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烧伤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同体对照实验,每例患者选择一块深Ⅱ度烧伤创面,并将其分为面积相近的两部分,于伤后第1天开始分别用单纯等渗盐水(对照组)和含rhEGF的等渗盐水(治疗组)进行换药治疗.创面愈合后1、4年时,对各患者进行院外随访,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结果1年后随访时,治疗组SI为7.19±1.67,明显小于对照组8.92±1.78(P<0.01);4年后随访时,治疗组SI为6.12±1.54,明显小于对照组8.09±1.81(P<0.01).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用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治疗 深Ⅱ度烧伤 创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患者19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标志物、肺腺癌病理分型、切除病灶的分化程度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找预测EGFR突变的因素。结果194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120例(61.86%),194例中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χ2=10.746,P=0.001),年龄≥60岁者的基因突变率高于<60岁者(χ2=4.111,P=0.043),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吸烟者(χ2=10.275,P=0.001),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者与正常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病理分型中,腺泡为主型者占比较高(63.9%,124/194),其余依次为实性为主型、乳头为主型、贴壁为主型、黏液腺癌;肺腺癌病理分型、切除病灶的分化程度与EGFR基因突变有相关性(χ2=10.275、17.131,P=0.001、0.001)。EGFR突变型中以19、21外显子较多,且病理分型与19、21外显子突变有相关性(χ2=18.613,P=0.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吸烟史、主要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无关,19、21外显子突变与主要病理类型相关。

  • 标签: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肛裂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200例急慢性肛裂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保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照组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每日2次,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无效率、复发率、手术率,治愈时间,起效时间,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6%)高于对照组(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治愈时间(P=0.00)、起效时间(P=0.00)及无效率(P=0.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时间有长于对照组趋势(6.3±1.8月vs5.5±2.3月,P=0.23),复发率有低于对照组趋势(18.3%vs30.6%,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12.9%vs24.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肛裂治疗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及痛苦。

  • 标签: 肛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恶性黑色素瘤伴发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80岁女性,下颌牙龈肿块,组织形态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局灶见柱状细胞、中间样细胞、少量黏液细胞构成的多个扩张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HMB45、Melan A、S-100蛋白等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90%;(2)黏液表皮样癌细胞:p63、细胞角蛋白(CK)5/6、过碘酸雪夫染色等阳性。本例患者于手术后14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建筑表皮的哲学基础出发,归纳当前建筑表皮的重要特性生态性与艺术性并重。同时以长沙滨江新区A5地块方案设计对其表皮立面作了探讨。

  • 标签: 建筑表皮生态性艺术性探讨
  •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厄贝沙坦(150mg/a),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d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 标签: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大疱性表皮松解 药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毛某,男性,74岁,脑梗后4年,高血压史3年,冠心病史3年,痛风史4个月.2005年2月27日起服用别嘌醇片(100mg/片)100mg/次,3次/d.3月21日因"咽痛、眼红、咳嗽伴发热4d"收住外院治疗,当晚患者头面、上胸部出现红色斑点、斑片,伴烧灼感.

  • 标签: 别嘌醇 表皮松解 大疱性 结合性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皮浆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且皮源不足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创面。结论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效果肯定。

  • 标签: 烧伤 同种异体皮覆盖 皮浆 移植
  • 简介:摘要超高层建筑造型对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形体与表皮理念下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在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中应用形体与表皮理念的具体方法,为提高超高层建筑造型的标志性及美观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形体与表皮 超高层建筑 造型设计
  • 简介: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了机体许多病理变化,如出血凝血、修复重建等。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1]。笔者曾研究过大鼠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有明显的表达,其变化与创面修复有关[2,3]。本实验通过研究人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变化,探讨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

  • 标签: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血管活性药物发生外渗后的影响及药物外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的危重症出血热患者,在升压治疗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后,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分析。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去甲肾上腺素外渗性损伤有效,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且无刺激性,患者感觉舒适,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护理
  • 简介:患者女,77岁.2004年12月3日因咳嗽、脓痰来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氨苄(0.0625g)+甲氧苄啶(0.0125g)胶囊×2粒,3次/d.次日,患者感觉皮肤瘙痒,腋下、会阴皮肤皱褶处奇痒难忍,继而出现皮肤红斑及大疱,伴疼痛,收住烧伤科.入院检查:T36.8℃,P78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肥胖体型,全身皮肤红斑及及8~10cm的大疱,大疱主要分布于前胸、背部、大腿内侧、腋下、腹部、会阴部、臀部,约占全身面积70%.个人自述有磺胺过敏史,否认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12月5日肾功能检查:尿素氮(BUN)14.5mmol/L(正常参考值1.7~8.3mmol/L),肌酐(Cr)199.7μmol/L(正常参考值40~95μmol/L).

  • 标签: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甲氧苄啶 头孢氨苄 胶囊 皮肤红斑 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47在涎腺粘液表皮癌(salivaryglandmucoepidermoidcarcinoma)中的表达及临床病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1%,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10.0%),CD147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局部侵袭性显著相关(P<0.05),CD147的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其他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恶性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的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这对涎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免疫组化 CD147 粘液表皮样癌
  • 简介:摘要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表皮角质细胞内角蛋白丝合成缺陷有关。目前发现的与EBS相关的突变基因有EXPH5,KRT5,KRT14,TGM5,以及KLHL24等,其中最主要的是KRT5/KRT14基因的突变。本文主要对这两种基因的常见突变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KRT5/KRT14 基因突变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瘢痕修复中 选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 )治疗 的价值。方法:选 2018. 04 ~2019 .10 区间收治 5 0例面部瘢痕修复患者研究,均分为 2组(随机 数字表 ),对照组25 例选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2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 rhEGF 治疗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 VSS 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 96.00% ) 高于对照组 ( 76.00% ) ,统计值 P<0.05。 观察组 VSS 评分 低于对照组 ,统计值P< 0.05。 结论:rhEGF 在面部瘢痕修复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瘢痕评分, 值得借鉴。

  • 标签: rhEGF 面部 瘢痕 修复 瘢痕评分
  • 简介:2007年2月,我们收治了1例重度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患者,经积极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8岁,因“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在应用“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及清开灵药物”(哪一种药物不详)的第2天出现震颤、寒战、体温升高(38℃)等现象,对症处理后缓解。随后患者头面部及全身出现暗红色斑疹,许多斑疹融合成片形成水疱。其间充满浆液表皮松解。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急救护理 中毒性 红色斑疹 呼吸道感染 病历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总结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该病人痊愈出院。结论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重点在于皮肤黏膜护理,预防感染和合并症,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

  • 标签: 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皮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