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葛根芩连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比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更高、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改善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用于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患者的护理方法,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以我院妇科二区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例子宫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第一天在B超引导下行疤痕妊娠病灶清除,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3天均顺利出院,术后及出院后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用于疤痕妊娠病灶清除,围手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成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接诊的63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成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结果在血管异常发生率、内膜中层厚度方面比较,A组患者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在斑块发生率方面比较,A组患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这对预防脑卒中、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