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结节增生(FNH)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脏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患者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的40例患者中,其中有3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4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肿块切面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无肝硬变化。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肿瘤分布在尾叶、右前叶、中肝叶、左叶、右后叶。结论对于FNH患者,可采取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应用。

  • 标签: CT平扫 三期增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结节增生(FNH)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脏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患者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的40例患者中,其中有3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4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肿块切面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无肝硬变化。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肿瘤分布在尾叶、右前叶、中肝叶、左叶、右后叶。结论对于FNH患者,可采取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应用。

  • 标签: CT平扫 三期增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肝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以及25例肝增生结节患者,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患者允许,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原发性肝Ca的造影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肝增生的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除充盈方式不同外,肝增生病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原发性肝Ca(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显示肝结节增生及原发性肝Ca的充填方式及充填过程,能清除鉴别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Ca 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超声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结节肝癌与肝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 30 例结节肝癌与 30 例肝结节增生患者,共 60 例对象进行分析,两组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特征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在门脉期中,结节肝癌患者的低增强情况表现较为明显,而在动脉期中,结节肝癌与肝结节增生患者的高增强表现都较为明显,在延迟期中,结节肝癌患者的低增强十分突出 。 结论: 针对结节肝癌与肝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鉴别,让其接受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可有效进行鉴别。

  • 标签: 结节性肝癌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FNH19例(21个病灶)、HCC19例(21个病灶)和HA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节段强化;4例肝炎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节段强化;15例肝炎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强化。结论肝脏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炎性病变诊断可靠的提高具有帮助。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摘要】 分析 肝脏磁共振检查( MR )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回顾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 2018.5-2019.5 期间收治的 20 例 肝脏良性结节增生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 MR 检查结果。 结果 本次研究的 20 例患者中,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 MR 检查时均表现有瘢痕情况,且有 4 例患者表现出延迟强化情况。 结论 肝脏 MR 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可发挥出初筛、发现的应用效果,可较佳的呈现出此疾病的有关特征,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肝脏良性结节增生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HCC)及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流值。结果HCC组HAP、HPI明显低于FNH组(P<0.05),而PVP明显高于FNH组(P<0.05);HCC组及FNH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HCC)及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流值。结果HCC组HAP、HPI明显低于FNH组(P<0.05),而PVP明显高于FNH组(P<0.05);HCC组及FNH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脏非肿瘤性局灶性病变 超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炎性病变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肝脏炎性病变中,24例肝脓肿、5例炎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炎性病变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 protein,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肝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FP阴性HCC患者(21个病灶)和19例FNH患者(22个病灶)的DCE-MRI资料。利用MaZda软件在病变最大横截面图像上手动勾画ROI,分别提取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的纹理参数,采用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误差概率结合平均有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Fisher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及三种方法的合计算法(MI+POE+ACC+Fisher,MPF)筛选纹理参数,使用线性分类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分类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进行判别分类。由2名影像科腹部组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共同评阅所有图像,并给出诊断意见。结果用误错率表示,比较影像科医师与纹理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鉴别AFP阴性HCC和FNH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平衡期图像,误错率最小为2.33% (1/43),低于医师的误错率20.93% (9/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纹理参数筛选方法中,MPF的误错率(2.33%~18.60%)低于MI (6.98%~23.26%)、POE+ACC (4.65%~25.58%)、Fisher (9.30%~23.36%)。纹理参数分类方法中,NDA的误错率(2.33%~9.30%)低于RDA (18.60%~25.58%)、PCA (11.63%~23.26%)、LDA (2.33%~13.95%),其中NDA与LDA的误错率接近。结论DCE-MRI纹理分析对于鉴别诊断AFP阴性HCC与FNH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多结节肺泡上皮增生(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是临床非常少见的瘤样病变,一般表现为肺泡上皮多结节增生,伴有结节内肺泡隔弹力纤维增生、肺泡腔内组织细胞聚集。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与结节硬化症有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感染或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预后良好。现报道1例MMPH,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