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脱细胞异体真皮(AAD)与皮耐克(PELNAC)分别联合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PELNAC联合表皮移植,观察组采用AAD联合表皮移植。回顾性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随访半年时关节功能,以及治疗前与随访半年时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随访半年,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647,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2.603,P<0.05)。治疗前,两组V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5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瘢痕应用AAD、PELNAC联合表皮移植疗效良好,但前者可更快促进创面愈合,能较好修复瘢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瘢痕 脱细胞异体真皮 表皮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hASCs)与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6例患者抽脂减肥的脂肪组织作为hASCs的来源,以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将其培养至第3代。利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检测。随机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并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设立实验组(hASCs+hEGF组),细胞治疗对照组(hASCs组)和空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实验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以10 μg/L加入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治疗对照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空白对照组取PBS,各组均注射600 μl局部移植至创面边缘及基底部。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创面组织进行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检测等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组创面愈合水平。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相差显微镜观察hASCs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可见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呈梭形,接种后2 h后开始圆形,大部分细胞变形在48 h后,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短梭形、狭长形及多角形较少,胞质丰富,胞核清楚,并分泌大量基质,基质内呈特异性深蓝色,第3代时可见细胞以长梭形为主,漩涡状生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CD105、CD73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在95%以上,CD34、CD11b、CD19、CD45及HLADR呈阴性表达;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在加入成脂诱导液培养后,hADSCs可向脂肪细胞分化,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后,hADSCs可向软骨细胞分化。表明提取培养的细胞为hADSCs。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被覆盖新生的上皮组织,接近正常皮肤;细胞治疗对照组创面有68%愈合,新生上皮组织较薄,易破裂出血,与实验组比较,愈合质量欠佳;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质量差,愈合面积约41%。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3组比较,治疗后第7、11、14、18、21天时间点,实验组愈合速度最快,与细胞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95、115.094、199.695、204.917、600.699,P<0.05),而细胞治疗对照组的愈合速度次之,且在7、11、14、18、21 d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4、13.187、14.315、16.177、14.238,P<0.05)。HE染色法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呈复层上皮排列,同时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以及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愈合,存在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在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可见有瘢痕组织增生。CD31染色法观察新生微血管: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创面浅面可见新生血管,深部血管则呈垂直创面的方向生长,且血管密度较大;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新生血管密度较为丰富,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能愈合,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较前两组有明显减少。结论hEGF可提高脂肪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增强hA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人脂肪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与34例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肺MEC患者资料,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将不易鉴别的22例中央型肺MEC挑选出来,并与中央型肺癌进行征象对比分析。结果病变主要为中央型22例,外周型4例。中央型肺MEC与中央型肺癌相比,年龄、性别比、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分叶率、液化坏死率、强化均匀程度及远端支气管扩张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MEC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详细地分析CT征象,有助于其与中央型肺癌鉴别。

  • 标签: 肺黏液表皮样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EGFR基因检测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192例的血液学检测、基因检测及临床资料,比较不同EGFR突变类型(包括19号和21号突变患者)的NLR及临床特征。结果EGFR外显子突变阳性患者192例,其中19外显子突变患者90例,占46.87%,年龄(67.7±12.8)岁;21外显子突变患者84例,占43.75%,年龄(66.6±9.3)岁;其他类型突变18例,占9.38%,年龄(72.5±10.5)岁;非19、21常见突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0,P>0.05)。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多好发于右侧(48/90),21号外显子突变者多好发于左侧(54/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另外,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NLR为(3.98±4.02),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NLR为(3.29±1.63),其他类型突变患者的NLR为(5.32±3.48),21号外显子NLR相对较低,非19、21号常见突变患者的NLR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1,P>0.05)。依据NLR中位数2.9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NLR≤2.9为低NLR组(99例),NLR>2.9为高NLR组(93例)。高、低NLR组间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脑转移、胸膜转移、癌胚抗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01、10.05、9.07、5.89、9.03、19.53,均P<0.05)。但高、低NLR组间年龄及骨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51,均P>0.05)。结论在晚期NSCLC患者中,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ECOG体力状况评分、脑转移、胸膜转移、癌胚抗原水平与NLR有相关性。原发灶部位在鉴别EGFR突变类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NLR水平与EGFR突变类型无相关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临床特征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表皮的理念,揭示表皮的历史演变;关于建筑表皮在未来设计实践中的探索,本文介绍了两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以及他们的一些关于表皮的理念,分析他们对建筑表皮不同角度的认识从而造就的不同的设计风格。

  • 标签: 建筑 表皮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分子诊断技术和基因分析的发展,逐步发现某些基因的异常可驱动肺癌的发生、发展,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然而目前研究大多针对EGFR的常见突变,即第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及第21号外显子点突变(L858R),对EGFR罕见突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对现阶段NSCLC中EGFR罕见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罕见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方向性迁移及微管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aCaT细胞,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3 h的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电场处理3 h的电场处理组(处理方法下同,样本数分别为54、52),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处理3 h内细胞运动的方向并计算细胞运动的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及运动方向性cosθ。取2批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的电场处理相应时间的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电场处理3 h组及模拟电场组和用相应强度的电场处理3 h的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电场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处理3 h内,与模拟电场组相比,电场处理组细胞有明显定向迁移的趋势,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均明显加快(Z值分别为-8.53、-2.05,P<0.05或P<0.01),方向性明显增强(Z=-8.65,P<0.01)。与模拟电场组(0.80±0.14)比较,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1.50±0.08、1.89±0.06)均无明显变化(P>0.05),电场处理3 h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3.37±0.36)明显增高(Z=-3.06,P<0.05)。处理3 h,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63±0.05、2.24±0.08、2.00±0.13,均较模拟电场组的0.95±0.27明显增高(P<0.01);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均较100 mV/mm电场组明显增高(P<0.01);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较200 mV/mm电场组明显降低(P<0.05)。处理3 h,电场处理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分布较模拟电场组更具有方向性,电场处理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量较模拟电场组明显增高(t=5.78,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促进HaCaT细胞定向迁移,在200 mV/mm电场强度下处理3 h可明显促进微管乙酰化水平。

  • 标签: 皮肤 细胞运动 微管蛋白 乙酰化作用 生物强度电场 表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氢化钠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下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0只8个月龄雄性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下称正常血清),取30只8个月龄雄性SD大鼠制成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取分离自10只1 d龄SD大鼠的表皮细胞(第3代)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用正常血清处理的正常血清组和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组,分别于培养1、2、4、6、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烧伤血清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仅用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硫氢化钠处理的50、100、150、200、250 μmol/L硫氢化钠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0 min,同前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硫氢化钠干预浓度。将细胞分为仅用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试剂处理的单纯硫氢化钠组、单纯格列本脲组、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5、10、15 min,同前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格列本脲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试剂处理的单纯硫氢化钠组、单纯格列本脲组、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按相应试剂处理时间培养结束,提取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除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检测样本数为3外,其余指标样本数均为10。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组仅培养4、6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t=4.02、6.42,P<0.05);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组内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4、4.48,P<0.05或P<0.01)。选取培养4 h作为后续烧伤血清干预时间。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0 min,与烧伤血清对照组比较,仅150、200、250 μmol/L硫氢化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选取150 μmol/L作为后续硫氢化钠干预浓度。与烧伤血清对照组比较,单纯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5、15 min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单纯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10 min及单纯硫氢化钠组各时间点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各时间点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硫氢化钠组(P<0.05)。仅单纯格列本脲组组内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P<0.01)。选取培养5 min作为后续格列本脲干预时间。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5 min,与烧伤血清对照组的(1.62±0.08)nmol·min-1·mg-1、0.682±0.063比较,单纯硫氢化钠组细胞CCO活性[(1.99±0.09)nmol·min-1·mg-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932±0.014)明显升高(P<0.01),单纯格列本脲组细胞CCO活性[(1.44±0.09)nmol·min-1·mg-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600±0.012)明显降低(P<0.01);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细胞CCO活性[(1.79±0.06)nmol·min-1·mg-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744±0.071)明显低于单纯硫氢化钠组(P<0.05或P<0.01)。结论硫氢化钠能够提高经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存活率,与减轻表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有关,并且由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介导。

  • 标签: 烧伤 线粒体 钾通道 血清 硫氢化钠 表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龙血竭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0例压疮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30例患者采用外科常规换药,设为常规组;余下30例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及龙血竭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压疮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龙血竭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龙血竭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自千禧年以来,在建筑设计方面,尤其是建筑表皮(建筑外立面)得到了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的青睐。设计师在建筑外立面融入了现代的科技技术和艺术的创作手法,尝试运用不同材料表达建筑外立面。建筑师赋予了建筑外立面以生命,把它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设计就像人的皮肤一样,把建筑外立面比作可以“呼吸的表皮”。

  • 标签: 建筑表皮 参数化 地域性 实验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归纳总结了高技派建筑通过表皮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生态、和技术性,从对建筑表皮设计的基本概念、探讨现代建筑表皮、建筑表皮设计的发展历程、商业建筑的媒体化、流行性、独立存在性、多元化等方面轮速了题目。展示了表皮在当代高技建筑创作中运用的一些重要手段和技法,以期对建筑师设计创作有所启迪。文章旨在与同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 标签: 建筑表皮 表皮设计 艺术 建筑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疱法移植技术在提高自体表皮细胞移植(ReCell)技术治疗白癜风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将白癜风患者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17~51岁,平均27岁)分为3个组,每组30例,分别为无发疱法治疗史白癜风患者组(对照组),发疱法无效患者组(治疗1组)、发疱法有效患者组(治疗2组)。均接受标准流程的ReCell技术治疗。观察术后3、6个月患者白斑的复色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白癜风患者复色有效率>50.0%,无发疱法治疗史白癜风患者组分别是53.3%、63.3%;发疱法无效患者组分别是43.3%、50.0%;发疱法有效患者组分别是76.7%、90.0%。3个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ReCell技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发疱法是筛选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白癜风 自体移植物 治疗结果 自体表皮细胞移植 发疱法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组学特点。方法报道4例EGFR突变的肺腺癌转化为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对其进行探讨。结果EGFR突变型肺腺癌在临床表现和基因组学上具有异质性,患者常以RB1、TP53、PIK3CA等突变为主要特征,但具体转化机制仍不明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肿瘤指标对转化的诊断价值不高,转化后即使EGFR突变仍然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也无效。结论EGFR突变的肺腺癌转化为SCLC是EGFR-TKi耐药的原因之一,是一种特别具有攻击性的靶外耐药机制,预后较差。

  • 标签: 肺腺癌 EGFR突变 SCLC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