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龄孕妇先兆流产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医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先兆流产的孕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保胎率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评分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先兆流产高龄孕妇的自我保健知识,缓解不良心理,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

  • 标签: 高龄孕妇 先兆流产 认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先兆流产孕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住的60名先兆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名孕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0名孕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两组孕妇心理状态、保胎成功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保胎成功及不良心理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孕妇进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减轻或者避免孕妇发生不良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患者保胎成功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通过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时间段内所收治70名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保胎成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体如下①保胎成功对比中,实验组91.43%(32/35)高于对照组65.71%(23/35);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25.71%(9/35)低于对照组54.29%(19/35);③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实验组82.86%(29/35)优于对照组45.71%(16/35);④平均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5.2±2.1天少于对照组9.8±3.2天。另外,以上四项对比结果中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先兆流产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常规保胎治疗联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同时更在提高患者保胎成率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护理干预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联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异常子宫出血收治625例患者,其中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并经病理证实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64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后半周期口服孕酮3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93.6%)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4例(6.4%);对照组48例(79.2%)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10例(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联合孕酮治疗EP可以有效改善月经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地屈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饮食对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所收治的68例产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产后强化饮食干预组(试验组)和产后常规护理组(参照组),各34例。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足够率、母乳喂养率等。结果试验组产妇在泌乳量足够率、母乳喂养率、泌乳始动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饮食护理能有效增加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产后饮食 母乳喂养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院前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的影响,为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486例,按照CPR成功与否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和心肺复苏失败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组44例(9.1%),心肺复苏失败组442例(90.9%),年龄、发病原因、群众性CPR、心脏骤停时间、是否可除颤心率、是否高级生命支持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的因素较为复杂,除患者自身因素外,也与急救半径的长短、急救流程的完善、社会急救知识的普及关系密切,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需要急救人员的不懈努力。

  • 标签: 院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品,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与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保护婴儿少得疾病,同时还可降低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的机率,且经济又方便,本文浅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几点措施。

  • 标签: 母乳喂养 早产 措施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操作,而护生由于自身心理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失败较多,引起患者的不满同时也增加了护生心理压力。如何能达到快速、准确、无痛且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内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通过门诊收治的100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体会。方法①穿刺前准备;②穿刺角度选择;③穿刺位置固定等。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人数为95人,成功为95.00%,失败5人,失败率为5.00%,成功较失败率高9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头皮穿刺具有一定难度,需不断发展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采用正确方式提高小儿头皮静脉成功,并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提高 小儿静脉头皮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与方法,已给我们治疗与抢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方法将小儿静脉穿刺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从护患沟通、血管的选择与准备、穿刺的技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原来2009年75.4%升至2013年的96.7%。结论采用穿刺前与家长及患儿有效的沟通、血管的选择与准备、穿刺的技巧、改进方法、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能大大提高穿刺成功

  • 标签: 小儿静脉穿刺 成功率 方法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讨论间苯三酚在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孕妇共7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间苯三酚,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孕妇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以及消失的时间,孕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保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后的起效时间要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55%,对照组孕妇的不良反应率为31.4%,明显要高于观察组患者(P<0.01)。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能有满意的临床效果,而且药物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先兆流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疗法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实施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率2.99%(2/67)低于对照组的11.94%(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治疗可降低流产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黄体酮疗法 先兆流产 流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孕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3年04月期间,科室孕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宫缩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并发症结果。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宫缩减弱时间、治疗有效率上与普通组结果相近,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出现共16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普通组和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晚期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孕前晚期 先兆流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清热法治疗肾虚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条件的先兆流产患者分为两组,除脱落病例外,治疗组常规保胎治疗外服自拟益肾清热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治愈率56%;对照组总有效率52%,治愈率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保胎成功高,患者后期炎症指标升高及抗炎治疗使用情况明显增多。

  • 标签: 益肾清热法 先兆流产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并发先兆子宫破裂的风险,进而对临床进行指导,总结相关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母儿安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先兆子宫破裂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结果374例产妇中有7例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本次生产方式均为剖宫产,前次生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且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较长,4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两次妊娠平均间隔时间为(4.05±2.12)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并发先兆子宫破裂与前次剖宫产术式、前次术后愈合情况及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密切相关。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若前次生产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等影响切口愈合,两次妊娠间隔时间过短,则需警惕本次妊娠先兆子宫破裂的发生。临床若表现为宫缩停止、腹痛及出血,若胎心监护中出现晚期减速或持续、重复出现的变异减速或心动过缓,产前腹部超声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少于3~5mm,则需高度警惕先兆子宫破裂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先兆子宫破裂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母亲进行心理疏导,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后期跟踪随访等多项干预措施,切实落实母乳喂养的细节及可操作性,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148例,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母亲由主管医生与其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以及坚持后期随访等多项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告知病情及母乳喂养的知识,分别对两组早产儿生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例数及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生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24.3%,2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39.2%,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56.7%,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51.4%,自生后2个月时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实验组及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均较4个月时有所下降,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母亲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宣传坚持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及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尚需进一步努力。

  • 标签: 提高 早产儿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肥胖大学生由于其皮下脂肪层较厚,静脉较细,且多不显露,血管选择较困难,不仅增加痛苦,而且影响在体检时大批量抽血的速度。本人在多年的体检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通过选择合适的血管及改进肘正中静脉和手背部浅静脉采血穿刺的方法等方式使肥胖大学生采血穿刺成功提高到97.8%。

  • 标签: 肥胖大学生 体检采血 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