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2岁男性患者,发现右心室肿物1天。既往有骨肉瘤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心腔内及右心室壁占位性病变。2019年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肿物切除术+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缝置术。术后病理检查示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考虑心脏转移骨肉瘤。术后随访1年,患者心功能良好,心腔内未见肿瘤复发,右心室壁占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由于位置特殊,早期难以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晚期转移鼻咽癌治疗主要以全身化疗为主。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开展,晚期转移鼻咽癌的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晚期 鼻咽癌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现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胸膜、对侧肺、骨、肝、肾上腺和脑。但转移到胆囊者罕见。该文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肺腺癌转移至胆囊,其临床表现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肾癌患者检查时已确诊为晚期。转移肾癌(mRCC)占初诊肾癌的20%~30%,放疗及化疗效果不佳,故其预后差,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目前,mRCC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细胞因子及靶向药物治疗,另外免疫治疗也成为mRCC的研究热点。本文就mRCC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如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新兴的免疫治疗,如PD-1/PD-L1的免疫抑制剂。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锶在老年恶性肿瘤转移癌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被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恶性肿瘤转移癌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片类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化锶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氯化锶 老年恶性肿瘤 骨转移性癌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氯化锶[89Sr](以下简称"89Sr")是一种治疗转移肿瘤尤其是全身多发性转移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但89Sr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89Sr本身的放射生物效应外,89Sr治疗时的骨肿瘤负荷,89Sr治疗前的放疗、化疗以及抗雄激素治疗等都是引起骨髓抑制的重要因素。笔者对89Sr治疗转移肿瘤致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锶放射性同位素 骨肿瘤 肿瘤转移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L4、L5)转移肿瘤的可行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23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转移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7.9±10.8)岁(范围37~74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钛网植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统计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本组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6~56个月),至末次随访仍有3例存活,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7.3±11.7)个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但仍带瘤生存。手术时间(258±96)min(范围155~510 min);术中出血量(1258.7±528.6)ml(范围750~2 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8.4±4.6)d(范围10~30 d)。VAS评分由术前(7.4±0.8)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2.6±0.6)分,ECOG评分由术前(1.6±0.9)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0.9±0.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出现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期间出现钛网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转移肿瘤是可行的,虽然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该术式具有相当的挑战,但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 转移瘤切除术 功能恢复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肿瘤破坏椎骨可造成椎骨缺损、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甚至截瘫。由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需开胸、开腹,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较多。而后路一期肿瘤切除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则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和提高了生存质量。本文目的探讨后路肿瘤病灶清除联合残存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及内固定术治疗累及附件胸腰椎转移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 标签: 胸腰椎肿瘤 后路切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C2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例49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和1例45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C2椎体转移,均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女性患者因疼痛已不能下床行走1个月。采取在CT引导下,用13G骨穿针,由颈椎侧方经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穿刺到C2椎体内,分别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ml和3.5ml。结果术后CT扫描显示骨水泥在椎体内填充分布好,无骨水泥外漏。术后两例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周后疼痛完全消失,女性患者能下地自由行走。男性患者半年后死于多个器官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女性患者术后配合放化疗,随访至今1年多,无任何不适。结论在CT引导下,采取颈椎侧方入路,经椎动脉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C2椎体转移肿瘤的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C2椎体 椎动脉 颈动脉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脑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脑转移肿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对照组予以全脑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脑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较轻微,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脑转移性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肿瘤转移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仅采取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44.83%,表明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适用于无化疗禁忌症且经济条件较好的肿瘤转移疼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化疗 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骼,骨显像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肿瘤灶已发生骨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肿瘤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SPECT/CT与PE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合为一体,提高诊断的准确,在转移肿瘤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SPECT/CT与PET/CT在诊断转移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展望作简要概述。

  • 标签: 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转移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全脑放疗以及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而言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显著高于单纯实施全脑放疗患者,不良反应不会增加。

  • 标签: 全脑放疗 联合替莫唑胺治疗 脑转移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不同护理方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转移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转移性脑肿瘤 放疗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路径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转移疼痛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和安全。结果:对比两组的疼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两组的安全,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唑来膦酸 化疗 疼痛改善 安全性 肿瘤 骨转移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在射波刀治疗脑部转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方法对230例射波刀治疗的晚期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宣教,术中、术后的护理,出院指导并随访预后。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治疗耐受良好,一周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4%,3月后复查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76.5%,局部控制率86.1%。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精心护理是射波刀成功治疗脑转移恶性肿瘤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脑转移瘤 护理 射波刀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转移至心脏的病例。患者男,65岁。入院后发现右心房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行肿块切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可见室管膜腔隙,肿瘤细胞立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患者3年后再次入院,CT发现全身多处静脉内瘤栓及骨质多发转移。行髂骨穿刺活检见大量血管周围假菊形团。两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核旁点状阳性,N-MYC基因未见扩增。患者第二次入院穿刺确诊后行化疗1个周期,出院后4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中国,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乳腺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本文中所提到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内科治疗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运用这些原则可以使病人有一个合理的诊疗。在本文中将对这种治疗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研究在复发转移乳腺癌内科治疗过程当中的具体原则。

  • 标签: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内科治疗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