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6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可获得与开放性手术相仿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腹腔镜 肿瘤剜除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肾脏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26例),选取时间2015年9月8日至2016年10月20日,将纵隔肿瘤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52.01±100.45)ml、术后引流量(376.01±125.11)ml以及手术时间(70.25±15.11)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2例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疼痛及负面情绪改善.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6.46±20.48)min,住院时间(6.47±0.51)d,切除率为100%,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后疼痛评分(2.86±0.61)分,SAS评分(34.18±3.52)分,SDS评分(34.01±3.94)分.结论:经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共计7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逆推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情况。结果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无大出血及液体外渗、电解质紊乱和输血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法病检切缘处黏膜有无肿瘤残留及就侵犯,而观察组患者切除肿瘤标本完整取出,术后病检黏膜处及肌层均未见肿瘤侵犯。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中应用逆推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可以较好地弥补和改善原有治疗方法中不足之处,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临床复发率,术后可进行病检,综合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逆推法肿瘤剜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 膀胱肿瘤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03--2018.03收治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 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经尿道膀胱癌整块切除,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 ;术后严密随访 1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5.7±10.7min、 67.2±2.3ml、 12.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5.8±11.8min、 41.9±2.5ml、 2.5%;统计 1年内肿瘤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低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 28.5%、高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 41.6%。实验组复发率低危患者 13.3%,高危患者 40%。结论:对于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80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Postoperative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perating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strict follow-up 1 year.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35.7 ± 10.7 min, 67.2 ± 2.3 ml and 12.5%,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25.8 ± 11.8 min, 41.9 ± 2.5 ml and 2.5% respectivel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5% and 41.6%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3.3% in low-risk patients and 40% in high-risk patients.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the tot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blood los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将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进行全面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镜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成效。方法:将我院2018.11~2021.11间收治的30名膀胱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5人。两组均选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区别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单极电刀系统而观察组应用等离子双极电刀系统。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膀胱肿瘤 单极电切术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入路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6例,小脑幕缘肿瘤3例,小脑半球上部9例。结果肿瘤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所有病例小脑损害症状均有不同缓解,无新增手术损害症状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采用Poppen入路手术切除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该入路具有体位简单、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切除率高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小脑半球上部 POPPEN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2例实施脾脏切除术的脾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采取脾脏切除术,可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脾脏切除术 术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应用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体现。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患者,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降低(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而言,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更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切除外鼻恶性肿瘤以及准确评估、合理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外鼻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6~86岁。肿瘤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外毛根鞘癌6例,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瘤切除以传统的安全缘扩大切除为主,对于明显影响修复效果的切缘,即病变邻近鼻翼缘、鼻小柱或深部易贯通切缘采用Mohs显微描记手术原理,尽可能缩小切除范围。全部病例均采用肿瘤全切及一期/分期皮瓣修复方法完成,以皮瓣转移为主。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肿瘤安全切缘以4~10 mm为主,其中24例采用了Mohs手术方式。外鼻局限缺损38例,选择邻近双叶瓣、风筝瓣、鼻背眉间皮瓣以及鼻唇沟瓣或游离组织修复;多解剖亚区、全层或累及鼻中隔的复合缺损共10例,有8例选择额瓣修复,包括单纯额瓣修复4例、额瓣+钛网支架重建2例、双岛瓦合额瓣修复2例。随访1~10年,所有皮瓣均成活,没有发生坏死的病例,绝大多数患者对术后鼻外形及鼻通气情况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有限度地应用Mohs手术原理基本能够满足外鼻恶性肿瘤精准切除的需求,个体化应用邻近组织瓣以及多种形式的额瓣,是达到外鼻修复满意、兼顾手术复杂性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鼻肿瘤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行腹腔镜胰头局部肿瘤切除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9.5±12.0)岁,年龄范围21~68岁。探讨胰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局部切除的安全性。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胰头肿瘤局部切除,手术时间(157.1±26.9)min,术后住院时间(11.9±4.9)d,术后出现胰漏3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提示腹腔镜下胰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9例侵及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52岁。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润、包绕重要血管19例,肿瘤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推移10例。所有病例均行肿块完整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8~89个月,平均随访5.2年。2例下腔静脉及4例髂静脉分别于手术后3~9个月发生血栓,未出现明显肢体肿胀。无人工血管感染病例,1年生存率为100%,1~5年死亡12例,存活5年以上10例,其中3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对于腹膜后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术中难以分离的病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增加了切除率,提高了存活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血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VATS)单或双操作孔法切除后纵隔肿瘤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分析在胸腔镜用单操作孔切除后纵隔肿瘤30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双操作孔切除的后纵隔肿瘤患者30例对比。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第一天白细胞值、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24h、48h)、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VATS单孔操作孔切除后纵隔肿瘤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小时白细胞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疼痛VAS评分、48h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双操作孔有优势(P<0.05)。结论VATS单操作孔技术较双孔技术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受到了手术器材,手术技巧等的限制,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无优势,且适应症偏少。若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其优势会更明显。

  • 标签: VATS单 双操作孔 后纵膈肿瘤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通过腋窝入路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体会。方法2009~2010年收治2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单侧单发肿瘤9例,单侧多发6例,双乳单发2例,双乳多发4例;最大10cm×9cm×7cm,最小2cm×2cm×3cm,临床诊断均提示为乳腺纤维腺瘤。结果本组21例患者,无切口不良愈合,无局部血肿,尤其对于乳腺多发肿瘤患者美容效果显著。结论该术式切口隐蔽性好,使手术更加美容、美观、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现代年轻女性。

  • 标签: 腋入路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微小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普外科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普外科对于60例乳腺肿物直径在0.3~0.6cm的微小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并对该手术的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本组60例微小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除1例术后皮下血肿,1例切口部分裂开,其余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论微创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优势明显由于研究时间短,手术样本较少,对于乳腺肿瘤微小时,恶变率低,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瘤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定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 80例(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 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围术期护理。对组间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之后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模式满意。

  • 标签: 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 护理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肝转移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肝叶肿瘤36例,左肝叶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以提高我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我们选择了来自于我院在2012年11月—2014年8月这段时期内确诊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者,共40例。从设计皮瓣剥离区域、麻醉处理以及具体操作这三个方面进行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所用时间。然后收集所有患者于1个月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手术平均所用时间是(21-36)min,没有一例出现皮下积血积液;1个月后观察发现切口隐蔽,疤痕逐渐愈合;随访4个月结果显示无一例并发症和复发患者,且乳房外观正常。结论经乳晕切口施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患者美容的需求,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疾病 经乳晕切口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