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癎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癎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

  • 标签: 鞍区胆脂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 先天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的位置。范围。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0月诊治的95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对其中10例先天性中耳的起源.临床特征及手术前后的听力进行了评估。结果10例先天性中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岁(10~24岁),其中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年。术前平均纯音听阈为55dB,平均气-骨导差为45dB。有2例患者的鼓膜像上可以看到典型的先天性中耳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8例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耳硬化症或听骨链畸形。所有病例都在外耳道径路鼓室探查清除后进行了一期鼓室成型术。除了1例因为病变广泛选择了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型术。本组所有病例的均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术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小于20dB。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1年半,2例病人因为术后听力下降进行了二期手术。本组病例中经手术探查或CT复查,没有发现残留或复发。结论原发性中耳临床罕见。常被延误诊断,其预后和残留。复发比例主要决定于病变范围。

  • 标签: 先天性胆脂瘤 中耳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切除8例桥小脑角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均位于桥小脑角,其最大直径在2.0cm~6.4cm(平均4.2cm),部分肿瘤突入脑干腹侧,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入路并发症进行防治。结果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1例,皮下积液1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适用于主体在桥小脑角。显微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降低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将硬脑膜修补后与肌筋膜缝合两针消除骨窗空腔能有效防止皮下积液。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 简介:2 颗粒细胞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GCT以来,1 颗粒细胞的结构特点  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发现区有91例GCT

  • 标签: 区颗粒 鞍区 颗粒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鼓室的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体会。方法对34例上鼓室病患进行上鼓室开放手术,根据侵蚀范围进行处理。若未累及砧关节和锤,则仅单纯摘除,保留听骨链的完整。若累及砧关节和锤,则在清除后,再清除病变的砧骨和锤骨,并在镫骨头与锤骨柄之间通过人工听小骨架桥对听骨链进行重建,同时采用乳突皮质骨重新建立上鼓室的外侧壁及颞筋膜修补鼓膜松弛部位的穿孔。结果随诊1-3年,34例病患鼓膜松弛部和上鼓室外侧壁愈合良好。术后患者气骨导差平均为28.1dBHL,较术前有所提高。所有病例声音的传导功能得到保留或恢复。听力基本稳定,无内陷袋和的复发。结论在早期治疗上鼓室时,需依据的侵蚀范围切除上鼓室,这不仅能彻底的清除上鼓室病灶,还能保留及恢复患者原有听力。

  • 标签: 中耳 胆脂瘤 鼓式成形术 听小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通过开放式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上鼓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2006.3-2011.3间手术、随访至少12月的45例上鼓室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和12例完成完桥式鼓室成形术的病例,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不少于12个月,干耳时间4~6周。移植鼓膜一期愈合54例。2例植入的PORP脱出,改为植入钛合金听骨。1例施行完桥式手术者于面神经隐窝处复发,改行开放式手术。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间距≤10dB者占42.1%,11~20dB者占24.6%,21~30dB者占22.8%,≥31dB者占10.5%。结论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检查结果和术中病变范围的确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选择开放式手术,而对于范围相对局限的病例选择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听力,是较佳的优化治疗选择。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鼓室成形术 听骨链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外耳道清除术。结果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结论外耳道根据病变范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但侵及乳突病情较轻者,单纯外耳道清除术,亦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外耳道 胆脂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后纵裂-天幕入路切除松果体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松果体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后纵裂-天幕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10例,时间6个月,10例病人原有头痛缓解,2例原有视力模糊者恢复正常,2例复视消失。结论经后纵裂-天幕入路可以在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脑深部大静脉。避免对枕叶的过度牵拉。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 入路 经后纵裂-天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近20年收治的162例颅后窝癌。男94、女68例,平均年龄41.8(5~73)岁.病程4.5月至18年,平均5.4年。临床主要征象为小脑综合征、眼肌运动障碍、单一或多颅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奎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行,149例(92%)肿瘤获全切除,余13例(8%)因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而行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58例治愈(97.5%),4例于手术后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2.5%)。文中对本病的诊断与手术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后窝胆脂瘤 脑肿瘤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散发性血管母细胞,该病目前在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患者女,因月经不规律并泌乳1年余,停经3个月就诊,CT和MR检查示占位,术前被误诊为垂体,行经鼻内镜蝶窦开放垂体切除术,术中因大出血被迫停止手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血管母细胞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为广大放射科和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为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一个思路,对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鞍区 影像表现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近3个月头晕"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术前视力右眼0.8、左眼0.6;右眼视野下方及上方暗点,左眼配合不佳。垂体MR平扫及增强(图1):蝶扩大,底下陷,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1.8cm×1.4cm×2.0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及等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垂体.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女,56岁,因右侧面部反复发作性、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8年、加重10d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见右侧半上、下唇痛温觉减退。颅脑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见双侧桥脑小脑角见长T2异常信号,DWI呈略等信号,病变延伸至桥前池以及右侧环池,考虑可能。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区 双侧 一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耳道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外耳道患者28例(28耳)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2组;显微镜下外耳道切除17例(17耳),显微镜下外耳道切除+外耳道成形术11例(11耳),统计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2种手术间的差异。结果2种术式术后均有复发,但后者复发率较低,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外耳道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之,术后常有复发,对于伴有外耳道口狭窄的病例,手术切除后,行外耳道成形,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外耳道的理想术式。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成形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道的临床分析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8月—2011年6月收治的外耳道15例,经临床确诊治疗的外耳道的临床诊疗情况分析。局限于外耳道的外耳道10例I型,行外耳道清除术;侵及中耳的外耳道5例II型,行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出院后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单纯外耳道患者,术后无复发;侵及中耳及乳突的外耳道,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外耳道根据侵害范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结合文献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给予讨论。结果本组全切6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均无异常,术后再出血、发热是常见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MRI检查是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最终目标。手术不必刻意追求全切。术中利用显微解剖技巧、精细操作,生理盐水冲洗以及激素的应用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底 胆脂瘤 MRI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0例外耳道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本组30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外耳道扩大,按Holter分期,I期16例,II期10例,III期4例。I期行外耳道清除术,II期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清除术+外耳道成形术。III期侵及中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本组根据病变范围采用耳内镜或显微镜下清除病灶,术后随访0.5~1年,30例术后无复发,2例发生外耳道狭窄。结论根据有无感染及病变范围采取不同的麻醉及手术方法,早期彻底清除病灶是治疗本病、预防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耳内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21例型中耳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对病变范围及听骨损坏程度进行分级。结果病变范围分级S1级2例(9.5%),S2级5例(23.8%),S3级6例(28.6%),S4级6例(28.6%),S5级2例(9.5%);听骨链状况分级O0级1例(4.8%),O1级7例(33.3%),O2级9例(42.9%),O3级4例(19.0%)。结论型中耳炎病变范围广,听骨及骨质破坏程度严重,具有较强的侵袭性,病变范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听力的存留,根治性手术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胆脂瘤型 中耳炎 病变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中耳炎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对96例型中耳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结果9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胆脂瘤中耳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