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强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我院的8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血液透析情况(通路感染、血压控制、透析充分)、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向你的结果变量较多,你就用(1)(2)表示,你这样写在一样没有层次(1)实验组在操作技能、护理态度以及环境质量三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写论文,不能凭空说它高,需要有统计学证明(p<0.05);(2)实验组的血压合格率(82.93%)以及透析达标率(78.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压合格率你从哪里得出显著高于?(53.66%)以及透析达标率(43.90%)(p<0.05);(3)实验组的通路感染率(4.88%)低于对照组(17.07%)(p<0.05);(4)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的总满意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且也能改善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程度,建议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应用护理质量指标降低顺产产妇会阴侧切率。方法选择2015年04月至2016年04月时间段内未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时间段内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25.00%)与对照组产妇(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产妇(87.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护理质量指标有助于降低顺产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顺产 产妇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专科护理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9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阶段 ; 将 2019 年 11 月~ 2020 年 4 月构建并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阶段,比较两个阶段获取的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件数、工作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观察阶段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件数减少、工作满意度提高 (P < 0 . 01) 。结论,构建并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护理质量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统计软件对211批卡介苗的菌种代次、半成品沉降率、半成品活菌数、成品活菌数、成品效力和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等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的规律。结果用第6、9和12代卡介菌生产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5.07×106、5.49×106和6.02×106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200(P<0.05),成品活菌数随生产用菌种代次的升高而略有增加。半成品沉降率处于0.00%~7.99%、8.00%~11.99%和12.00%~20.00%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5.57×106、5.52×106和5.06×106 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2(P<0.05),成品活菌数随半成品沉降率提高而略有降低。半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7~1.99×107、2.00×107~2.99×107和3.00×107~4.00×107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4.61×106、5.69×106和6.53×106 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537(P<0.05),成品活菌数随半成品活菌数增加而显著增加。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6~3.99×106、4.00×106~5.99×106和6.00×106~8.00×106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效力均值分别为17.61、16.51和16.55 mm,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7(P<0.05),成品效力随成品活菌数增加而先略有降低再趋于平稳。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6~3.99×106、4.00×106~5.99×106和6.00×106~8.00×106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值分别为363.61、363.21和368.68 mOsmol/kg,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0(P<0.05),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成品活菌数增加而略有升高。结论在企业标准范围内,成品活菌数受半成品活菌数的影响较大,受菌种代次、半成品沉降率的影响较小。成品活菌数对成品效力和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卡介苗 质量控制 关联性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通过对近十年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利用体育课堂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旨在构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表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和课堂环境三大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若干子维度,结合新时代学校体育评价体系迈向学会勤练常赛,使之相互融合,更好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

  • 标签: 体育教学 质量体系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医学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检验、魏普查等数据库系统中查找和收集参考资料,以“建设-全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机制为理论创新,基于熵法、循证采用分析和Dilphi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和构建吸入医疗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在第一轮权威专家推荐中,一级指标值4个,二级指标值13个,三级指标值78个,共计95项,和谐指标W值为0.133;在第二轮权威专家推荐中,一有4个等级指标值,15个二级指标值,70个三级指标值,共89项,和谐指标W值为0.284(P

  • 标签: 呼吸内科护理 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2019年1月至12月)和干预后(2020年1月至12月)医院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同期住院病人分别为106558例和11190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03例和152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由1.69%下降到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040,P

  • 标签: 医院感染 发生率 指标 评价 干预
  • 简介:摘要:质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质量上要达到的目标。质量指标能明显的反映出产品品质稳定性,通过对质量指标的监控,可以有效指导指标的改善,明显减少复检等再确认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的构建对输血质量指标影响。方法:选择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前2021年7-12月输血患者166次,调查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后2022年1月-6月输血患者183例次,对比实施前后输血质量指标与输血安全指标。结果:实施后查对流程不规范缺陷、巡视流程不规范缺陷、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缺陷发生情况0.55%,0.55%,0.55低于实施前3.61%,4.22%,4.82%(χ2=4.168/5.236/6.325,P

  • 标签: 移动护理 输血闭环管理系统 输血质量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分析护理管理平台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期间200例患者,对其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管理的价值差异性。结果: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00%,高于参照组的9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已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在临床实施护理工作中需重视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率巩固护患关系,适宜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监测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参与到本次研究中,按照护理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各40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进行护理(制定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疼痛护理质量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VAS, SAS, SDS,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骨科 疼痛管理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参与到本次研究中,按照护理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各40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进行护理(制定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疼痛护理质量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VAS, SAS, SDS,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骨科 疼痛管理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科手机注油保养包装中,实施敏感指标检测牙科手机注油保养包装灭菌后牙科手机油包的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4月—2021年6月回收的牙科手机为基数,回收牙科手机62787件设为对照组;以2021年7月—2021年9月回收的牙科手机为基数,牙科手机60072件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注油保养包装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注油保养包装的方法上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通过设定方案,对牙科手机油包率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牙科手机油包率为0.3%,对照组牙科手机油包率为0.14%,观察组比对照组高0.16%(p<0.05)。结论合理正确地使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降低牙科手机油包率。

  • 标签: 牙科手机油包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加入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工作的具体表现。方法:选取某院一年时间之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前者接受的是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工作,后者对其实行一般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继而客观对照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客观研究对比可知,研究组的不良护理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和对照组对比有着十分提出的差异,并且差异也存在较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有关质量改造的管理工作之时,需将手术室质量指标评价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十分有助提升手术的整体成功率,减少手术室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实际概率,继而充分实现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最大最强化。

  • 标签: 护理护理质量指标评价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及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不同护理和管理方法,将本院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中住院的6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按照病情遵医嘱实施疾病传统护理和日常管理,研究组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及护理质量指标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以整体护理及护理质量指标规范化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规范化管理 急危重症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