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对实验组33例应用改良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体位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治疗指标。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经过改良手术后体位舒适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采用改良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妇科 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位在妇科阴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传统的摆放方法进行改良。方法将60例阴式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膀胱,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观察两组患者托腿前后小腿周径变化和术后24小时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托腿后小腿周径增加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小时发生下肢疼痛和麻木、肿胀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中,改良位能减轻对下肢的压迫,减少术后下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截石位 手术体位 阴式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膀胱术治疗膀胱结石的可行性及相关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1年4月采用微创经皮膀胱术治疗膀胱结石86例。其中成人患者79例,小儿患者7例;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2岁。麻醉显效后患者取平卧,耻骨上2cm处穿刺入膀胱,建立经皮膀胱通道,留置工作鞘。经鞘置入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片从鞘中钳取出或冲洗出。术毕缝合穿刺口皮肤,留置导尿。结果8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残余结石,无膀胱穿孔及明显出血,术后排尿通畅,原有尿道狭窄患者无加重,也无新的尿道狭窄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膀胱术治疗膀胱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清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有选择性的在临床开展。

  • 标签: 微创手术 经皮膀胱 膀胱结石
  • 作者: 吴扬宗陈武平王伟(通讯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结石治疗中采用膀胱镜配合卵圆钳直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膀胱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膀胱镜配合卵圆钳直视取石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然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疼痛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膀胱结石中采用膀胱镜配合卵圆钳直视取石术效果明显,对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较少的出血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剑突下入路及侧卧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74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侧卧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经剑突下入路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好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侧卧经肋间入路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 侧卧位经肋间入路 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镜直视下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53例,对其进行膀胱镜直视下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未出现结石残留,并且术后患者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结论膀胱镜直视下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治疗膀胱结石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膀胱镜 膀胱穿刺造瘘微创取石 膀胱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双J管膀胱持续逆流灌注结合斜卧施行微创经皮肾镜取术(mPCN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肾多发性结石或鹿角型结石患者15例(同一组医师)。行患侧榆尿管逆行插入双J管及尿管,利用膀胱持续灌注通过双J逆流制造人工肾积液及防止结石下移至输尿管,实施肾镜时使用普通手术台,惠侧抬高45°,腰部向患侧突出,背部及臀部垫板固定,予B超引导穿刺,于腋后线肋缘下或十一肋间进针,针尖向上倾斜与水平夹角5~20°方向指向中组肾盏或结石穿刺,沿导丝扩张形成18F的工作通道。置入8.9/9.8F输尿管镜,采用钬激光碎石。结果15例均一期完成手术,无穿刺失败或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5.4±34.8)min,出血量(191.2±42.2)ml,2例术中无输血,结石清除率74.5%(41/55)。无术中大出血,无肠道、肝脾脏损伤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为早期尿漏1例,泌尿系感染2例,无术后出血及血肿,无排尿困难。结论斜卧施行mPCNL手术利于术中麻醉监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有助于术中碎石排出,结合双J管膀胱持续灌注,可有效防止结石下移至输尿管,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斜卧位 经皮肾镜 双J管 膀胱逆流持续灌注
  • 简介:摘要是现阶段妇科临床中腹腔镜手术最常用强迫体位,传统的采用头低足高的体位,虽然手术操作较为简便,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此种安置体位会增加神经损伤、腓肠肌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改良以传统头低足高为基础,使患者的舒适度更高,有助于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妇科 腹腔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膀胱结石采用弹道超声碎石术与膀胱切开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术式为膀胱切开取术,观察组术式为弹道超声碎石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42±6.29)min,术中出血量为(5.15±1.65)ml,住院时间为(8.59±2.11)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膀胱结石患者而言相较于膀胱切开取术,弹道超声碎石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恢复速度更快,医疗负担更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弹道超声碎石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传统头低脚高下完成手术,观察组在改良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股静脉直径小于对照组,而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静脉栓塞、下肢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手术 改良截石位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对弹道超声碎石术与膀胱切开取术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期间的130例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然后对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膀胱切开取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弹道超声碎石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全部正常结束,患者的结石被全部取出,而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24±3.35)分钟,住院时间为(9.35±2.27)天,术中出血量为(5.32±2.43)毫升;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7.45±4.32)分钟,住院时间为(14.37±4.45)天,术中出血量为(17.35±3.38)毫升。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道超声碎石术在膀胱结石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弹道超声碎石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膀胱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结石碎石术中清率的多种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100例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提高膀胱结石清率的各种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均I期完成手术,结石取净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膀胱结石碎石术中清率。

  • 标签: 膀胱结石 碎石术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7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按其意愿分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参照组应用传统,观察组应用改良,比较两组不同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中,病人手术用时比参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24h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参照组少(P<0.05)。结论改良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有效缩短病人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减少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坡位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尿道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组采用低坡,观察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后血压、心率;手术医生进镜时间及医生满意度;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后心率、血压变化较小;医生进镜时间缩短、对体位满意度高;患者术后下肢麻木与疼痛例数减少,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坡的应用能减轻患者因体位安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输尿管成角、缩短输尿管进镜时间、方便术者操作,增加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体位护理 输尿管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观察组采用改良。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情况和术中舒适度满意度,随访了解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不适等可能与体位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仅1例(4%)发生下肢麻木不适,1例(1.0)足背静脉怒张,其余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1例(11%)发生皮肤压疮,11例(11%)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有效地预防了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截石位 手术 体位性损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改良摆放护理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10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效果突出且安全性有保障,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缩短,且仅有1例并发症发生,舒适度评分显高,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改良摆放护理对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极大限度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且护理方案安全性显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护理干预下,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妇科腹腔镜手术 摆放护理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5 min(T2)、30 min(T3)、术毕(T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PP组T1~3时、ES组T1时SBP降低(P<0.05)。与PP组比较,ES组T2,3时SBP升高(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P<0.05]。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性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 标签: 物理治疗方法 下肢 体位 血流动力学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统体位与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斜仰卧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麻醉后先取,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俯卧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后摆放斜仰卧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输血、出血、术后体位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在体位摆放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压分别为(109 ± 31)、(106 ± 2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93 ± 10)、(95 ± 15)次/min;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为(130 ± 19)、(125 ± 17) mmHg,心率为(86 ± 12)、(85 ± 9)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6~4.26,P<0.01)。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12.4 ± 3.0) min,对照组(21.2 ± 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5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50,P<0.05)。结论双镜联合取术中应用斜仰卧手术体位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护理 斜仰卧截石位 复杂性结石 双镜联合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统体位与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斜仰卧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麻醉后先取,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俯卧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后摆放斜仰卧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输血、出血、术后体位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在体位摆放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压分别为(109 ± 31)、(106 ± 2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93 ± 10)、(95 ± 15)次/min;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为(130 ± 19)、(125 ± 17) mmHg,心率为(86 ± 12)、(85 ± 9)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6~4.26,P<0.01)。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12.4 ± 3.0) min,对照组(21.2 ± 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5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50,P<0.05)。结论双镜联合取术中应用斜仰卧手术体位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护理 斜仰卧截石位 复杂性结石 双镜联合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