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予以心理护理对一次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小儿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明显比对照组高,且治疗依从性也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之中予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将一次穿刺成功提高,将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 成功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未给予院前急诊护理,实验组给予院前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前、后的死亡率,手术成功,抢救时长、术前准备时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中,可采取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抢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患沟通对静脉穿刺成功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1月—2018年5月儿科收治的患儿200名,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患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和沟通,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成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为86%,高于对照组的58%,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3%,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期间中对患儿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护理操作的成功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个性化 护患沟通 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门诊采血患者穿刺成功及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5月门诊就诊采血的200例门诊采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病人用并发症护理干预以后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的好,晕针出现次数降低。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穿刺的成功,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痛苦,另一方面综合护理提高了血液样本的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了准确的临床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门诊采血患者穿刺成功率 血液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成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另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此阶段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效率以及抢救成功。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为95.24%,较对照组的80.0%显著升高(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各抢救环节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率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正确喂奶体位以及饮食护理与睡眠护理等。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2、3d时纯母乳喂养成功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天和第3天的母乳喂养成功分别为84%、9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58%、60%;观察组产妇母乳充足的例数为4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乳充足例数26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适于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产后母乳喂养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结合手法按压整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补液解痉通便加腹外推挤法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A组,然后抽取2015年以前单纯行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儿复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60例患儿中有58例患儿复位成功,B组60例患儿中有54例患儿复位成功。结论小儿肠套叠应用补液解痉通便加腹外推挤法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补液 解痉 通便 腹外推挤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符合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定坤丹联合孕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更年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保险”固定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68例患儿均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治疗。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采用传统的穿刺和固定方法,观察组34例患儿在传统的方法上加用“三保险”固定法。对比观察两组方法的效果和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穿刺成功、固定成功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保险”固定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和家属满意度。

  • 标签: &ldquo 三保险&rdquo 固定法 静脉输液 小儿 头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体位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成功的影响。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的96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屈膝仰卧、双腿外展体位进行导尿,观察组在传统体位基础上用软枕抬高患者臀部10~20厘米,比较两组患者导尿一次成功。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导尿一次成功者分别为39例(81.25%)、47例(97.91%),两组患者导尿一次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1)。结论臀部抬高体位可有效提高老年女性患者导尿的一次成功

  • 标签: 导尿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1~3年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对科内的1~3年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原因中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内1~3年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提高1~3年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不同模式对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成功、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RDS患者86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试验组(43例,采纳nSIMV-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纳nCPAP-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动脉血气指标、撤机成功。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aO2、OI指数以及撤机成功显著较对照组高,治疗后PaCO2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采用nSIMV模式,可有效提高RDS患者撤机成功,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8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对1200例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7%,其中对护理十分满意的有350位,护理效果为满意的家长为230位,护理效果不满意的家长为20位;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3.3%,其中护理十分满意的有290位,护理效果为满意的家长为210位,护理效果不满意的家长为100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的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一次完成穿刺的成功为93.17%,对照组一次完成穿刺的成功为87.28%,两组一次穿刺的成功具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一次穿刺的成功,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提高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方法患者处于右侧卧位,经左侧鼻孔插入胃管,插至14~16cm(约咽喉部)时,另一名操作者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停顿数秒,仔细观察病人呼吸状态,待病人呼气末,护理人员轻柔而快速沿咽后壁稍加旋转顺势加压,将胃管呈C形弧度以l~2cm长度插人,胃管置人16~18cm,用压舌板轻轻下压病人舌根部,证明胃管通过会厌部进人食管,若置管有阻力,旋转胃管90~180°,然后将胃管轻缓置入胃内。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44例,占73.3%,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56例,占93.3%。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操作简单安全,在球麻痹患者护理中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胃管 球麻痹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对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从未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阶段选取窒息新生儿33例,并作为对照组,从实施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后阶段选取窒息新生儿33例,并作为实验组,比照两组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结果实验组复苏成功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充分发挥助产士在预防新生儿复苏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 标签: 助产士 管理 复苏培训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中的应用。方法由11人成立品管圈组织,分析非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有新进护理人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多,产妇记不住、护士宣教不到位。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丰富宣教形式、巩固强化记忆;明确宣教时机,团体合作落实宣教。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由87.2%提高到了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成功,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母婴同室 纯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采血患者对其血液标本质量以及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采血室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穿刺成功和血液标本的质量。结果穿刺成功方面,观察组成功100.0%,对照组成功9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质量方面,观察组合格率98.3%,对照组合格率88.1%,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采血患者中,有利于穿刺成功以及血液标本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采血 标本质量 穿刺成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正常顺产产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9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成功为98.0%(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为74.0%(74/1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中品管圈活动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保障母乳喂养,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正常顺产 新生儿 早接触 早吸吮 品管圈活动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同心圈”,通过现状把握,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分析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明显高于活动前,采集成功由活动前的60.34%提高至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圈员自我管理能力,科室凝聚力等得到明显提高,圈组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急诊科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而且还促进了圈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科室凝聚力的提高,圈组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