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手术室体位护理,探究应用改良膀胱结石的临床作用与价值。方法 本文研究案例为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膀胱手术的76例患者,以膀胱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个不同的小组,对照组在手术室体位护理中使用普通的膀胱,观察组则应用改良膀胱,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做出对比和分析。结果 对比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观察组舒适度为94.74%,对照组为94.74%,观察组更高,P

  • 标签: 手术室体位护理 改良膀胱截石位 护理满意度 术后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侧卧联合膀胱位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膀胱结石护理配合方式,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健侧卧联合膀胱护理配合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配合率、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侧卧联合膀胱位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中的护理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保障患者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实现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明显提升,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健侧卧位联合膀胱截石位 输尿管镜下碎石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病人在全麻前后,不同时间进行放置的护理。方法:采用全麻下的100例病人,按照单日和双日分成各50个人一组,分别进行改良和常规治疗。改良组是采用在麻醉前放置体位。常规组采用麻醉后的置入法。观察两组术后48小时(肩、颈、腰背部、腿部)的舒适程度,护理人员和手术时间、外科医师和病人的满意程度。研究发现,两个不同的位置所需的时间及参与人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妇科手术 截石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斜仰双镜联合的方法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复杂性肾结石进行治疗时,采取斜仰双镜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较少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斜仰截石位 双镜联合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摘 要:针对目前煤矿掘进面工况复杂、设备自动化水平低、定位导向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割头姿系统的掘进机自动割控制系统研究。通过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实现完全自主掘进机车身姿态方位信息的获取,结合掘进机智能实时传感器网络发出的多传感器信息,经精确的模型计算得出实时的割头姿参数,采用割头轨迹在线监测和远程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动断面割。经井下试验验证,车身姿态角精度达到0.1°,断面成型误差≤15cm,满足煤矿用掘进机位姿测量精度和断面成型要求,进一步实现工作面智能化、少人化。

  • 标签: 掘进机 位姿系统  自动截割  轨迹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腿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分别采取分腿手术体位,将两种不同手术体位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经对比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体位改变1小时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功能指标中(呼气末CO2分压、动脉CO2分压)各数据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及气道峰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期间采用分腿体位,可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手术视野,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分腿位 截石位 血流动力学 呼吸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剑突下入路及侧卧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74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侧卧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经剑突下入路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好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侧卧经肋间入路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 侧卧位经肋间入路 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膀胱碎石取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切开取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膀胱结石碎石取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 年内结石复发情况、腺体有无增生和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 IPSS 评分和残余尿量低于或少于对照组,Qmax 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膀胱碎石取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临床指标水平,更利于术后恢复。结论:对于高龄患者高危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基础上联合膀胱碎石取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切开取术。

  • 标签: 等离子电切 膀胱碎石取石术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联合斜侧卧位在双镜联合下处理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一体化斜侧卧经皮肾镜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患者65例,其中按摆放体位的不同器械分别设定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4.62±10.31)岁,采取常规脚架摆放;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54.77±12.61)岁,采用新型马镫型体位架摆放。记录摆放体位的耗时,以及患者体位摆放前、手术结束恢复平卧的健侧上肢动脉测压变化、心率以及指脉氧等生命体征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指脉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指脉氧指标的变化差值进行二次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为(16.32±1.17)min,短于对照组的(33.47±3.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镫型多功能腿架具有高安全性、易操作性、全方面保护性及可随时微调等优点,在配合斜侧卧一体化体位的摆放,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马镫型多功能腿架 斜侧卧位 肾-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拇外翻患者,选用Scarf骨术联合Akin骨术的疗效。方法:选5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Scarf骨术,观察组行Scarf+Akin骨术。对比并发症、足功能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TSP(颈侧籽骨位置评分)、IMA(第1、2跖骨间角)、AOFAS(足功能评分)、HVA(拇外翻角)、并发症发生率均优(P<0.05)。结论:Scarf+Akin骨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矫正畸形,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Scarf截骨术 Akin截骨术 中重度拇外翻 足功能
  • 简介:摘要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尿频、尿急、尿无力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储尿期症状,膀胱活动低下(UAB)是排尿期症状,伴或不伴逼尿肌收缩障碍。有时OAB和UAB共存于同一患者中,形成OAB合并UAB综合征,即COUB综合征。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治疗单一的明显相反的综合征。本文就OAB合并症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COUB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下尿路症状 膀胱活动低下
  • 简介:摘要:星云湖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由于生活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自上世纪末水质逐步恶化至劣Ⅴ类。本工程通过源头减排、末端污、循环利用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星云湖入湖污染物削减,水质提升。本文以星云湖环湖污治污工程为例,从项目概况、区域环境问题分析、总体方案分析、村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设计、污干渠工程设计、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湖泊治理 水环境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 农业面源污染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镜下的形态表现特点,评价膀胱镜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住院临床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27例,均在未治疗前行膀胱镜尿道镜检查,进镜时手感尿道阻力及观察膀胱镜下膀胱形态改变。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过程中,仔细观察膀胱镜下表现,分别可区分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弛张类型,从而可区分本病的类型病变部位。结论 膀胱镜尿道镜检查作为基础检查手段,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都有较好的鉴别及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镜  尿潴留  尿失禁
  • 简介:【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上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已经成为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主要由于患者在行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腹壁形成永久性尿路造口,需要终身佩戴造口袋,改变了传统的排尿习惯和生活方式,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就会出院,但由于伤口还未完全愈合,造口护理还未完全掌握,所以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传统的护理模式在患者离开医院之后,便结束护理工作,出院后家庭缺乏医院的护理设施以及资源,阻碍患者的恢复[1-2]。而延续性护理举措,可以将护理工作延伸到患者的家庭生活中,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重新回归社会,更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 标签: 膀胱全切除术 回肠代膀胱术 造口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石头低足高卧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护理中对术野暴露情况、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6月-2021年9月接收100例需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护理,实验组实施改良石头低足高体位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实验组术野暴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截石头低足高卧位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体位护理 术野暴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肿瘤患者引进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以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结果。方法:时间入选为2021年3-6月,入选对象是接受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64例,划分两个小组,32例患者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记作部分组、剩余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记作电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变化。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指标是(42.68±24.31)min、住院时间指标是(5.12±1.06)d、出血量指标是(51.03±8.94)ml、导尿管留置指标是(2.13±0.42)d,均优于部分组,p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新药研发、医疗技术进步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保留器官手术成为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本文围绕如何严格筛选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及相关治疗策略、疗效、发展趋势等进行阐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肌层浸润膀胱肿瘤 保留膀胱 治疗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我国新发膀胱癌病例中有超过25%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术式是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等局限性。为在控制膀胱癌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及随诊体系正在被不断探索。除了由"经尿道最大限度肿瘤电切、化疗、外照射放疗"构成的经典三联综合治疗外,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双药或者联合化疗/放疗的治疗模式正方兴未艾,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本文旨在回顾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历史及现状,并展望在当前肿瘤免疫学时代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免疫抑制剂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对术后膀胱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发生灌注并发症率为5.26%(2/38)。结论:临床上应该重视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的重视,针对发病原因及机制制定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