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印刷出版和近代中国西医学发展等多个方面。文章选择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西学科技翻译活动的一个方面,重点考察英、美来华传教士进行的西学科技书籍翻译,分析西方传教士在华进行的西学科技翻译,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翻译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化探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传教士 近代中国 科技翻译 翻译教育
  • 简介:陈逵先生是中文诗人,又是英语诗人,人称“双语诗人”。他的中、英文诗合集出版时,老诗人冯至以“堪称双璧”誉之。他是最早和史沫特莱交往的中国人,是最早将毛泽东诗词介绍到英语世界的人,他是毛泽东著作英译委员会委员,他还是最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外语人才的人,周恩来总理对他很器重……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 标签: 双语诗人 学贯中西双语 翻译家陈逵
  • 简介:根据博物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这一定义指出了博物馆的职能,即征集、保护、研究(馆内研究和辅助馆外研究)和传播(包括教育和游览)。其中征集、保护和馆内研究属于内部职能,辅助研究和传播属于外部职能。对照博物馆的定

  • 标签: 博物馆 展品陈列 解释体系 展品解说
  • 简介:关于马王堆和张家山出土医书中两个词语解释的辨正刘钊一、“牧牧”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第八条说:其病:病足热,()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肝痛。心痛,烦心,洇□□□□舌辂□旦尚□□□数(喝),牧牧,耆(嗜)卧,以(咳)。诸病此物者,皆...

  • 标签: 张家山 词语解释 马王堆帛书 喝喝而喘 《足臂十一脉灸经》 《灵枢·经脉》
  • 简介:2011年5月21日下午,来自在杭9所高校和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的30多位法语教师,以及浙江日报社、浙建集团、杭州市旅委、在杭法资企业代表共40余位法语同行在杭州西子湖畔齐聚一堂,共聊法语翻译和法语教学。座谈会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持续了六个小时。此次法语翻译座谈会由杭州市翻译协会发起并主办、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法语地区人文科学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协办、由杭州拉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在有着浓郁法式氛围的拉姆法国餐厅召开。

  • 标签: 法语翻译 杭州市 座谈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一、引言历来隐喻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发展到认知语言学,则肯定了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并且隐喻也被认定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它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Johnson,1980:5)。这就把其翻译带入了与隐喻相关的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在原语和译语中的比较性研究。

  • 标签: 交际意图 动态认知 隐喻 翻译 法语 汉语
  • 简介:<正>目下的世界史研究颇有些"莺歌燕舞"的繁荣景象,不过,在我看来,这繁荣外表下实际上隐藏着很大的危机。这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大潮中本来应该与"中国史"等量齐观、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世界史",被莫名其妙地贬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上,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等下"学科;与此相适应,与世界史学科密切有关的

  • 标签: 世界史研究 学术名著 翻译事业 史学者 埃及语 外国历史
  • 简介:翻译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如何改进翻译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等问题,翻译界已经进行了很多深入探讨。然而,教学中动态翻译思想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比静态翻译思想与动态翻译思想尝试从笔译教学角度阐述培养学生动态翻译思想的重要性。

  • 标签: 静态翻译 动态翻译 翻译教学
  • 简介:佛律“羯磨”在有关佛教的词典中均意译为“业”,但我们发现它更多的表示佛教教团所依据的仪轨,是一种“羯磨”法,对佛教具有重要作用。且其对比丘和比丘尼要求有很多不同,甚至是偏重。本文主要对其含义、作用及其对僧尼不同要求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探讨。

  • 标签: 佛律 羯磨 翻译
  • 简介:翻译科举是清统治者为振兴国语骑射专为旗人而设的选官制度,此制设立之初虽参酌文场例,但许多制度与环节亦尚未规范与完整,雍、乾时期因应试人数不足或认为无法取中真才,使翻译科举未形成体系、时举时停。而嘉、道时期虽然面临着国语衰落的巨大压力,但为使翻译科举能够正常举行下去,做了多方调整,使其更加规范与完整。但此时旗人的国语水平已日落西山,翻译科举的持续举行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维护旗人生计、增广进身之阶的途径。

  • 标签: 嘉道时期 翻译科举 八旗子弟 国语骑射 进身之阶
  • 简介:本文拟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Berman)翻译理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贝尔曼被认为是个“直译派”理论家,他的“直译”观与其“翻译伦理”有着紧密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出发点,前者为后者的旨归。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贝氏“翻译伦理”也不乏模糊之处。

  • 标签: 贝尔曼 翻译伦理 直译 异化 翻译策略
  • 简介:从实质上看,“妙悟”与“活参”都是佛教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即佛教最高真理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妙悟”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的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性特征,而“活参”则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对佛教教义僵死理解的破除和摒弃。受“以禅喻诗”风气影响的中国古代诗论家将“妙悟”、“活参”的佛禅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将其提升为重要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妙悟”与“活参”的诗学解释学原则不仅蕴含有极富民族特色和极有价值的文学解释学思想,而且与西方现代解释学理论也存在某种契合。

  • 标签: 妙悟 活参 佛禅思想 诗学解释学原则 西方现代解释学
  • 简介:公元1900年,是人类步入20世纪第一年。那一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不到三月遍地红”的义和拳战争使京津,使华北,甚至使整个中国陷入一片混乱。列强因在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联合起来出兵中国,“代剿”义和拳,赤手空拳的义和拳与列强的真刀真枪交手,结果可知。逃亡西安的清廷最后与列强签署《辛丑条约》,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中国就是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进入20世纪。

  • 标签: 中国 战争 义和团 尴尬 《辛丑条约》 20世纪
  • 简介:'教会之外无拯救'。格兰西认识到,非基督徒也可能本能地遵守神法,所以他们的文化和习俗并不是一无可取的,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信仰,他们不可能获得永恒拯救;为了达成正义和保护基督教信仰及道德,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必须遵守涉及非基督徒的教会法规。他同时还认识到,有时出于仁爱的赦免与包容更有利于劝化异教徒和促成新信徒信仰的成熟,刻板地遵循法律条文反而是不利的。正义与仁慈应该统合于基督教之爱,也就是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灵魂拯救的关怀。尽管宽容不应该被用作无视和违反法律的借口,在对待异教徒时,教会于法律的诠释和实施可以有例外,时时宽饶,法外施恩。在迫害成风、人的尊严时时受到践踏、世俗法往往冷酷苛刻的中世纪西欧,格兰西还是努力地给予法律以温情的感觉。由于当时的教会人士,格兰西当然也不例外,对上帝拯救世人这一观念的理解具有时代所赋予的局限性,他们对非基督徒的'爱',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未免狭隘和带着歧视的色彩。以'爱'这种抽象和普遍的法外的价值观凌驾于具体法律条文之上的方法,在格兰西《教会法汇要》中得到了经典的展现,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兰西 教会法规 基督教信仰 教会法学 法律地位 平信徒
  • 简介:一位九旬老人,双手紧攥着轮椅扶手,在卧室兼书房兼会客室的'三合一'房间内,踽踽而行。取一本书或一叠纸,都不是太容易。如果阳光好的话,老人要到屋外晒晒太阳,还得经过不短的走廊以及楼梯拐角处的六级台阶。如果没人搀扶,真比登天还难。'习惯了。'老人如是说。他乐观地面对这一切。自从十几岁

  • 标签: 一生命运 吴钧陶一生 命运抗争
  • 简介:西学传播是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谈到西学传播就不能忽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所起的作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虽然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但翻译西书的主张却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有了。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指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林则徐在禁烟期间曾组织专人翻译西文报刊,为制订御敌策略提供依据。60年代初,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也提出译西书的问题,他

  • 标签: 江南制造局 近代中国 校邠庐抗议 西书 海国图志 桂芬
  • 简介: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作为清代众多汉籍翻译中成帙最早的三部,具有文化史、文字史及史学史研究价值.围绕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进行历史与文献研究,在满学、蒙古学以及辽、金、元三朝历史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前人的研究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发.本文试从学术评介的角度,就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的研究状况做一梳理,以便学界了解这一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成果的特点,分为存本著录、译本出版及学术研究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评述,总结得失,提出相关研究要领.

  • 标签: 《辽史》 《金史》 《元史》 满文翻译 蒙古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