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四肢动脉患者围手术期介入医治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四肢动脉病患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介入医治,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医治成效。结果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介入医治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病患有着无法比拟的价值与作用。

  • 标签: 急性四肢动脉血栓 围手术期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栓塞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口服华法林,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5/46)高于对照组(80.4%,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均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FEV1、FEV1%、FEV1/FVC、MVV%治疗前分别为(1.20±0.19)L、(54.66±9.39)%、(59.04±8.55)%、(54.54±9.33)%;治疗后分别为(1.82±0.29)L、(70.12±12.49)%、(78.7±10.42)%、(76.55±11.25)%,t=-11.262、-7.090、-8.165、-14.803,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FEV1、FEV1%、FEV1/FVC、MVV%分别为(1.22±0.15)L、(52.98±8.77)%、(61.17±9.44)%、(53.36±9.45)%;治疗后分别为(1.45±0.36)L、(60.05±10.38)%、(72.11±8.52)%、(64.11±10.46)%,t=4.518、-3.153、-6.440、-5.157,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t=-5.395、-4.205、-3.406、-5.822,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78.37±8.55)mmHg、(7.28±9.06)mmHg,治疗后分别为(91.61± 8.13)mmHg、(87.6±13.62)mmHg,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76.65±7.06)mmHg、(68.01±9.72)mmHg,治疗后(85.91±8.22)mmHg、(2.38±9.65)mmHg],而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30±6.23)mmHg比(51.8±8.33)mmHg,t=-9.03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3.11±7.90)mmHg比(63.09±6.49)mmHg,t=11.450,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342、-8.549、5.848,均P<0.05);两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9±0.44)mg/L,(1.62±0.33)mg/L,t=10.23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48±0.43)mg/L,(1.96±0.38)mg/L,t=5.264,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t=4.538,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11/46)、19.6%(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栓塞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安全可靠。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功能试验 血气分析 利伐沙班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研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次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4例和B组44例,A组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B组仅使用尿激酶并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比观察所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检测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发现,治疗前A、B两组所有指标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A组各项血气分析均低于B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过B组的81.48%,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P<0.05。结论经过研究证明,临床上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栓塞效果满意,对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动脉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恢复情况。方法以2013.9-2016.10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者,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35例以及联合组35例。其中常规组行溶栓治疗,联合组加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患者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D-D、Fib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肺栓塞改善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88.6%,联合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患者恢复好、症状改善好。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 疗效 尿激酶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肢体局部处理、抗凝疗法、溶栓疗法、解除血管痉挛、气囊导管取栓术、动脉切开取栓术、截肢(趾)术等。结果本组64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患肢供血明显改善,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截肢后,症状消失,创面愈合。治愈率达78.1%。本组64例患者经治疗后,12例患者患肢供血改善,症状减轻。好转率18.7%。结论64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栓塞 急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病因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6年内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18例中,痊愈12例,5例好转,1例出现坏死截肢。结论fogarty导管的出现和应用及术后的抗凝、溶栓和祛聚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动脉栓塞 取栓术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监护病人的心功能变化,防止动脉栓塞后因高血钾、pH下降,导致突然的心律失常。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及呼吸,注意尿量、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早发现体液不足,及时调整输液量,以防止因血流减少造成的血管充盈不良。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术后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留置溶栓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周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况,为患者实施动脉导管留置溶栓,分析比较21例外周动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得肢体麻木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疼痛评分数值低于治疗前所得数值,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留置溶栓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疗效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留置溶栓 外周动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气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急性栓塞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不良症状为呼吸困难,通过动脉气分析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8例,通过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总敏感度为92%,动脉气分析与D-二聚体相结合对急性栓塞患者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结论通过动脉气分析和D-二聚体联合起来对急性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动脉血气 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的诊断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缺血性卒中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迈入分子影像时代。

  • 标签: 血栓 分子探针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骨折患者合并肺栓塞8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例患者经诊断及时行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特别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折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56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对其行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23例双肺患病,21例右肺患病,12例左肺患病。比较后发现,右肺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栓塞发生率(P<0.05)。累及肺动脉446支。不同轴面图像与MPR在左、右肺动脉与肺叶动脉栓塞检查结果符合。肺段与肺亚段动脉检查结果有差异。结论螺旋CT检查肺动脉栓塞,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为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现回顾分析我院近二年应用64排肺CTPA诊断30例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体会(07.1-09.4)。30例不同程度肺血管受阻,30例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直接征象及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心脏增大,胸腔积液,中心动脉扩张,肺血管稀疏,外周血管纤维呈“残根征”及间接征象。对B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及肺灌注扫描等检查方法。应用肺部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具有安全性,快速,敏感性高,作为肺动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螺旋CT 肺血管造影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