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lip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最早由Engels于1959年报道[1],1965年Fogg等[2]将"盆腔内膀胱、乙状结肠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增生"命名为骨盆脂肪增多症。主要表现为乙状结肠和膀胱周围脂肪过度生长,而导致直肠周围空间不足引起乙状结肠、膀胱等变形[3],引起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最终可引起肾功能减退甚至尿毒症。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女

  • 标签: 脂肪增多 肾盂输尿管扩张 肾功能 PELVIC 直肠指诊 组织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江苏南京读者王小姐问:我以前月经和白带都很正常,但怀孕后白带明显增多了。这种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孕期患了阴道炎,用药会不会对宝宝不好。

  • 标签: 白带增多 阴道炎 孕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以"嗜酸粒细胞增多"为诊断依据收治的25例患儿,总结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25例患儿外周血嗜酶细胞比例增高,绝对计数均大于1.5×109/L,为中重度嗜酶细胞增多,14例确诊为寄生虫感染,经抗寄生虫治疗,疗效显著,2例患儿经肝大腹部超声和胸部检查提示双肺肺炎,高度怀疑为寄生虫感染或风湿性疾病,或恶性淋巴瘤。结论既往有进食和皮下游走性包块有助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可以导致显著的嗜酶细胞增多,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 标签: 嗜酸粒细胞 外周血嗜酶细胞 寄生虫感染 真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皮下脂肪瘤与脂肪垫的高频超声表现,比较两种病变的图像特征,好发部位,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皮下脂肪垫的认识水平,明确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10例皮下脂肪瘤病例及5例脂肪垫病例,对照的对它们的彩超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论皮下脂肪瘤与脂肪垫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对其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脂肪垫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是为了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相关诊断试验中获得更多的护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是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120例病人进行卧立位试验和开搏通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诊断。结果是所有的12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这两项所有的试验,并且诊断出患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60人。结论是目前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就是内分泌的功能试验,并且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试验并且仔细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才能高效地采集试验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预后良好。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性疾病,不需进行特殊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加强护理,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改症的预后。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综合护理 疗效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28-01摘要目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作为今后临床护理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的有效护理,观察并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从而得出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所有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症状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患儿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和肝脾肿大的例数均显著减少,且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均向正常转化,效果显著。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的治疗护理较为复杂,应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办法,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率。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 护理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我们对"脂肪肝"变得并不陌生,很多患者都是在每年常规体检中被发现的。但知道不等于了解,我们对体检报告上"脂肪肝"大多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往往以"吃点素、减减肥"轻描淡写地轻视过去了。脂肪肝,大家了解多少呢?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脂肪肝。最近上海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肝男性高发年龄段在35~49岁,女性在50~64岁。

  • 标签: 体检报告 饮食结构 常规体检 不等于 内脏脂肪 生活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3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双眼睑水肿、咳嗽及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57例,EBV-IgM检测阳性60例,异性淋巴细胞检查>10%者55例,伴随血小板减少、贫血、肺炎和肝功能受损等。给予患者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8.4%(62/63)。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伴随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且EBV-IgM检测和异性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总结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皮质醇增多症46例,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对症护理、病情监护与基本的并发症预防、饮食管理、康复训练。结果入院后48h与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钠低于入院时,血钾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皮肤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直立性高血压1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15.22%。结论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护理以治疗用药护理为主,但血压等指标日间变化差异较大,可能伴有明显的皮肤改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开展并发症循证护理。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临床护理 临床特征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95-02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先生脂肪肝进行健康管理,提高对脂肪肝的健康意识,改善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减少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脂肪肝危险因素,减低脂肪肝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某先生6个月的健康管理,逐渐提高了某先生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健康意识,改善了林先生的身体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个人对脂肪肝进行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消除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脂肪肝危险因素,就可以对脂肪肝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脂肪肝 健康管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脂肪肝是现代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在男性人群中患脂肪肝人数可超过5%。患病后病人会出现某些类似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功异常,肝区不适等。脂肪肝代谢异常往往还能加速和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的发生或恶化。脂肪肝也是牧区的常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严重危害着牧区人民的健康。现代医学对治疗脂肪肝缺少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民族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轻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要用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早期干预,肝脏可以逆转并恢复正常状态。有脂肪肝,最适合且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一个星期做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为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李焱——健康时报)

  • 标签: 脂肪肝 孙逸仙纪念医院 吃药 有氧运动 内分泌内科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