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实行“社会公仆”原则、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思想,包括铲除特权、人民管理、人民民主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实践经验,防止公仆变为主人思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弥足珍贵:警惕“执政党引诱力”,防止脱离群众危险;反对特权,对党员惩处严于非党员;坚持体制改革,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法制,从严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列宁 公仆原则 巴黎公社
  • 简介:提及超我,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个高尚道德动因,负责稽查和判断自我和本我。因此,当齐泽克说“超我是淫秽、‘黑暗’法律”时,我们不能不深感惊异。不管这个断语如何令人惊诧,却不是他发明,而是来自于拉康。当拉康在1953-1954年研讨报告中回到超我这个主题时已经指出:超我既是法律又是对法律摧毁。在拉康看来,超我完全不亚于康德绝对命令,它要求主体不仅要服从超我无意义命令,而且要享受这种服从。超我淫秽就在于此。

  • 标签: 超我法律他者淫秽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引,通过历史与现实分析,认为人缺失是现代德育所出现最大危机,而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个危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德育价值回归,让德育在促进现实性发展与未来性发展、个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德育 价值回归
  • 简介:马克思宣告宗教批判已经终结,继而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即转向对现实批判。本文旨在探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一以贯之地推进其宗教批判思路,分别从三个层面考察宗教批判“道成肉身”转化成了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批判由此揭开资本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神秘面纱。以宗教批判为线索来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资本主义批判内在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和其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教之关系所作出批判性反驳,此外,对于研究改革开放视域下中国社会意识变迁之哲学基础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宗教批判 拜物教 资本主义
  • 简介: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所提出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双重使命”思想,有其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他晚年对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作用只有否定意义上评价就是缘于这种特定的话语背景和时代背景变化。这两种情况都是马克思科学世界历史理论在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发展一定阶段上英国与印度关系考察中具体运用基础,其间没有所谓历史观和世界观重大转变,更没有所谓受“欧洲中心论”影响问题。因此,我们务必要把马克思相关思想发展置于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及其变化中来把握,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

  • 标签: 英国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话语背景 时代背景
  • 简介:1918——1920年,德国工人委员会运动处于衰落状态,革命高潮不断跌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面寻求革命失败原因,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观点截然不同柯尔施却强调,马克思主义失败和处于低潮状态原因是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正统”理论家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核心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强烈地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核心地位,恢复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柯尔施却又是笼罩在黑格尔思辨哲学阴影之下,对马克思哲学阐释仍然存在着理论限度,而马克思却在存在论高度上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只有深入到历史性本质那一度中,方能领会这一哲学革命真实意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柯尔施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家有超阶级性一面。虽然列宁也有非政治国家提法,但他非政治国家与国家超阶级性不是一回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应实行更广泛民主制度,以防止公仆蜕变为国家主人;列宁无产阶级专政说则对民主制度制衡作用持否定态度,否认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继承性。列宁国家观过于强调国家阶级性质,强调其暴力镇压作用,这是他过于突出人阶级身份、忽视了阶级之外身份必然结果。

  • 标签: 政治国家 非政治国家 阶级 民主制度
  • 简介:文章首先揭示了马克思教育哲学理论背景,接着回顾了马克思教育哲学探索过程,指出马克思对本质问题探讨,经历了逐渐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最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形成自己观点过程,最后在对本质深刻认识基础上,对全面发展进行了明确论述,认为人全面发展是本质要求和体现,也是教育最终目的和实质。

  • 标签: 马克思 教育哲学
  • 简介:马克思国家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立地位。早期马克思用“林木偶像”来隐喻现代国家。透过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现代国家作为一种“虚幻共同体形式”这一观念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合法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后国家政权研究,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国家有可能演化为一种独立、保守政治力量,马克思指出这是资产阶级不能直接统治后果,也是资产阶级市侩化政治集中表现。针对国家机器不可改良性质,马克思提出要“打碎国家机器”,并且以巴黎公社为原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共和国”这一替代性政治建构。

  • 标签: 国家 虚幻的共同体 国家自主性 市侩化政治 社会共和国
  • 简介:葛兰西哲学有着深厚意大利文化渊源。其中,历史主义传统和修辞学传统尤为突出。通过对维科、拉布里奥拉历史主义传统继承,以及对克罗齐历史主义形而上学批判,葛兰西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通过青年时期所受语言学专业训练,以及狱中对马基雅弗利研究,葛兰西提出了带有修辞学色彩霸权理论。考察葛兰西哲学意大利文化渊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葛兰西哲学创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

  • 标签: 葛兰西 哲学 意大利 文化 霸权
  • 简介:本文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人手,并结合齐泽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分析,论述了商品拜物教中所蕴含两个重要维度:即先验主体和无意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分析折射了商品交换神秘形式,这一神秘形式既与先验主体相关,也与人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商品社会中,这一神秘形式就表现为意识形态症候,即商品拜物教现象。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研究是深刻,而齐泽克将商品拜物教研究与精神分析相结合尝试则开拓了拜物教研究新维度。

  • 标签: 商品拜物教先验主体无意识症候
  • 简介:本文以希尔写约翰·康福德诗为例分析了《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一诗中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暗示之间关系。作者认为现代诗歌不能达到言语和行动统一,但通过诗歌施行语言暗示,诗歌却可以对公民权力和政治事务产生行动效果。

  • 标签: 吉奥弗瑞·希尔 施行语言 诗歌 公民权力
  • 简介: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就“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问题得出了以伍德为代表肯定论、以胡萨米为代表否定论和以伊斯顿为代表超越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缺陷主要表现在过分专注于语言分析而较少研究历史现实、缺乏辩证思维方式。分析马克思主义通过文本分析方式取得各种成果,为我们解决“事实一价值”问题提供了宝贵线索。其理论失误则表明,仅仅用语言分析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方法论上重大疏漏。

  • 标签: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事实 价值 语言分析
  • 简介: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广大农民在饱受封建主义剥削之外,又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重重压迫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农民战争,虽然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封建专制有所削弱,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农民遭受封建桎梏境况。直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被响亮提出。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这一纲领指导下,团结了一切革命人士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了民权主义,将民主主义思潮推向又一高峰。在这之后,孙中山又积极地宣传了他“社会革命”纲领,即最具阶级属性与时代特色民生主义。于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就在这样时代背景之中走下历史舞台。

  • 标签: 集产社会主义 孙中山 同盟会 平均地权 民生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简介:在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维度中,瞿秋白一方面以"文艺阶级性"为核心,致力于建构文学理论"政治话语",注重发挥文艺煽动作用、宣传功能;另一方面尊重与理解文艺内部规律,强调文学理论"学术话语"重要性,具有一定研究色彩。缘于瞿秋白文学理论生成时空条件、"二元式"独特个性、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资源复杂性等因素,政治与学术复调话语在瞿秋白思想世界中处于互补与矛盾关系之中。

  • 标签: 瞿秋白 复调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 简介:马克思哲学是基于实践哲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对思辨哲学革命。马克思实践哲学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普遍现象和规律研究,本体论是马克思实践哲学主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化会导致哲学工具化,从而离开了哲学本意。马克思实践哲学来自人类生活世界,它既要努力解释当代社会具有普遍性现象,又应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生活伦理和政治实践问题。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实践哲学思辨哲学
  • 简介:本文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参照系、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逻辑、流派与重要人物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本土学术话语建构四个方面来勾勒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图景,强调将思想史研究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重要人物思想问题意识,并以此作为参照系,推动本土学术话语建构。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理论逻辑 问题意识 本土学术话语
  • 简介:政治观是人们关于人类政治生活根本和整体观点,它包括政治本质观、政治价值观以及政策策略观三大组成部分内容。人类政治现象复杂性、多样性和广泛性以及人们观察政治现象所各自持有的立场、观点、方法,决定了政治解释千姿百态,其中有代表性解释主要包括:一是把政治认为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道德规范。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标签: 政治观 邓小平 政治现象 政治价值观 古代思想家 政治生活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革命世界观,是内容丰富而逻辑严密思想体系,不能把它庸俗化为非阶级性理论、支离破碎个别词句或习惯性常识体系;是与时俱进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不能教条主义、封闭僵化地对待;需要通过理论灌输来武装群众,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不能自发主义、修正主义地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宁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执政党”,党纯洁性面临着新考验,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性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纯洁性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