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影响研究

谭彩云冯礼娟康丽玫冯婷花梁鸾枝

(江门市中心医院爱婴区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正常顺产产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9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成功率为98.0%(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率为74.0%(74/1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保障母乳喂养,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品管圈活动;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75-02

在临床妇产科,新生儿于出生后1小时内接触母亲皮肤,并对其乳头进行吸吮的过程即为早接触早吸吮,且母亲喂哺新生儿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小时[1]。在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早接触早吸吮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正常顺产新生儿的作用更为显著[2-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正常顺产产妇,从而对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正常顺产产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纳入标准:,且均为初产妇,单胎、无任何母乳喂养禁忌症。排除标准:早产儿、吸吮与吞咽不协调者、高危抢救母亲、新生儿重度窒息、产伤、抢救者等。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8.64±5.93)岁。观察组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8.74±5.48)岁。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日常基础护理等。而观察组行品管圈活动,具体为:

(1)成立品管圈。即由护士、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等组成品管圈,通过投票形式选出圈长,并成立质控小组,以便监督品管圈活动实施情况。

(2)选定主题。通过对临床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后,由圈内成员对活动主题进行讨论和选定,最终选定“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3)拟定活动计划。即对活动内容和流程加以明确,并详细制定活动计划表,通过召开圈员讨论会,对活动计划进行拟定。

(4)分析影响因素。全方位分析护理人员、环节、工具、环境等,以便明确活动方案的可行性。

(5)计划实施。首先实施健康宣教,即利用视频或者模具等对早接触早吸吮等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可将其制定成小手册发放给每位孕妇,以促使其能对该方面的知识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其能做好早接触早吸吮的准备。其次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制定。即确保母婴胸腹部皮肤能在新生儿出生后1h进行接触,且母亲对新生儿需保持慈爱的注视,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注意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且母婴接触期间注意保暖。最后是将产床放置于较低位置,以避免婴儿坠床。也可产妇的床头放一个音乐盒,让产妇在30分钟的轻音乐里和早接触早吸吮的30分钟联系起来,以促进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另外正确指导产妇怀抱新生儿的姿势。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有9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成功率为98.0%(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率为74.0%(74/1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品管圈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护理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此种护理模式改变了常规护理的传统工作模式,即护理人员能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且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促使其积极发现并解决各种临床护理问题,并能是其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4]。因此针对正常顺产产妇实施品管圈活动,既能提升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成功率,同时还能促使母乳喂养达到较高的效率,从而有效确保了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5]。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有9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成功率为98.0%(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率为74.0%(74/1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品管圈活动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保障母乳喂养,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仲秀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144-146.

[2]张佳惠,郭锦丽.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剖宫产初产妇48h泌乳成功率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104-105.

[3]吴白玲.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76+80.

[4]江小艳,沈皑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6,16(03):10-13.

[5]徐宝兰.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产妇乳头皲裂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