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即口服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先兆流产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流产症状,促进临床治疗质量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脾肾两虚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方法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结果留置针穿刺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品准备、血管特点、护士因素。结论针对留置针穿刺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策,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

  • 标签: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 成功率 体会
  • 简介: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儿科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应保证一次性成功,为患儿争得宝贵的急救治疗时间。笔者在本文中提出,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不同的患儿血管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针头大小,采取相应的操作技巧,加强对穿刺后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提高工作效率,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患者 静脉穿刺 成功率 实践体会
  • 简介:摘要先兆流产流产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是由于妊娠妇女因为心里抑郁焦虑而诱发产生。笔者以34例先兆流产的孕妇进行心理上的分析,针对这一情况寻找诱发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的最佳方法,将护理质量提高。对于先兆流产的孕妇,如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让她们的身心早日康复。

  • 标签: 先兆流产 妇产科 孕妇心理分析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理干预对于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极其效果。方法成立护理小组对小儿穿刺进行考察管理,其中主要考察我院儿科,分别分析其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对于实施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干预后我院儿科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利率和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有所上升。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职的护士60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护士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静脉穿刺成功情况。结果护士在心理状态较好情况下,穿刺成功为95.8%;在处于心理较为恐惧的情况下,穿刺成功为60.7%;在处于心理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穿刺成功为68.8%;在处于心理较为忧郁的情况下,静脉穿刺成功为54.4%。结论护士的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呈正相关性,因此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是提升穿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护士 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前后两种导尿时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导尿成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男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麻醉前即行导尿术,观察组60例在麻醉后导尿,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前、导尿时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记录一次置管成功例数确定成功。结果对照组导尿时血压、心率与导尿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后行导尿术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

  • 标签: 男性 麻醉 留置导尿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中针对不同浅表静脉的不同穿刺角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66例行浅表静脉穿刺输液患者资料,对不同的浅表静脉采用不同的角度穿刺的成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66例患者总体成功257例,失败9例,总体穿刺成功96.6%。结论根据不同位置的浅表静脉采用不同的角度穿刺,减轻了患者因单一穿刺角度的失败而导致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不同的角度穿刺应对不同血管,提高对血管的应用率,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浅表静脉 静脉输液 穿刺角度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理解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变化要点,规范院前急救中针对海水淹溺患者医护心肺复苏流程,强调医护默契配合,使淹溺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方法结合院前抢救医护人员少,携带仪器有限等情况,制定心肺复苏流程,医护配合演练,达到熟练掌握,准确实施的目的。结论医护熟练配合,抢救工作有序开展,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

  • 标签: 院前急救 海水淹溺 心肺复苏流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IVF-ET术后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IVF-ET术后先兆流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相比,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显著改善,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后负性情绪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好。

  • 标签: 人文关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先兆流产 护理
  • 简介:摘要为提高实习生静脉穿刺的成功,使我科室新纳入的实习生62人对350例临床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为81.43%,分析总结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主要涉及实习生、患者、指导老师三个方面,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训练实习生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

  • 标签: 实习生 静脉穿刺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市急救中心收治的36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专职化院前急救,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专职化院前急救对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80%的患者呼救-达到现场时间<10min,仅有2例患者的呼救-达到现场时间>30min,而心肺复苏成功为83.33%。结论采用专职化院前急救可大大缩短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专职化 心肺复苏 成功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对照组采用安胎丸,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症状缓解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黄体酮注射液 安胎丸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有母乳喂养意愿的母婴同室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层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层级护理。对比母乳喂养成功和满意度。结果层级组母乳喂养成功为94.67%,远高于常规组的87.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满意度分布和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层级护理干预在有母乳喂养意愿的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还可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护理 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母婴皮肤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对提高健康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足月顺产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母婴皮肤早接触指导。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婴儿分娩后与产妇尽早进行皮肤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并在早接触半小时后,再次进行早接触效果的反馈,示范指导正确的喂奶体位与婴儿含接姿势,进行有效吸吮,采取心理护理,进行相关的饮食及睡眠护理等措施,再次进行了评估,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和泌乳量。结果分娩后第3天,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后对产妇积极进行产后护理干预,反馈式母婴皮肤尽早接触(分娩后半小时内)有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且能增加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提高 母乳喂养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质量及成功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选择综合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抢救成功亦可随之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 外科严重创伤 急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应用效果。方法先调查分析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桡动脉穿刺情况,再分析2016年1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效果,比较活动前后桡动脉穿刺成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桡动脉穿刺成功、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 桡动脉 穿刺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48例,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保胎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效率为96.43%,观察组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黄体酮进行口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先兆流产 黄体酮 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