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之间受办学特点、学生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教学团队架构模式,通过研究网络教育学院、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MOOCs)、开放大学等主要办学主体教学团队建设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面临着理论研究不足、发展极不平衡以及团队建设受办学成本制约等挑战,未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团队的有机融合,并不断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 标签: 远程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团队 进展 挑战 趋势
  • 简介: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教育界共识。本栏目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策略,为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教育改革 “十一五”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一流大学 专家学者
  • 简介: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其中包括认识起源于活动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国内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一些启示,包括依据成人发展特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有效教学的展开,开展活动课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力培养等。

  • 标签: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成人高等教育
  • 简介:"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建共商共享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以色列、波黑、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阿富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6位官员、学者的深入访谈,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与运行状况、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不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现象,但部分国家适龄人口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增幅超过预期,少数国家大学排名表现较好,战争、区位、宗教、政治、殖民地历史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各国大多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愿景,通过中长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国际项目合作、国际学校建设、留学生派遣以及其他外事往来是联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色列、俄罗斯等国来华举办高等教育,中国高校赴马来西亚建立分校,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人员的大规模增长,正快速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距离。第三,沿线国家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热切期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互信和合作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如何合作,以及毕业生就业和归国等问题上。研究结果显示,沿线国家普遍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一带一路"倡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研究合作 访谈
  • 简介:对于加快“双一流”建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重要手段,也是应有之义。一流也好,强国也罢,都是以世界为舞台和参照系,脱离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正如国际大学联合会(IAU)所言:“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持续变革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日益成为变革的核心动力。”[9]5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现时代,展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前景,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机制,对于自觉、理性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必要。

  • 标签: 教育国际化 展望 建设方 高等教育 组成部分 国际形势
  • 简介:2018年6月2日,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和《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青年新愿景一高等教育青年学者论坛”在苏州大学本部红楼会议中心召开.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学科执行主编谭旭、《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副社长袁康、《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曾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高等教育》编辑张磊、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等期刊与网络媒体代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叶赋桂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荀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晨教授.

  • 标签: 《高等教育》 苏州大学 青年学者 论坛 学报编辑部 大学教育
  • 简介:近年来,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高校而言,人工智能既是课程教学新内容,也是教育改革新工具,正在从理念和实践上丰富并改变着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方式,新的教育形态日益形成。高等教育如何与人工智能结合成为当下新的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讨论教育技术如何为高等教育变革赋能,以及赋能的空间与限度。

  • 标签: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技术赋能
  • 简介: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加分和降分录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收区内60个"老、少、边、山、穷"县的少数民族学生;二本实行少数民族与汉族考生按65%和35%分别投档录取的办法,确保第二批次录取的少数民族考生比例达到65%;预留少量计划,录取世居少数民族和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学生,调节民族比例不匹配、人口较少民族生源不足的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在招生中的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标签: 少数民族学生 高等教育 人口较少民族 少数民族预科班 民族大学 录取
  • 简介: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来华留学人数显著增长,亚洲生源占主体,非洲生源增速最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的留学生增长发力点。留学生结构和学历层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选择更趋多样化,奖学金成为撬动高层次人才来华留学的重要杠杆。然而,来华留学教育国际市场份额占比偏小,优质高等教育总量偏低,优势专业难以满足留学生需求。为提升“留学中国”品牌和吸引力,建议服务国家发展,加大留学生吸引力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专业群,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构建来华留学政策链条,优化留学整体环境。

  • 标签: 高等教育国际化 来华留学 发展趋势 质量保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智联管理体系系统建设的分析,简要地论述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加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措施。在目前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为了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多方向发展,高校应该专门成立教育质量管理机构,不间断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加强高校合理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将教学质量、内部管理制度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指出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2030年,我国教育将面临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步依赖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这一重要体现在于智慧教育,包括智慧教育理念、技术、管理和智慧教学方式等方面。智慧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采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智慧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智慧教学,运用智慧教学使教师能够动态监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组织、指导学生定位合适的学习层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找到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网和调控系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教学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变革与转型。

  • 标签: 智慧教育 高等教育信息化 应用
  • 简介:女性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五四运动"前后才逐渐为人重视。陈衡哲作为当时重要的女教育思想家、实践家,立足于现实提出了"新女性"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当时积极推动了青年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尊重女性特征施教""知识体系构建和人格发展完善并重"等观点于当前的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新女性” 现代女性 女性高等教育
  • 简介:在新时代新矛盾的背景下,我国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开启新征程。高等教育被誉为孕育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各行各业输送优秀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为民族复兴打牢人才根基的重任。高等教育不仅要让党和国家放心,更要满足人民与在校师生的需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成功地跻身于世界领先水平,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为传播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供给侧 新时代 新矛盾 高等教育
  • 简介:自1999年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规模迅速扩张时期。及至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40%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伴随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双一流”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路径 视野 学术 教育改革 普及化
  • 简介: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基本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提到“美好生活”,既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预期,以“教育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研究,将会更受重视、更加深入和更为全面。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活 不平衡
  • 简介: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所实现的岗位或阶层的流动,这一流动能够起到改变社会结构,打破阶层固化,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当前,高等教育在帮助个人获得经济地位、社会资本和社会声望,进而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呈现出弱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就业机会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阶层垄断现象严重、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等方面。这一弱化趋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主化进程、加深了阶层矛盾且使大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明显下降。要解决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的问题,重拾大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政府、企业要建立公平的就业机制,为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高校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最后还要适当放缓高等教育的扩招进度。

  • 标签: 高等教育 流动功能 弱化
  • 简介: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系统、目标和高等学校职能等多个视角考察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不仅要关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要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教育的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还要体现工作、信念和权力的动态制衡。从时空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又有空间上的均衡关系,还有技术上的交互关系;从建设标准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通用的国际标准,又有民族的本土特色;从建设目标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目标,又是教育发展愿景。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优先建设与均衡发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软件引领与硬件支持、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等七大矛盾。因此,要综合审视这七大矛盾并努力寻找解决途径:要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促进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

  • 标签: 高等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 内涵式发展 中国特色 “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