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管成像技术(CTPA)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1~2020.05纳入68例疑似PE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4例予以常规剂量开展CTPA(A组),另外34例则选择低剂量低对比剂实施CTPA(B组),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两组CT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不存在差异,但B组辐射剂量评分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A组26.47%(P<0.05)。结论:低剂量低对比剂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急性血栓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有着很高的病死率,其目前主要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血栓肺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全球每年确诊的病例数约数百万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发生部位可以单一也可以是多个部位,临床上误诊及漏诊率极高。

  • 标签: 肺栓塞 心室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 抗凝药 肌钙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与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均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的37例CTEPH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50±12)岁]。将术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归入残余肺动脉高压组,余归入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计算PPDs%用以代表全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探讨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阻力及肺血流灌注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因素。另采用配对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明显降低mPAP[(50.22±11.72)与(26.41±10.61) mmHg;t=12.599, P<0.001]、肺血管阻力[(10.06±5.48)与(2.89±1.58) Wood单位;t=8.086, P<0.001],减少灌注缺损肺段数[(13.79±2.11)与(5.52±2.82)个;t=11.593, P<0.001]。残余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1例)术前PPDs%明显高于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26例;(57.48±5.88)%与(47.77±11.09)%;t=-3.458, 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PPDs%是影响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06,95% CI:1.006~1.216,P=0.036]。结论核素肺V/Q显像可反映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术前全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是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血压,肺性 通气/灌注显像 99m锝聚集白蛋白 99m锝高锝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P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组,其中38例患者行CT诊断为CT组,46例患者行MR诊断为MR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诊断发现643支肺动脉栓子,其中有462支是中线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诊断发现135支肺动脉栓塞。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均高,均应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MR诊断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肺栓塞的并发症,特征是毛细血管前性肺血流动力学变化,伴有慢性血栓性肺血管闭塞。其症状缺乏特异性,3个月以上的规范抗凝治疗后,影像学有肺血栓栓塞的证据,经右心导管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可做出诊断。肺动脉内膜剥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利奥西呱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不能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除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靶向药物。除药物治疗外,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不能手术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除术 靶向药物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被归类为第4类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CTEPH的首选治疗。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利奥西呱)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CTEPH的靶向药物,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逐渐成为无法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仍持续高压或复发患者的一种新选择。文章就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发展过程、适应证、治疗流程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取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术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病 栓子清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2016年12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进行MR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两组特异度均为100%,但研究组灵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不同间接征象时,研究组肺段梗死确诊率高于常规组(p<0.05),但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确诊率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操作便捷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能够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肺动脉栓塞 MR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约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冠状动脉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该文报告1例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栓塞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中间支分叉处均可见大量血栓,予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后积极抗栓治疗。该文总结其可能病因、诊断依据及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栓塞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华法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1分。血小板、血凝指标四项正常。

  • 标签: 颈内动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患者的临床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素酶溶栓治疗。结果15例选取对象均在72h内完成溶栓,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9例患者24h内完成溶栓,4例患者在24-48h完成溶栓,2例患者在48-72h内完成溶栓。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患者,采取经导管行动脉内溶栓方案进行治疗,治疗针对性强,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与许多临床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又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认识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PE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置管溶栓起效迅速、局部溶栓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入运城市中心医院因疑似APE而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纳入该研究,确诊的312例作为病例组,在非确诊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手术史等1∶1匹配3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行Caprini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Caprini评分差异;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预测Caprini评分诊断APE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1±2.47)分比(2.16±1.28)分,t=1.180,P=0.004];Caprini评分对疑似APE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15,95% CI:0.878~0.995,P<0.001);当以3.5分Caprini评分为诊断Cutoff值时,其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76%、95.24%,阳性似然比为7.778,阴性似然比为0.054,约登指数为0.83。结论Caprini评分对APE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损伤严重度评分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ROC曲线
  • 简介:患者,男,55岁,体重70kg。右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卧床骨牵引治疗20天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未经系统治疗,术前心电图、胸部透视检查正常,入手术室查体Bp140/80mmHg,P80次/min,R16次/min,神智清楚、精神紧张,右侧卧位行L1—2穿刺,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被治愈的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达到治愈。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适宜行该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利奥西呱是唯一具有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然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两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上也有应用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并且部分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也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治疗 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