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05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后纵隔肿瘤患者经VATS治疗的临床资料,男69例,女47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41.2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3.56cm。所有患者均施行VATS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通过3个套管切口完成,如需中转开胸,则延长前侧切口至6~10cm。打开纵隔胸膜后,沿包膜外剥除肿瘤,蒂部的血管神经分别进行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270min(83.20±31.40min),术中出血量10~1300ml(142.20±113.7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d(2.40±1.76d),术后住院时间2~14d(5.26±2.22d)。中转开胸手术10例,中转开胸率8.62%。术后病理诊断神经源性肿瘤101例,囊肿10例,畸胎瘤2例,上皮低分化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低度恶性肌纤维组织来源的肉瘤1例。术后随访101例,随访时间4~84个月(46.2±22.3个月),失访15例(12.9%)。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患者。结论VATS是目前治疗后纵隔肿瘤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头颈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52例需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病人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术后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76.9%;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2.3%,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恢复优良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腮腺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应用手术切除联合局部的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就诊于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的61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后结合局部光动力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记录并观察患者皮肤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61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中肉眼所见病灶完全切除的为42例,其他19例因肿瘤生长的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部分的病灶后行三次局部光动力治疗后的皮损症状完全消退。术后6个月随访时,0例复发;术后12个月随访时,湿疹样癌的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复发,鳞癌的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复发,其他的病例没有出现复发,复发率达14.75%。本文选取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均出现局部轻度的红肿,1~2天后症状可自行的消退。结论皮肤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联合局部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可明显减少病灶切除的范围,对有难度的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产生积极的意义,但复发率的降低方面仍有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手术切除 局部光动力 皮肤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护理时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有效价值。方法:将2019/11-2020/11期间治疗的86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另外观察组43例在围术期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评析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肛门排气用时、术后初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用时等术后恢复指标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比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概率低(P<0.05)。结论:对肾肿瘤患者在围术期提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并发症概率,对提高患者预后有帮助。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肾肿瘤切除术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传统的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促进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为单侧)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FTS理念指导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前症状及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术前症状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胀情况、饥饿情况、活动耐力、肠外营养需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TS理念指导护理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不适感。

  • 标签: 快速康复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梗阻性结肠肿瘤患者接受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具体操作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合并肠梗阻的结肠肿瘤患者128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进行充分肠道准备即接受手术治疗,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单纯结肠肿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充分肠道准备后进行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事件概率。结果观察组接受左半结肠切除患者44例,右半结肠切除患者48例,不规则切除患者36例,出现并发症概率为8.59%(11/128),对照组接受左半结肠切除患者16例,右半结肠切除患者20例,不规则切除患者14例,出现并发症概率为12.0%(6/50),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切除急慢性梗阻性结肠肿瘤患者病灶,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出现太多严重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梗阻性结肠肿瘤 一期切除吻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78例肾脏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开放性手术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甲组,乙组的并发率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肾脏小肿瘤患者给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其优势明显,创伤小,恢复比较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脏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肿瘤病变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并通过随访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结果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3.33%)的并发症发生率,息肉的残留病灶复发率(28.57%)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0)的残留病灶复发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较好,对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下肿瘤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应于临床中多加关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消化道肿瘤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室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室肿瘤拟行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发生,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肿瘤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室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间应用综合护理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 10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一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心率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为 94%。并发症发生率为 4%。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 82%。发症发生率为 4%。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手术中患者的心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甲状腺良性肿瘤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组行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方案,研究组手术中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负压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凹陷畸形、涎瘘、暂时性面瘫、术区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特殊护理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的应用 效果。方法:选取我 院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 7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 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38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的 护理措施 ,研究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 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3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特殊护理对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 特殊护理 腹腔镜 卵巢肿瘤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切除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特点,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肿瘤患者81例,分为全切除组和次切除组,观察对比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全切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缩短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全切除 次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8例,均进行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切除乳房良性肿瘤73枚,平均手术时间为(37.28±12.54)min。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均痊愈。未发生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乳房外形良好,切口无明显瘢痕。结论采用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房良性肿瘤,具有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晕外缘切口 皮下隧道 切除 乳房良性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钬激光切除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对70例多发(2~3个)膀胱肿瘤(Ta~T2a)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美国科以人Lumenis100W钬激光切除,钬激光550μm光纤由等离子电切镜操作通道置入切除肿瘤,治疗参数为0.5~1.5J/10~25Hz,总功率15~40W,平均32W。对输尿管口外上方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区域的肿瘤应用钬激光切除肿瘤,自瘤体基底部切除;其他部位肿瘤采用等离子电切,由肿瘤表面逐渐切除肿瘤,直达肌层。结果70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2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术后保留导尿时间1~6d,平均3d。70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4月,复发4例(5.7%)。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钬激光切除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膀胱浅表性肿瘤 等离子双极电切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一期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股外侧皮瓣及腓骨肌皮瓣修复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基层医院在各学科紧密的配合下开展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在合理的规避风险后实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extraluminalgastrectomy)治疗胃底后壁近食管贲门连接处(theesophagocardiacjunction,ECJ)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对初步诊断为胃底后壁近ECJ的黏膜下肿瘤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8cm;肿瘤边缘距ECJ约1.5~2.5cm.采用4孔法,主要步骤为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ECJ显露以及用内视镜切割吻合器切割胃底.结果手术平均(66.2±10.4)min;术中平均出血(89.4±21.7)ml.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病灶遗漏,也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术后平均住院(5.3±1.1)d.73.3%的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完全可以避免腹腔污染、脾脏损伤和食管狭窄的发生;同时,胃切除范围也不受限.该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腹腔镜 胃腔外胃切除术 外科治疗 胃底后壁黏膜下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