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带增多的常见病因以及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开展检查以及治疗。结果 在各病因对比中,涂片阴性为25%,细菌性阴道病占比21.25%。中医治疗有效率为97.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菌群失调等是白带增多的主要病因,采取中医方案治疗该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带增多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隆胸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科行隆胸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隆胸患者实施硅胶囊假体植入手术,观察组30例隆胸患者实施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手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出血量、住科时间及手术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介导的自体脂肪移植隆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科时间,提升手术满意度。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自体脂肪移植 隆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置后脂肪颗粒提取脂肪干细胞(PLA-ADSC)和静置后下层滤液提取的脂肪干细胞(LAF-ADSC)诱导裸鼠成脂的机制,为细胞辅助的脂肪颗粒移植提供思路。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美容部手术室行正常人体的脂肪抽吸手术,将通过手术获得的脂肪组织抽吸物静置,得到上层脂肪颗粒组织进行消化、分离培养PLA-ADSC并鉴定;得到下层液体组织离心后取沉淀物,沉淀物进行消化、分离培养LAF-ADSC并鉴定;比较PLA-ADSC和LAF-ADSC分化特性及其生长能力。动物实验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将基质胶Matrigel移植至裸鼠体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裸鼠体内的成脂能力。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静置后脂肪颗粒及下层滤液沉淀物提取细胞均能贴壁生长并顺利传代,上述两种不同来源细胞均表达CD44、CD73、CD105,阳性率分别为99.5%、99.99%、99.7%,CD19、CD31、CD45则为阴性表达。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胞质内有脂滴形成,细胞油红O染色后可见脂滴呈橘红色。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3个月,实验1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70±0.009) cm3,实验2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67±0.007) cm3,对照组移植物体积均值(0.009±0.005) cm3,实验1组和实验2组移植物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37.18,均P<0.01)。实验1组移植物湿重(0.200±0.021) g,实验2组移植物湿重(0.175±0.019) g,分别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9.98,P<0.05)。3个组经油红O染色后可见实验1组及2组移植物呈大体橙黄色,对照组呈散在分布的淡黄色;实验1组及2组新生组织中CD31表达呈阳性,对照组新生组织中CD31表达呈阴性。结论静置后脂肪抽吸物中脂肪颗粒层及下层滤液均能提取有活性ADSC,且两种来源ADSC在裸鼠体内均有良好的成脂能力。

  • 标签: 裸鼠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脂肪颗粒移植 成脂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6种,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分型诊断是PHA诊断和治疗的重点。目前临床分型诊断方法较多,肾上腺静脉采血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具有侵入性操作的局限性,技术要求高,目前尚未普及;肾上腺影像学可对PHA进行初步分型,但对微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鉴别价值有限;核医学检查要求高,费用高;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预测模型、临床试验、生化指标等方法简单方便,但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不具有普适性;病理诊断不能诊断患者的术前分型,只能作为术后辅助诊断。各种分类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 醛固酮腺瘤(APA)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 肾上腺静脉采血(AVS)
  • 简介:【摘要】目的:将血常规检验应用在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当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将2021年6月-2021年12月纳为本次研究区间,于该区间摘选782例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按照根据脂肪肝与非脂肪分为两组,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脂肪肝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平均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非脂肪肝组,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大型血小板浓度、血小板体积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通过血常规检验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其结果有着显著差异,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脂肪肝 非脂肪肝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现状。方法对中国13个城市的45家三级医院的内分泌专科和心血管专科医师、44家二级医院和22家一级医院的内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医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获得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n=119)、心血管专科(n=88)、二级医院内科(n=137)、一级医院内科(n=45)医师的有效问卷389份,结果显示分别有88.2%、84.1%、40.9%、8.9%的医师表示筛查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4.5%、63.6%、83.9%、97.8%的医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知识掌握评分≤60分。结论国内医生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知识的掌握存在欠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不足的情况较普遍。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筛查 诊断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 手术 复发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阿比囡扎 董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嗜酸性粒细胞>100/μl或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比例>10%被称为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toneal fluid eosinophilia,PFE),其中符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定义者,则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iophilic peritonitis,EP)。PFE和EP病例多发生在腹膜透析开始后3个月内,但在长程腹膜透析的任何时期均有报道。PFE和EP发病率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自发缓解,也有经抗过敏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本文综述了腹膜透析患者PFE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原醛症的常见类型,可通过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评估是单侧原醛症诊断的重要环节,并有助于指导其后续治疗及随访。组织形态学评估是单侧原醛症病理诊断的基础,而近年来兴起的醛固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则极大地提升了单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水平。然而,目前单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也存在着命名体系和诊断标准不统一等不足。因此,以Tracy Ann Williams为首的多中心专家团队制定了《国际单侧原醛症病理诊断共识》,并于2021年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本文将对该共识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为单侧原醛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理诊断 共识 醛固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代谢指标及其他特征的变化,提高对PA的认识。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明确诊断且符合纳入条件的91例P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PA组),纳入同时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EH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钾、肌酐、尿酸、醛固酮、肾素、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以及血压、腰围等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A组患者血钾为(3.37±0.39)mmol/L、肾素为1.61(0.34,7.23)ng/L、ARR为96.85(26.06,506.10),EH组患者血钾为(3.91±0.59)mmol/L、肾素为12.81(1.90,82.45)ng/L、ARR为13.22(1.06,54.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Z=6.24、Z=55.40,均P<0.001)。PA组患者收缩压为(190.80±20.30)mmHg、舒张压为(117.70±12.89)mmHg、腰围为(91.67±9.38)cm,EH组患者收缩压为(177.01±12.89)mmHg、舒张压为(101.39±9.34)mmHg、腰围为(86.59±9.07)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t=10.44、t=3.90,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OR=1.065,95% CI为1.007~1.118,P<0.001)、收缩压(OR=1.053,95% CI为1.034~1.077,P<0.001)、舒张压(OR=1.054,95% CI为1.031~1.077,P<0.001)、ARR(OR=1.170,95% CI为1.115~1.228,P<0.001)为PA的危险因素。结论与EH相比,PA患者血压、ARR及腰围高,血钾及肾素水平低;收缩压、舒张压、ARR、腰围为PA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加强PA的筛查和治疗有利于更好地规避靶器官损害风险。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高血压 代谢指标 肾素 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
  • 简介:摘要通过1例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生、发展、误诊、治疗、转归、预后全过程,强调针对飞行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应对新确诊患者,常规进行原醛症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精准排查、精准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原醛症 腹腔镜 误诊 高血压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以左心室心肌肥厚起病、多系统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心肌肥厚鉴别诊断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的认识。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磁共振成像 心肌肥厚 治疗
  • 简介:【摘要】腹泻在牛犊中发病率极高,是小牛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防止腹泻。大多数致命的腹泻病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星期。随着小牛的生长,小牛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急剧提高,但3周龄至4周龄的小牛对传染性疾病仍具有较高的易感性。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牛犊腹泻逐渐增多的致病因素以及表现症状、防控措施等几个体会。

  • 标签: 牛犊   腹泻   增多   原因    防控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