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50例患者实施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内观察治疗效果,在6个月至2年的时间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中痊愈22例,有效2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手术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明显低于手术前,手术后气骨导差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患者中1例出现鼓膜小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抗炎药物治疗后明显减轻。结论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效果明显,患者的听力显著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耳内窥镜 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 鼓膜 效果
  • 简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存在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如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特发性蓝鼓膜等。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的住院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的14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本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 标签: 中耳胆固醇 处理治疗 并发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护理中耳炎患者采用全方位舒适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96例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月为分界,将之前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48例,采用常规护理,将之后入院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48例,采用全方位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

  • 标签: 全方位舒适护理 胆脂瘤型中耳炎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我科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给予患者术前一般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患者经过化精细化护理,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 标签: 胆脂瘤中耳炎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鼓室的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体会。方法对34例上鼓室病患进行上鼓室开放手术,根据侵蚀范围进行处理。若未累及砧关节和锤,则仅单纯摘除,保留听骨链的完整。若累及砧关节和锤,则在清除后,再清除病变的砧骨和锤骨,并在镫骨头与锤骨柄之间通过人工听小骨架桥对听骨链进行重建,同时采用乳突皮质骨重新建立上鼓室的外侧壁及颞筋膜修补鼓膜松弛部位的穿孔。结果随诊1-3年,34例病患鼓膜松弛部和上鼓室外侧壁愈合良好。术后患者气骨导差平均为28.1dBHL,较术前有所提高。所有病例声音的传导功能得到保留或恢复。听力基本稳定,无内陷袋和的复发。结论在早期治疗上鼓室时,需依据的侵蚀范围切除上鼓室,这不仅能彻底的清除上鼓室病灶,还能保留及恢复患者原有听力。

  • 标签: 中耳 胆脂瘤 鼓式成形术 听小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通过开放式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上鼓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2006.3-2011.3间手术、随访至少12月的45例上鼓室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和12例完成完桥式鼓室成形术的病例,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不少于12个月,干耳时间4~6周。移植鼓膜一期愈合54例。2例植入的PORP脱出,改为植入钛合金听骨。1例施行完桥式手术者于面神经隐窝处复发,改行开放式手术。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间距≤10dB者占42.1%,11~20dB者占24.6%,21~30dB者占22.8%,≥31dB者占10.5%。结论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检查结果和术中病变范围的确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选择开放式手术,而对于范围相对局限的病例选择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听力,是较佳的优化治疗选择。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鼓室成形术 听骨链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外耳道清除术。结果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结论外耳道根据病变范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但侵及乳突病情较轻者,单纯外耳道清除术,亦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外耳道 胆脂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with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乳突切开 上鼓室切开重建 软骨 胆脂瘤
  • 简介:目的分析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75例中耳炎患者,均采用鼓室成形术治疗,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胆脂瘤型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围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乳突填塞术治疗儿童中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乳突填塞术治疗6~14岁中耳患儿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2a复发。干耳时间为8~10周,干耳率为87.1%。31例患儿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1a复查听力,与术前听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耳患儿,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同时行自体骨粉乳突填塞术及外耳道成形术,可减少复发,提高听力。

  • 标签: 儿童 中耳 胆脂瘤 乳突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癎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癎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鞍区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

  • 标签: 鞍区胆脂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 先天良性肿瘤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近20年收治的162例颅后窝癌。男94、女68例,平均年龄41.8(5~73)岁.病程4.5月至18年,平均5.4年。临床主要征象为小脑综合征、眼肌运动障碍、单一或多颅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奎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行,149例(92%)肿瘤获全切除,余13例(8%)因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而行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58例治愈(97.5%),4例于手术后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2.5%)。文中对本病的诊断与手术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后窝胆脂瘤 脑肿瘤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cho plana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EP-DWI)与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urbo spin-echo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TSE-DWI)两种序列对中耳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怀疑中耳患者病例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32通道头线圈行EP-DWI、TSE-DWI扫描,并随后进行手术治疗。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并计算EP-DWI、TSE-DWI序列诊断疑似中耳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63例疑似中耳患者中,最终病理确诊47例,非16例。TSW-DWI较EP-DWI诊断中耳AUC值显著增高(TSE-DWI vs. EP-DWI:0.895 vs. 0.644,P<0.05)。TSE-DWI诊断的敏感度(91.49%)、特异度(87.50%)较EP-DWI (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72%、50.00%)高。结论TSE-DWI较EP-DWI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TSE-DWI在中耳诊断中能够提高诊断可信度,对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耳 胆脂瘤 弥散加权成像 平面回波 快速自旋回波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耳内镜手术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7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并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对患者行耳内镜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耳漏、术腔和鼓膜修复情况都有明显好转,患者没有不良反应。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完全痊愈的有30例,占41.7%,基本痊愈的有42例,占58.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患者手术治疗后均保持干耳,未见复发。结论用耳内镜手术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有效去除病灶,避免手术后病症复发,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 标签: 耳内镜手术 胆脂瘤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简介: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onchromosometen,PTFEN)、磷酸化Akt(P—Akt)及核转录因子-KB(NF—KB)在中耳上皮中的表达,探讨P13K(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在中耳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检测30例中耳组织标本与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中PTEN、P—Akt及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6.7%,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9313%(P〈0.01);P—Akt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其在中耳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6.7%(P〈0.01);NF—KB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63-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0%(P〈0.01)。在30例中耳上皮组织中,PTEN分别与P—Akt、NF—KB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P—Akt和NF—K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EN、P-Akt和NF—KB在中耳上皮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上皮中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PTEN P-AKT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中耳炎患者时使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中耳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恢复患者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