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手术规划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需手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进行模拟手术规划;另选取同期手术的2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模拟切除肝组织体积和实际切除肝组织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制作肝脏三维模型,并行术前手术规划;模拟切除肝组织体积与实际切除肝组织体积呈正相关性;术中出血量实验组(304.12±141.5)ml,对照组(481.33±104.3)ml,t=2.168,P〈0.05;肝门阻断时间实验组(18.67±7.4)min,对照组(24.50±8.6)min,t=2.375,P〈0.05。术中出血量与肝门阻断的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维虚拟肝脏技术能精确测定模拟切除肝组织的体积,与实际切除肝组织的体积相似,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2)术前熟悉拟切除面中将要遇到的肝内管道,减少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术前手术规划可加强术者对肝脏解剖的熟悉,模拟手术的训练。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人群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是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外科手术一直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也是部分中晚期肝癌的可选治疗方式。最近几年肝癌药物治疗获得重要进展,人们已开始探索药物治疗进入早期和中期领域,与现有的治疗手段结合。现重点讨论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二者结合的方式和对未来肝癌治疗格局的影响。

  • 标签: 肝细胞癌 药物疗法 免疫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脏胆道肿瘤患者实施终末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肝脏胆道肿瘤终末期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从心理护理、癌痛护理、姑息护理、临终关怀等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调查患者的癌痛缓解率及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果45例肝脏胆道肿瘤患者经终末期护理后,癌痛缓解率达88.89%(40/45),患者自觉满意,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0,患者在有限的剩余时间内生活舒适、安详、有尊严。结论对肝脏胆道肿瘤患者实施终末期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癌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肝脏胆道肿瘤 终末期护理 体会
  • 简介:1994年5月至1997年3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肝囊肿、左叶小肝癌、肝脓肿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40~65岁。术前根据病史、B超、CT、AFP等检查,诊断为肝囊肿7例,胆囊结石伴肝脓肿1例,胆囊结石、门静脉高压、左肝小肝癌1例。肝囊肿7例中多发1例,单发6例,囊肿均位于肝右叶。囊肿最大10cm×8cm×8cm,最小直径3cm。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肝脏疾病 肝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微创介入治疗术后形成胆汁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三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资料。筛选术后随访证实的胆汁瘤患者,总结胆汁瘤的分类和治疗。结果共筛选出43例胆汁瘤患者,其中14例需要治疗,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29~85)岁。根据治疗方法和部位不同将胆汁瘤分为:肝外胆汁瘤(2例),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单纯性胆汁瘤(10例),行经皮胆汁瘤引流术;感染性胆汁瘤(2例),同时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及经皮胆汁瘤引流术。结论胆汁瘤是肝脏疾病介入治疗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将其分类指导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 标签: 胆汁瘤 介入治疗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MR增强检查过程中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肝脏MR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共92例,收入年限均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之间。对其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心理状态以及穿刺方式的选择等各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92例肝脏MR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共有90例患者将检查顺利完成,占总人数的97.83%,当中有2例患者屏气不完全,但对图像质量没有任何影响。结论若要顺利完成检查,并且收获良好的诊断效果,必须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肝脏MR 扫描检查 有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肝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经病理或其他检查证实的2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肝脏病变中肝硬化7例,脂肪肝8例,肝脓肿5例。结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佳,能清楚显示肝密度改变及肝脏病变的特征,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CT 肝脏病变 诊断
  • 简介:淋巴瘤为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liver,PLL)临床非常少见,国内只有个别报道。PLL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如不仔细鉴别,往往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现将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8例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病因 病理特点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与CT诊断,对两种相结合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炎性假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实质内的哑铃状、花生节及类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节外周的强回声边,内见条状及条管强回声及极少显示血流。CT平扫呈低密度类圆形结节,强化后门脉期及延迟期结节周边部分呈不同程度环形强化等。以术后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CT、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显示超声诊断符合率66.67%(18/27),CT诊断符合率77.78%(21/27)。结论肝脏炎性假瘤CT增强扫描缺乏典型的影像表现,但在延迟期的强化可作为其特征性的CT征象。

  • 标签: 肝脏炎性假瘤 计算机X线摄影术 影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肝左右叶2例;共有27个肿瘤,瘤体最大直径1.7~12.6 cm;肿瘤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3例。CT平扫为低密度6例,稍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4例;CT值26~47(38 ± 5)HU;脾脏转移2例,肋骨转移1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见病灶轻中度强化10例,其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持续环状强化8例,结节状强化2例;动脉期CT值30~68(53.8 ± 11.6)HU,门静脉期CT值52~69(64.3 ± 9.3)HU,延迟期CT值43~64(56.4 ± 6.0)HU。手术完全切除8例,术后复发6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2例;手术未完全切除3例,术后均复发,其中生存3年1例,无生存5年患者。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osacelltumor)是卵巢肿瘤的少见类型,文献报告其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左右。近年也有卵巢以外其它部位如喉、支气管、乳房、消化道、鞍区颗粒细胞瘤的个案报告,但却没有肝脏颗粒细胞瘤的报告。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脏 颗粒细胞瘤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灶性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对判断肝脏良恶性占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2例患者的55个结节样病灶,术前行二维超声、彩色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结节的二维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灶共计20例,超声造影确诊18例,未明确诊断2例;良性病灶3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34例,未明确诊断为1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肝脏结节样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