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起病缓慢,症状轻,多数偶然查血或出现并发症时被发现,我院共收治6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73岁,平均52岁.主要症状体征:2例因胸闷,胸骨后痛,查EKG示下壁心肌梗死,1例因头昏、头晕、头胀痛,查血压高以冠心病心梗及高血压病收入心内科,1例因晨起时出现偏瘫,口角歪斜,头部CT示脑梗塞,1例因反复发作右侧头痛,以脑梗塞及偏头痛收入神经内科,1例因反复发作上腹痛伴返酸3年,黑便3d,查大便潜血阳性,胃镜示胃溃疡,以胃溃疡伴出血收入消化科.除患消化性溃疡病人外入院后体检所有病人皮肤粘膜呈紫红色,以突出部位显.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骨髓增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中心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入的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经经明确诊断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各种血小板参数指标,探讨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疾病的关系,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研究组100例血小板增多的肺癌患者和对照组98例血小板正常的肺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含铂类化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t=9.958,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t=4.271,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LT数量的增多与肺癌患者的临床临床分期(P<0.05)、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P<0.05)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P<0.05)相关;PLT增多的肺癌患者化疗效果明显低于不增多的肺癌患者(χ2=17.944,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以及相关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肺癌患者疾病发展的监测和含铂类化疗效果的辅助评估。

  • 标签: 血小板增多 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原醛症患者病初常仅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常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手术治疗对醛固酮腺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效果好。

  • 标签: 高血压 低血钾 醛固酮瘤
  • 简介:摘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onatalpolyeythemia),为胎儿缺氧等致宫内红细胞生成增多或红细胞经胎盘灌注过多,致继发性细胞输注,导致新生儿在出生2周内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异常增加所致的疾病。目的讨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对无临床症状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少数病例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降低Hct以消除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血黏滞度和预防症状发生及日后的神经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因术前出现肺栓塞和双下肢血栓,给予那屈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1次/d抗凝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66×109/L。使用那屈肝素钙5 d后,将其剂量增至4 100 U皮下注射、1次/12 h。增加剂量后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PLT升至800×109/L。诊断: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与那屈肝素钙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利伐沙班20 mg口服,1次/d。换药5 d后,PLT降至590×109/L;换药34 d后,PLT 297×109/L。

  • 标签: 那屈肝素 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特发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累及巨核系。本研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近年来其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肺炎支原体的定义开始,逐一探讨其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置后脂肪颗粒提取脂肪干细胞(PLA-ADSC)和静置后下层滤液提取的脂肪干细胞(LAF-ADSC)诱导裸鼠成脂的机制,为细胞辅助的脂肪颗粒移植提供思路。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美容部手术室行正常人体的脂肪抽吸手术,将通过手术获得的脂肪组织抽吸物静置,得到上层脂肪颗粒组织进行消化、分离培养PLA-ADSC并鉴定;得到下层液体组织离心后取沉淀物,沉淀物进行消化、分离培养LAF-ADSC并鉴定;比较PLA-ADSC和LAF-ADSC分化特性及其生长能力。动物实验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将基质胶Matrigel移植至裸鼠体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裸鼠体内的成脂能力。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静置后脂肪颗粒及下层滤液沉淀物提取细胞均能贴壁生长并顺利传代,上述两种不同来源细胞均表达CD44、CD73、CD105,阳性率分别为99.5%、99.99%、99.7%,CD19、CD31、CD45则为阴性表达。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胞质内有脂滴形成,细胞油红O染色后可见脂滴呈橘红色。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3个月,实验1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70±0.009) cm3,实验2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67±0.007) cm3,对照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09±0.005) cm3,实验1组和实验2组移植物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37.18,均P<0.01)。实验1组移植物湿重(0.200±0.021) g,实验2组移植物湿重(0.175±0.019) g,分别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9.98,P<0.05)。3个组经油红O染色后可见实验1组及2组移植物呈大体橙黄色,对照组呈散在分布的淡黄色;实验1组及2组新生组织中CD31表达呈阳性,对照组新生组织中CD31表达呈阴性。结论静置后脂肪抽吸物中脂肪颗粒层及下层滤液均能提取有活性ADSC,且两种来源ADSC在裸鼠体内均有良好的成脂能力。

  • 标签: 裸鼠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脂肪颗粒移植 成脂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在面部脂肪移植中的疗效。方法从大腿或者腹部抽取脂肪颗粒,将脂肪倒入无纺布上(下垫衬纱布)后对脂肪组织进行纯化后进行面部脂肪移植。采用医、患及第3方对术前及术后照片评估以及Merz美学分级(MerzAestheticsScale)进行术后效果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结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满意。医、患及第三方满意率分别为86.7%、93.3%、90%。参考Merz美学分级标准显示面部的衰老都得到2-3级的改善。结论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细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脂肪处理方法,适宜用于自体脂肪移植。

  • 标签: 过滤吸附法 脂肪移植 面部填充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磊 王勇 赵羲和 何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辽宁 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辽宁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辽宁 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110004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根据其颜色和功能可划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脂肪组织在交感神经兴奋等条件下能诱导产生一种新型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白色脂肪受到诱导和激活从而产生米色脂肪组织的过程被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白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之间的比例动态平衡与机体代谢稳态关系密切。研究脂肪组织的白色向棕色化转化过程的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为纠正肥胖,缓解肥胖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

  • 标签: 白色脂肪 棕色脂肪 肥胖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棕色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新进展。白色脂肪棕化是一种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的过程,能够帮助治疗肥胖症和相关代谢疾病。研究发现,白色脂肪棕化的调控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包括转录因子、神经调节因子和环境因素等。其中,PRDM16、irisin和β3受体等分子在白色脂肪棕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温度下降、锻炼以及某些食物成分如咖啡因和咖喱等也可能促进白色脂肪棕化。总之,白色脂肪棕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其调控机制,并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 棕色化 转录因子
  • 简介:患者,男,32岁。左眼失明1周就诊。1周前,患者在局麻下行前额部白体脂肪注射填充,以纠正眉间纹。患者自述在接受注射的过程中,突然感到剧烈的眼周疼痛,左眼完全失明。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正常,无失语,左眼无光感,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左侧瞳孔放大,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 标签: 左眼失明 注射填充 体脂肪 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 瞳孔放大
  • 简介:提起脂肪,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肥胖的身材。于是,很多人把脂肪当戚肥胖的元凶,甚至有人称减肥就是为了甩摔脂肪,其实这鄱是对脂肪的误解。今天小编就是来为脂肪正名的,食用含有益脂肪的食物,不但不会肥胖,而且还能吃出一个健廉的身体呢!

  • 标签: 初等教育 科学知识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