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94例胸腹腔镜食管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94例手术过程顺利,其中4例因腹胳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中手术器械、仪器准备完善,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认真、完善的器械、仪器的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保证。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电视胸腹腔镜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患者围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食管癌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贲门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防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32例食管、贲门术后出现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胸内吻合口瘘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食管、贲门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后,20d~15周完全痊愈的有27例(占84.4%),死亡的有5例(占15.6%)。结论临床上致使食管、贲门患者术后出现胸内吻合口瘘的因素众多,而不断提升手术水平,改进中吻合方法,能有效预防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辅以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能提升治愈率。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胸内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早期食管放射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早期食管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放射诊断,并将具体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资料、内镜检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早期食管患者在放射诊断表现中的8个不同新征象能够从根本上反映患者食管病理特征,其表现的形态学出现的改变和电子纤维镜观察的结果相同。结论放射诊断在早期食管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完成定期、定性、定型、定位以及定量诊断等相关工作,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全面的指导,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放射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效果。方法将医院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的44例食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实施细节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SCL-90量表各方面阳性率、各方面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实施细节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实施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细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贲门术后行二次手术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探讨积极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2例食管贲门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患者术后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率为0.46%。结果11例痊愈,痊愈率为91.7%;1例患者由于吻合口严重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8.3%。结论胃食管吻合口瘘、乳糜胸以及术后胸腔内出血为食管贲门术后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及早发现、治疗利于增强二次手术疗效。

  • 标签: 食管癌贲门癌 二次手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食管贲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左胸后外侧入路,B组采取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C组采取右胸后侧入路,D组采取上腹部正中入路。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6%、30.1%、70.0%、56.7%,各组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有所不同。出现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均具有一定的优劣势,手术入路的实际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 标签: 手术入路 食管癌 贲门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8例食管贲门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A组右胸后外侧入路,B组左胸后外侧入路,C组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D组腹部正中入路,比较四组患者各自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最多,与其他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三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其余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均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选择手术入路方式时,应严格评估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食管癌贲门癌 临床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颈部吻合口瘘130例治疗的观察,总结食管颈部吻合口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引流量、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的总引流量增加,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复查吻合口狭窄,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食管颈部食管胃器械吻合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后,给予颈部橡胶管引流,局部引流量增加,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未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颈部吻合口瘘 橡胶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食管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食管的诊断率。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食管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共有34例,女9例,所有患者中共有36例年龄为50~76岁;其中鳞癌40例,神经内分泌3例,病变长度不超过1cm的有7例,病变长度在1~2cm之间的有19例,病变长度为2~3cm的有14例,病变长度为3~4cm的有3例。分析结果还显示所有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原位、14例为黏膜内、17例为黏膜下;其中原位患者最为常见的是充血型,黏膜内与黏膜下最为常见的是斑块型与糜烂型。结论早期食管多见于50~76岁之间的男性,且鳞癌比较多见,临床可以通过内镜和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这种检查措施是发现早期食管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病理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食管患者围手术期中的运用。方法对20例食管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经过全面的健康教育,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明显的防止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食道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食管癌患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食管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11~2015.11期间收治的56例食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8例与干预组28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及不愿配合治疗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针对食管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食管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管状胃在食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0例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行管状胃成形与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P<0.05)。结论应用管状胃成形治疗管状胃患者,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食管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食管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别食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标准来计算标化调整率。结果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发病粗率为26.73/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0.80/10万,累积率(0~74岁)为2.64%;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死亡率为17.7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67/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60%。安徽省食管病理诊断比例为68.0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5.04%,死亡发病比为0.66。结论本研究反映出安徽省2012年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的食管发病和死亡情况,安徽省食管发病和死亡水平与国家大致相当,应当加强男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积极预防食管

  • 标签: 食管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