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择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病患展开调查,解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存在的相关临床问题,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104例病患,病死0例,所有病患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无问题,无明显重度并发症出现,根据问卷调查显示,104例病患在恢复期无显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其中6例病患在手术开始时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4例颈动脉完全堵塞,通过常规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还有42例病患采用应用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就临床治疗来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延伸性,手术除了可以保证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与普及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临床问题 分析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2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本次观察,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开展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本次观察中的52例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CEA治疗。术后1周、术后6个月时的颈内动脉狭窄处血管内径、SPV、PI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增大;且PSV、EDV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TIA,采取了保守治疗措施。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分析后,对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与治疗效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高龄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方法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需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合理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术后病人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内膜剥脱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oryarterybypassgrafe,CABG)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耐受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其中同期行CEA、CABG(观察组)与分期行CABG、CEA(对照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单支颈动脉阻断时间、桥血管血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颈动脉狭窄处内径、流速及LVEF,记录围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13.51±36.75)minvs(196.34±30.42)min,P〈0.01],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75)dvs(2.53±0.94)d,(24.16±6.57)dvs(36.24±12.53)d,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明显升高,流速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CEA、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且前者只需进行1次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减少围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其手术时间延长,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超声影像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者作为观察组(n=40),未接受影像学评估者作为参考组(n=20),观察两组中、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及血管搏动指数(PIMCA)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中、术后两组患者MVMCA、PIMCA水平出现波动,参考组波动程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参考组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侧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P>0.05)。结论术前经TCD影像学联合评估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可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安全性、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TCCD TCD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CA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中期效果及围期并发症。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将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随机入组(CEA组71例,CAS组108例),比较两组围期卒中、死亡、心梗及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记录卒中、死亡、心梗及再狭窄率,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CEA组30天总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CAS组(2.82%vs12.04%,P=0.029),两组大卒中、小卒中各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仅出现在CAS组。CEA和CAS组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7%vs13.89%,P=0.61);CEA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高(8.45%vs2.78%,P=0.04),CAS组低血压发生率高(1.41%vs10.19%,P=0.046)。两组切口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3%vs9.26%,P=0.38)。平均随访24.7月,两组总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侧卒中、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S组总卒中/死亡率高于CEA组(13.55%vs4.22%,P=0.045)。CAS组再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13.46%vs4.22%,P=0.043),再狭窄多引起非致残性卒中复发。结论CEA和CAS均可有效预防卒中,CAS有更高的围期卒中/死亡发生率,CEA具有更低的再狭窄率,术后再狭窄往往导致术后非致残性卒中复发。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剥脱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内动脉剥脱患者(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各40例,对比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剥脱患者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颈内动脉剥脱术 围手术期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O%),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1)分析两组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2)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1)经比较,研究组的WHR、BMI、UA、C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UA与CIMT呈正相关(r=0.407),高尿酸患者的CIMT增加,即高尿酸血症是CIMT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高尿酸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频彩超观察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试验一组口服立普妥10mg/d(n=51),试验二组口服立普妥20mg/d(n=49),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5),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及肌酶升高。结论从卫生经济学出发,每日10mg立普妥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有效的;彩超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立普妥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80.5%,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所以,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成本上而言,颈动脉支架成形(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CAS的适用程度和近期获益有明显优势2。CAS微创、安全、疗效直观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放射介入中心收治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瘫患儿颈动脉外膜剥脱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手术的脑瘫患儿,ASAⅠ~Ⅱ级,年龄5~10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醚全凭吸入组,B组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的时间、插管时的反应、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单次追加瑞芬太尼作为补救的次数、术后躁动发生例数。结果B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组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但中因麻醉深度不足追加瑞芬太尼次数高于B组,术后躁动发生的例数高于B组,插管时呛咳发生的例数高于B组。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脑瘫颈动脉外膜剥脱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较易发生躁动,中维持效果不如静吸复合麻醉。

  • 标签: 七氟醚 全凭吸入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脑瘫患儿 颈动脉外膜剥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法进行术前与术后的检测。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与后动脉供血区域脑血流灌注量比术前脑血流灌注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能够增加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全部人群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P<0.05)。结论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患者中,能够早期评定其新生血管血流以及微灌注状况,诊断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将其分为正常脑梗死组与伴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分别为50例与5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使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测量,分别比较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弹性应变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情况。结果正常死亡组与斑块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高于健康组,AC降低;并且正常死亡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低于斑块组,但AC却高于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下降。

  • 标签: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颈动脉内中膜正常 脑梗死 颈动脉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和椎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接受平肝化痰祛瘀法治疗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10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50例实施贝那普利、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治疗,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平肝化痰祛瘀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IMT、粥样斑块体积、粥样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P<0.05。结论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接受平肝化痰祛瘀法治疗,对延缓其疾病的进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平肝化瘀祛痰 冠心病 高血压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并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内膜增厚发生率(P<0.05),且≥60岁患者的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5),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吸烟史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清晰观察颈动脉狭窄,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及吸烟史均是影响颈动脉超声表现异常的危险因素,通过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实现脑卒中前期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及早治疗。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