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人体成分测量中应用人体脂肪测量仪,观察不同性别人群的测量指标,包括体脂率与BMI指数等,研究该仪器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体检人群,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通过深圳市伊欧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体脂肪测量仪进行两组人群的体脂肪率测量,测量完毕对比两组人群的测量指标数据。 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人体脂肪测量仪能够明确测量人体体脂肪率指标,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医生或用户可以根据指标判断身体是否出现肥胖,从而对个人的饮食结构进行指导,改善个体的营养状况。人体脂肪测量仪使用方法简单,对人体无伤害,可以随时追踪个体的营养状况,从而给予科学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是重要的门诊体检测量工具。

  • 标签: 体脂肪率 人体脂肪测量仪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4.04±1.52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32.17±1.60 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 48.46±2.27 分、心理功能 69.03±4.42 分、社会功能 69.63±3.45 分、物质生活 56.95±4.34 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开展积极的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老年患者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结合。方法:以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中的作用。选择100例入院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患者,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干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人性化的高质量护理可以显着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对护理方法感到满意。

  • 标签: 人性化优质护理 呼吸衰竭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肿瘤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生物标志物(CA125、CA153、CA199、AFP以及CEA)水平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21,15.037,23.859,39.984,22.636;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对甲减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应用左甲状腺素片联合硒酵母片进行治疗,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对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减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实施左甲状腺素片联合硒酵母片治疗,乙组实施常规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结果 甲组患者使用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达到96.67%,且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总发生率2例占比6.66%,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左甲状腺素片 硒酵母片 甲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1+3"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临床送检的2000件标本,随机选取1000件为对照组,另外1000件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标本送检和交接管理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1+3"管理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信息登记时间和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1000例标本中,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为52.34±13.42分钟,信息登记时间为84.37±21.32分钟,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2%)。实验组1000例标本中,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为30.44±9.54分钟,信息登记时间为44.57±10.45分钟,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4%)。实验组标本平均运转时间、信息登记时间和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和交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标本的运转时间,实现信息登记时间的明显缩短,减少标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综合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课堂在高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入医学生9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学生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法,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对比合格率:实验组合格率44例(97.78%),对照组合格率39例(86.67%),(p<0.05)。经过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对照组好,指标对比(p<0.05),表示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照组好。结论:将对分课堂运用到高校病理生理学的临床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考核合格率高,建议推广。

  • 标签: 对分课堂 高校病理生理学 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以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实施干预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06-2021.07时间内,在我院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以随机盲选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常规护理,在试验组中提供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统计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LVESD、LVEDV及LVEF指标优于常规组,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以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适宜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患者摸球确定组别(共80例,球号1-80),两组均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单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保持护理人员恒定,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评分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更高且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防御机制 手术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6月62例肝癌切除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实施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心理状态评分、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康复组负面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加速术后康复和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肝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四孔法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分别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腹腔镜三孔法治疗,实验组施用腹腔镜四孔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都比对比组患者用时要短,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四孔法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四孔法 急性胆囊炎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技术在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反应评分(喷嚏评分及哮喘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实施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鼻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聚集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 实际应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干预后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院2019.12-2020.12危重症患者80名,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40)与乙组(n=40)。甲组给予基础护理,乙组给予基础加肠内营养安全护理,相互之间比较不良反应、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乙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甲组22.5%,P

  • 标签: []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合作学习结合点拨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42名神经外科护生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结合点拨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和理论考核成绩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学习态度评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沟通能力评分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体验评分、护理知识评分和合作能力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合作学习结合点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合作学习 点拨教学法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查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创伤性小腿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伤疾病,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发现,该病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需要给予其科学的治疗指导方案,通过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对患者自身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所以在临床治疗技术选择过程中,能够将该项技术应用到患者治疗中,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指导能力,为患者自身病情控制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以综述视角,就显微外科修复术在创伤性小腿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力图在本文的综述分析帮助下,能够了解创伤性小腿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治疗价值,提高患者手术治疗能力。

  • 标签: 显微外科修复术 创伤性小腿软组织 缺损治疗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