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积液转化为慢性血肿的机理、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例外伤性积液演变为慢性血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3例慢性血肿的发生率占外伤性积液总患者例数的7.1%;患者积液现象转化为血肿的时间段为病情发生后的3个月,3例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的方式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人(大于60岁)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感染性积液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22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积液患儿行Ommaya囊植入术,术后间断引流并鞘内药物治疗,通过CSF常规生化检测和CT复查判断临床恢复状况。结果20例患儿经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3~5次引流后复查脑组织明显复张,3个月后复查csf恢复正常16例,接近正常4例;1例积液明显吸收,但因局部头皮穿刺处感染于术后3周拔除Ommaya囊,静脉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脑膜炎控制效果差,放弃治疗。结论Ommaya囊置管时间长,可反复穿刺引流,鞘内药物注射操作简捷,是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婴幼儿,Ommaya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不典型积液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于积液的诊治进展和新认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32份不典型积液病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1.2±2.5岁);纳入标准有头痛头晕、偏瘫或意识障碍等等神经功能影响症状,并且CT示有颅内积液,量>20ml,可伴有或不伴有侧脑室、第三四脑室扩大,除外标准原发性脑萎缩腔隙扩大者、生理性脑叶缺失、蛛网膜囊肿、单侧无症状性积液。回顾性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有加压包扎、体位和药物治疗、腰穿及腰大池引流、颅骨修补并-腹腔分流术、钻孔外引流等措施。结果17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15例行手术治疗。有1例患者术后迟发硬积液,二次手术后行脑室外引流并外侧裂积液处穿刺外引流术,预后欠佳。结论不典型积液成因复杂,发展及转归情况不规律,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个体差异性亦很大,诊断后需尽量明确发生原因,研究其形成机制,评估后根据个体性差异具体制定治疗措施,而不拘泥于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积液 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 硬膜下-腹腔分流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并颞肌筋膜减张缝合在治疗急性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缝合头皮,观察组50例,术后取颞肌筋膜后,减张缝合脑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脑积液切口漏和头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血肿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同时进行颞肌筋膜减张缝合脑膜,扩大脑腔容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脑膜减张缝合 急性硬膜下血肿 去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6年救治急性血肿中22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急性血肿患者,根据病情变化,3~24小时内动态CT复查。如CT复查血肿量减少,患者GCS评分无进行性下降,可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22例急性血肿中,发现21例患者48~72小时内血肿均自行消,其中1例转化为脑内血肿经手术治疗;2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 作者: 杨勇房博刘洛锋杜春花朱其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纳入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接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所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选择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计算可知,差异存在较强的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采用钻孔引流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亚急性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例亚急性血肿的临床资料,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6例术后症状、体征均改善或消失;1例昏迷患者术后1周意识渐渐清醒。术后1d复查头部CT示血肿基本清除。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急性血肿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头部CT,易于发现亚急性血肿;钻孔引流术是治疗亚急性血肿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征 钻孔冲洗引流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亚急性下出现血肿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后,对其进行优质的术后护理方法的研究。方法此次医学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亚急性下出现血肿的患者,共计14例。经CT扫描和MRI扫描确诊为亚急性血肿病症。及时对患者采用了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按照患者病症情况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护理小组,优质组7例,实施了优质性护理方式,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经过阶段性术后护理及治疗,优质组治愈6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有效率85%,患者满意度71.42%。结论在对亚急性血肿的术后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术后护理 引流管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