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积液转化为慢性血肿的机理、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例外伤性积液演变为慢性血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3例慢性血肿的发生率占外伤性积液总患者例数的7.1%;患者积液现象转化为血肿的时间段为病情发生后的3个月,3例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的方式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人(大于60岁)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积液的成因及治疗。方法3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积液患者中行保守治疗20例,经皮穿刺引流9例,钻孔引流2例,颅骨修补及引流术1例。结果积液消失24例,好转8例。结论依据积液不同的特征采取相应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科1993~2002年对12例双侧外伤性脑膜积液患者采用双侧钻颅置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外伤性 外伤性硬膜 引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积液治疗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7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鉴别积液是否为血性,将患者分为血性积液患者(9例)和非血性积液患者(18例)。根据积液是否为血性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法。结果9例血性积液患者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8例积液消退,另外1例无效,之后接受下腹腔分流后治愈。非血性积液患者中14例接受下腹腔分流,12例有效,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术前合并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有效;另外2例最初接受积液外引流,无效,之后行下腹腔分流后积液消退。结论对于积液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积液是否为血性,是否合并脑积水。血性积液采取钻孔外引流,非血性积液采取下腹腔分流,合并脑积水的积液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方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腹腔分流 脑室-腹腔分流 外引流
  • 简介:1病历摘要病儿1,男,足月顺产2d。尖叫哭闹、拒乳,偶发面部及左上肢间断不规则抽搐1d。头部CT提示右侧额颞顶血肿厚约5mm。分3次经囟门行穿刺抽吸血性不凝液体22ml,复查CT无血肿。1年后随访复查结果显示病儿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婴儿 穿刺抽液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感染性积液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22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积液患儿行Ommaya囊植入术,术后间断引流并鞘内药物治疗,通过CSF常规生化检测和CT复查判断临床恢复状况。结果20例患儿经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3~5次引流后复查脑组织明显复张,3个月后复查csf恢复正常16例,接近正常4例;1例积液明显吸收,但因局部头皮穿刺处感染于术后3周拔除Ommaya囊,静脉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脑膜炎控制效果差,放弃治疗。结论Ommaya囊置管时间长,可反复穿刺引流,鞘内药物注射操作简捷,是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婴幼儿,Ommaya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积液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断为外伤性积液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治疗类型分为2组,50例手术组和50例保守组。对比(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积液量、积液最大厚度、颅内压。(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积液改变情况。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积液量、积液最大厚度、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积液量、积液最大厚度、颅内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治疗后积液均完全消失,对照组治疗后20例患者积液消失、18例患者积液减少,有12例患者积液未改变;研究组和对照组积液清除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外伤性积液发生后,采取手术治疗更能在短期内消除患者积液量,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外伤 硬膜下积液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不典型积液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于积液的诊治进展和新认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32份不典型积液病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1.2±2.5岁);纳入标准有头痛头晕、偏瘫或意识障碍等等神经功能影响症状,并且CT示有颅内积液,量>20ml,可伴有或不伴有侧脑室、第三四脑室扩大,除外标准原发性脑萎缩腔隙扩大者、生理性脑叶缺失、蛛网膜囊肿、单侧无症状性积液。回顾性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有加压包扎、体位和药物治疗、腰穿及腰大池引流、颅骨修补并-腹腔分流术、钻孔外引流等措施。结果17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15例行手术治疗。有1例患者术后迟发硬积液,二次手术后行脑室外引流并外侧裂积液处穿刺外引流术,预后欠佳。结论不典型积液成因复杂,发展及转归情况不规律,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个体差异性亦很大,诊断后需尽量明确发生原因,研究其形成机制,评估后根据个体性差异具体制定治疗措施,而不拘泥于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积液 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 硬膜下-腹腔分流 文献复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以往的很多临床经验,我们获悉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与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就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积液和慢性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 硬膜下积液 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外伤性积液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包膜切除,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颞肌贴附等,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侧裂开放术治疗外伤性积液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侧裂开放术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积液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7例进展型外伤性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给予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钻孔式或经皮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进展型外伤性积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大池引流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钻孔或经皮穿刺引流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积液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积液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压包扎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用加压包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液量的变化,并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积液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压包扎治疗法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积液的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积液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加压包扎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积液病例,其中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26例患儿年龄从3月至4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保守治疗痊愈6例,好转2例;手术治疗痊愈1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外伤性积液应根据不同临床特征采取不同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 标签: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儿童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0-02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室镜手术治疗外伤性积液的症状转归效果。 方法 : 择本院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的 94 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n=47 )、对照组( n=47 ),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脑室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 95.74% )高于对照组( 72.34% ),数据统计存在差异( P < 0.05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中,观察组( 8.17±1.20d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87±1.47d ),数据统计存在差异( P < 0.05 )。 结论: 通过脑室镜手术治疗外伤性积液,可以针对患者的症状 建立 手术,手术的时间少,安全性强,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该种手术的创伤性小,可以避免其他不良现象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总有效性。

  • 标签: 脑室镜手术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