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冠状静脉窦型、上腔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等,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目的讨论房间隔缺损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中小型缺损且年龄较小者可先行内科处理,无自然闭合可能者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楔状缺损材料的优缺点及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方法。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及玻璃离子。方法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分别应用Dyract复合材料、夹层技术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共60例240颗患牙,随访观察1年。成功标准修复物外形完整、表面光滑;修复物边缘密合、无缝隙、无染色牙髓活力正常;无继发龋。结果Dyract组、夹层技术组和复合树脂组修复物脱落率分别为2.5%、3.8%和12.5%。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复合树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Dyract组和夹层技术组没出观密合度差及牙髓病变现象,而复合树脂组发现4颗牙密合度欠佳,5颗牙牙髓病变病例。结论Dyract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好的抛光性,机械物理性能与复合树脂相近似。Dyract复合材料修复方法与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是修复楔形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Dyract复合材料 复合树脂 夹层技术 楔形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部皮肤缺损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手部受伤不同状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结论拇指及手指掌、背侧的皮肤缺损,其基底部仍保留有血液循环的软组织基床,无肌腱或骨质外露,均可考虑行游离植皮术。多适用于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质外露,不宜行游离植皮修复的创面。邻指皮瓣移植术除适用于手指指端掌侧斜形或整个指腹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外,还适用于手指中末节掌侧,或近中节掌侧的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邻指皮下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手指背侧中等面积的伴有肌腱、关节囊或骨质外露的皮肤缺损

  • 标签: 指部皮肤缺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牙体缺损患者,对其进行修复治疗。结果经我院的修复治疗后,29例患者均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牙体缺损临床多见,了解牙体缺损的原因对牙体进行治疗修复,改善牙齿健康。

  • 标签: 牙体缺损 修复 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单纯骨移植术、吻合血管的骨膜游离移植术、外固定架及重组合植骨术三个方面对胫骨骨缺损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胫骨骨缺损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4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施行全方位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规范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Amplatzer封堵器VSD封堵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VSD有效、安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骨搬移的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控制好骨搬移的速度,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51例骨搬移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执行骨搬移的速度,使骨缺损的患者患肢愈后良好,达到延长的标准。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6-02
  • 简介:摘要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骨缺损修复水平,但是骨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骨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骨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骨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骨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骨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骨类器官有助于阐明骨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骨再生修复,在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骨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骨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再生 组织工程 骨类器官
  • 简介:指端缺损是指伸肌腱止点以远,涉及指腹、甲床、指骨的损伤.1935年,Tranquilli-Lealli首先用掌侧V-Y推进皮瓣行指端小范围缺损修复.1947年Kutler用双侧V-Y推进皮瓣修复同样的缺损,两者原理及适应证相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99年1月~2003年1月用此两种治疗方法的体会作一分析.

  • 标签: 指端缺损 2003年1月 推进皮瓣修复 1947年 1999年 指伸肌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