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移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升血调元颗粒对转移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把76例转移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转移晚期肿瘤患者疗效可靠,能增加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 标签: 升血调元颗粒 转移性晚期肿瘤 免疫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X-2、VEGF和MVD三者的表达与转移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转移肿瘤手术标本COX-2、VEGF、CD34和MVD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测定计数MVD值,并分析以上指标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COX-2、VEGF在转移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38/64)和77%(49/64);MVD平均值为(42.68±5.67)个/200倍视野;COX-2和VEGF阳性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阴性组,低MVD组的术后生存时间高于高MVD组;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综合治疗、发病时间、VEGF阳性表达、高MVD表达(p<0.0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VEGF和MVD是影响转移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在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值 转移性骨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四肢转移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我院 2016 年 7 月 ~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52 例四肢转移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 进行分析, 其中肿瘤病灶切除功能重建术 30 例,肿瘤切除重建术 8 例,肿瘤切除 与 关节置换术 5 例,外固定术 5 例,截肢 4 例 。 结果: 52例患者中, 8例失访, 44例随访 6~ 36个月, 17例半年内死亡, 8例一年内死亡, 4例两年内死亡, 3例三年内死亡 ; 近 一 年内 7例患者带瘤存活,半年内 5 例带瘤存活。 44例患者生存期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其中 3例需扶手杖下 地 行走, 4例截肢 及 1例外固定者需扶双拐行走,无病理性骨折卧床不起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肿瘤病理性骨折,可生存期能保持肢体功能良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从而 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 四肢
  • 简介:脊柱转移肿瘤可以在3个部位发生:椎体(占85%),椎旁区域(10%~15%),本身孤立位于硬膜外或硬膜下/髓内的肿瘤非常罕见。椎体的后部最常首先受到侵犯,其次是椎体前部、椎板和椎弓根。硬膜下(包括髓内)的非神经源转移肿瘤极其罕见,但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 标签: 胸椎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长骨转移肿瘤患者96例,其中32例进行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随访36个月。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术后6周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肿瘤可以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可能延长生命。

  • 标签: 手术 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锶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疼痛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的50例恶性肿瘤转移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各25人。观察组采用89SrCl2治疗并给予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并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后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2.0%(P<0.05)。结论:89锶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疗效明确,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肺部转移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转移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攻癌镇痛散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唑来膦酸治疗。观察患者止痛效果、骨转移灶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灶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中药攻癌镇痛散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肿瘤患者止痛效果好,并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转移性骨肿瘤,中药外敷,攻癌镇痛散,唑来膦酸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转移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 方法: 将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放疗 74 例转移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7 例,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留置 PICC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研究组患者高, P<0.05 。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较研究组患者低, P<0.05 。 结论: 对转移肿瘤放疗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转移性脑肿瘤 临床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扫描诊断转移肿瘤的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在 2 周内接受 PET/CT显像与 全身骨扫描诊断,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 特异 、敏感度、准确 率 。 结果: PET/CT显像诊断 特异 、 准确 率 、敏感度均比 全身骨扫描 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TEP/TDM 成像可以准确地诊断 主要损伤部位 和其他部分的转移,同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提供用于诊断 、阶段化 的宝贵信息 。 评估 肿瘤患者骨转移诊断 的 有效和预测

  • 标签: PET/CT显像 全身骨扫描 转移性骨肿瘤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18F—FDGPET/CT探查腹膜转移瘤的价值。方法:39例有腹部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患者行PET/CT首次和延迟扫描,在PET/CT图像上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结果与常规CT比较。测量62个病灶和对照组32例腹部无病变患者的肠管SUVmax。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随访作出最后诊断。结果:最终确认39例中31例腹膜转移瘤,病灶均为结节状或沿腹膜条片状分布,多位于肝脏周围和盆腔腹膜,其他部位腹膜少见。PET/CT漏诊的4个病灶主要位于肝脏周围,1例因化疗不久病灶FDG低摄取而漏诊,因此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1%。CT仅检出12例转移瘤。转移瘤SU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管SUVmax(P=0.0000)。结论:^18F—FDGPET/CT能够较CT更早、更多地检出腹膜转移瘤,病灶体积小、位于基础摄取较高的肝脏周围是漏诊主要原因,而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利于诊断。

  • 标签: 腹膜转移瘤 诊断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 简介:刺激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已为医护人员熟知。静脉化疗时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已成为一项护理操作常规。但动脉介入治疗后引起的皮肤等组织坏死则报道甚少。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月,共发生1例动脉介入化疗后皮肤组织坏死。此例经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病人伤口愈合良好。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 动脉介人化疗 皮肤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1月期间确诊的50例四肢长骨转移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21例、异体骨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5例、骨水泥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8例、骨水泥加钢板内固定4例、异体骨加钢板内固定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感染。随访时间均值为36.46月。股骨中段异体骨植骨加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有1例术后3月左右内固定钉松动;随访结束的时候有4例异体骨转移患者移植骨和宿主骨未达到骨愈合,但对功能无影响。术后疼痛感均改善。Enneking评分显示优78.00%,良18.00%,差4.00%。2年生存率36.00%,5年生存率16.00%。结论 四肢长骨转移肿瘤患者使用手术的方式治疗,疼痛感降低,能预防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提高其肢体功能、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 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 手术类型
  • 简介:摘要:转移结直肠癌预后差,目前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有限,且可能无法获益的有害副作用发生率高。免疫疗法通过恢复抗肿瘤机制而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然而,转移结直肠癌的疗效有限,包括免疫治疗和转移结直肠癌的组合,主要关注人类的临床试验。这些研究的分析包括MMR/MSS的状态、合并策略的存在、疾病控制率和中位总生存率。证据表明,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如抗PD1和抗PD-L1,对不到10%的微卫星稳定、MMR熟练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效。在一小部分微卫星不稳定、MMR缺乏的癌症患者中,有效率为40-50%。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正在研究中,但尚未恢复抗肿瘤机制,以允许持久的疾病消退。免疫治疗为转移结直肠癌的既定化疗方案提供了潜在的补充策略。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确定哪些免疫检查点抑制的辅助物可以解除粘附抵抗,并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对个体化治疗产生反应,不仅提高反应率,而且缓解不必要的副作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PD1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强、易复发、预后差,其中侵袭和转移是其重要特征,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胃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有肺、骨、肝、脑、卵巢等,但转移到小指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67岁男性患者,胃腺癌转移至右手小指,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转移癌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肝细胞癌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右侧甲状腺转移肝细胞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半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去世。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远高于原发性肝癌,达20倍,在我国由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高,因而两者相当接近,我国转移肝癌约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1。转移肝癌大多在原发癌产生症状和体征后被发现,部分在原发癌手术时被证实,对于无症状转移癌一般在影像学检查中才被查证。我们通过对398例转移肝癌的临床分析以期对转移肝癌的与既往史及临床特点的关系作一探讨,从而更早的诊断和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转移肝癌,降低其漏诊率及误诊率。

  • 标签:
  • 简介: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并生长形成新的病灶,它是癌症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肿瘤转移灶往往多发并且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器官的转移,手术、放疗或药物完全根除转移肿瘤很困难,所以转移癌的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 标签: 转移性肝癌 外科治疗 恶性肿瘤细胞 原发肿瘤 肿瘤转移 转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