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们报道一例以眼内炎收入我院的男性患者,入院后经抗生素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者高热、寒战,经肝脏超声及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脓肿,经皮肝穿引流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眼内炎得到控制,但视力丧失,眼球逐渐萎缩,3个月后眼球摘除治疗。我们报道此例患者为提醒临床医生注意眼内炎的早期诊治,其多由机体其他部位感染转移而致,一经发现尽早行原发灶的治疗及早期眼部手术治疗,以挽救眼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转移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转移肝癌患者30例的超声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转移肝癌病人原发病灶5种,单个结节2例,多个结节28例,肿块大小平均2.8±1.8cm,肿块回声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和高回声,CDFI显示为瘤周供血。结论转移肝癌采用超声诊断和鉴别,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转移性肝癌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肾细胞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METASTATIC 肿瘤抗原肽 肿瘤细胞疫苗 过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早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32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均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2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32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性肿瘤 早期效果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转移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肿瘤转移疼痛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肿瘤转移疼痛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7.77%,其中显效占 64.44%( 29/45)、有效占 33.33%( 15/45)、无效占 2.22%( 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56%,其中显效占 33.33%( 15/45)、有效占 42.22%( 19/45)、无效占 24.44%( 11/4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肿瘤转移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化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磷酸盐治疗多发性转移肿瘤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名2009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转移肿瘤疼痛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B组,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疗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二磷酸盐治疗,以患者疼痛分级的方式对各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止痛方面,B组患者疗效均优于A组,其差异性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二磷酸盐对多发性转移肿瘤疼痛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 二磷酸盐 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转移疼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在我院治疗肿瘤转移患者 40 例,依据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 n=20 )与观察组( n=20 ),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 20 例患者中有 6 例疼痛完全缓解、 7 例部分缓解, 疼痛缓解率 为 65.0% ( 13/20 );观察组 20 例患者中有 10 例完全缓解、 8 例部分缓解,缓解率为 90.0% ( 18/20 ),差异显著( 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0.0% ( 18/2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 ( 14/20 )。 结论: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转移疼痛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显著减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能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骨转移 放疗 体外高频热疗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对肺部转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接诊收治的肺转移癌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以20mm/秒、25mm/秒床速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患者的普通CT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20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中央区>膈下区>肺尖区;25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膈下区>中央区>肺尖区。螺旋CT对中央区还有膈下区结节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但肺尖区检出率较低。结论螺旋CT对肺部中下野的转移恶性肿瘤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转移性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肺部转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共接诊收治的肺转移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以20mm/秒、25mm/秒床速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患者的普通CT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20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中央区>膈下区>肺尖区;25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膈下区>中央区>肺尖区。螺旋CT对中央区还有膈下区结节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但肺尖区检出率较低。结论螺旋CT对肺部中下野的转移恶性肿瘤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转移性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接受肽受体放射核素治疗(PRRT)的1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其中2例疾病进展,2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5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1例出现3级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2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现2级以上治疗相关肾脏毒性。PRRT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镥-177 镓-68 生长抑素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局部精准地微创或无创治疗是肺部恶性肿瘤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弥补现有微创或无创治疗手段的不足,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影像引导下热消融(image-guided thermal ablation,IGTA)在治疗肺部肿瘤方面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高、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本文就目前IGTA治疗肺部肿瘤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指出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影像引导消融技术 肺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疼痛患者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转移疼痛患者36例进行分组对比试验,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实验组治疗期间,行唑来膦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症状,分析其治疗的安全。结果经治疗观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相比较对照组,缓解率更高,且综合评分结果,也高于对照组,其各组数据结果比较,P均<0.05,表明具有显著差异。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通过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疾病稳固,与此同时,也能够极大的减轻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的痛苦,同时其不良反应未有增加,在临床中,值得进行全面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恶性肿瘤转移并伴有骨痛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2)和单药组(n=42),联合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单药组单用唑来膦酸。复方苦参注射液30mL/d,d1~14;唑来膦酸4mg/d,d1;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两周期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EORTCQLQ-BM22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两周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vs.71.43%;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67%vs.14.29%,P>0.05),并且所有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1~2级),易处理。EORTCQLQ-BM2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除了社会心理方面,治疗后无论是疼痛位点、疼痛性质还是功能障碍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和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转移骨痛,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恶性肿瘤转移疼痛疾病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转移疼痛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肿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肿瘤转移疼痛疾病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恶性肿瘤转移疼痛疾病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综合护理 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放疗 唑来膦酸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肝脏转移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转移肝瘤,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Gy时,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每次剂量8Gy时,70%~80%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给量2Gy/次,1次/日,5天/周.照射次数25~30次,总剂量为50Gy~60Gy.或者8Gy/次,3次/周,共3次.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PR)50%.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标签: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有地域差异,发病率男女差别不大,在西方国家更高,而在亚非国家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癌由于门静脉的回流更容易出现肝转移.大概50%的患者会进展为肝转移,而肝转移可导致70%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死亡[1].

  • 标签: 临床治疗 治疗进展 直肠癌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