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847年8月13日,法国路易一菲利普国王根据外交大臣基佐的建议,决定从次年1月1日起,任命加略利为自己的御前汉语翻译。然而,法国当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和中国的往来并不频繁,何以要在巴黎设立一个年薪不菲的汉语翻译职位?笔者通过对一批法文原始资料以及1844—1846年间中法《黄埔条约》、对基督教弛禁等谈判的若干事件的解析,认为上述任命是加略利本人精心设计所致。

  • 标签: 加略利 拉萼尼 中法关系 基督教弛禁 西方汉学
  • 简介:清代新疆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在与俄国通商、外交日益频繁的背詈下进行的。其培养途径有官派赴俄留学、民间自费留学、兴办官学开设俄语课程以及民间私立学校开设俄语课程等四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既为新疆满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培养一批俄语翻译人才,提高了其民族素质,促进了俄国先进科技在新疆传播,也积累了一些俄语教学经验,为民国和新中国的俄语教育储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同时在与俄国的通商与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但也存在教学方法不当、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平衡等弊端。

  • 标签: 清代新疆 俄语翻译人才 培养
  • 简介: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作为清代众多汉籍翻译中成帙最早的三部,具有文化史、文字史及史学史研究价值.围绕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进行历史与文献研究,在满学、蒙古学以及辽、金、元三朝历史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前人的研究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发.本文试从学术评介的角度,就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的研究状况做一梳理,以便学界了解这一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成果的特点,分为存本著录、译本出版及学术研究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评述,总结得失,提出相关研究要领.

  • 标签: 《辽史》 《金史》 《元史》 满文翻译 蒙古文翻译
  • 简介: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国语(文)教科书选录外国翻译作品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编辑者在这一事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启蒙救国,他们积极在国语(文)教科书中选录蕴含西方先进文化的外国翻译作品。另一方面,在选录外国翻译作品、积极进行启蒙救国的同时,近现代知识分子也实现了自己的"精英"身份认同。

  • 标签: 编辑者 身份认同 国语(文)教科书 外国翻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