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到本院治疗肝癌病人50例,对全部病人实施肝脏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MRI技术准确度均高,P<0.05,肝脏增强CT技术诊断敏感度为0.8684、特异度0.25、准确性0.72;肝脏MRI技术诊断敏感度0.958、特异度0.5、准确性0.94。结论:运用肝脏MRI技术对肝癌诊断,价值高,可运用。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肝脏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在诊断肝癌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并诊断为肝癌的患者60例,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和肝脏MRI,分析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下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及病灶阳性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的检出率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阳性率(71.67%)低于肝脏MRI(91.67%),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肿瘤直径≤3cm的检出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于肝癌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与增强CT比,肝脏MRI技术对于肝癌的诊断率更高,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提高直径≤3 cm肝癌的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采取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时影响。方法:在2020.1-2022.5期间,选取85例肝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参照组(42例),分别采取MRI影像增强和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肝癌 增强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它们在肝癌检测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7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灶检查结果中MRI组肝内、肝外病灶检查数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 标签: 肝癌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行CT和MRI检查并确诊的5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常规组25例CT检查,探究组25例MRI检查,最后对比不同扫描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CT和MRI不同影像扫描对比,探究组MRI扫描准确率96.00%高于常规组CT扫描准确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和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对比进行分析,MRI扫描准确率高于CT扫描准确率,更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脏炎性假瘤 CT MRI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阶段心理护理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0.1-2020.12期间收治的119例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分阶段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最终检查成效。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都有缓解,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的检查不良反应率、图像伪影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分阶段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因检查操作所出现的负性情绪,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可降低检查不良反应率、图像伪影率,提高患者群体对检查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分阶段 心理护理 肝脏MRI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MRI与CT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11月间我院就诊的80例肝硬化背景下肝脏结节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病理结果作诊断“金标准”)。结果 MRI检查在肝硬化结节检出率中高于CT(P<0.05);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优于CT(P<0.05)。MRI与病理高一致性(kappa=0.901),CT尚可一致性(kappa=0.662)。结论 MRI在肝硬化患者中对肝脏结节的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T,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MRI CT 肝硬化背景 恶性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采集时间和多动脉期扫描技术对钆塞酸二钠肝脏增强MRI动脉期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253例行钆塞酸二钠肝脏增强MRI检查的患者病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常规的容积内插式屏气检查(convent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 C-VIBE)87例(单动脉期,扫描时间16 s);缩短采集时间的屏气检查(shortened acquisition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 S-VIBE)78例(单动脉期,扫描时间12 s);结合了鸡尾酒并行采集(controlled aliasing in parallel imaging results in higher acceleration, CAIPIRINHA)技术、水脂分离压脂(Dixon)技术及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time-resolved imaging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 TWIST)成像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CAIPIRINHA-Dixon-TWIST-VIBE, CDT-VIBE)88例(五期多动脉期,扫描时间16 s)。分别对三组图像动脉期的期相和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均采用四分法,图像期相根据肝动脉及门静脉显示程度划分;主观图像质量从图像伪影、肝脏边缘清晰度及病灶显示三个方面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包括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分类变量表示为病例数和百分比,χ2检验处理分类变量;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年龄的差异;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组序列组间与多动脉期组内图像质量的差异及三组序列图像SNR与CNR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胸水、腹水、慢性阻塞性疾病、肝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MRI诊断医生对动脉期期相和图像质量评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在动脉期图像中,CDT-VIBE组最佳图像的评分优于C-VIBE组和S-VIBE组(H=23.698,P<0.001)。在动脉早期图像中,CDT-VIBE组最佳图像评分优于C-VIBE组(H=19.415,P=0.043)。三组图像动脉早期比动脉晚期出现更多不满意图像(χ2=7.311,P=0.007)。CDT-VIBE组最佳图像在动脉早期与晚期的优秀率远高于C-VIBE组和S-VIBE组(P<0.05)。CDT-VIBE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动脉早期图像优秀率高于后三期(P<0.05);动脉晚期中第四期图像的优秀率(78.4%)远高于前三期(P<0.05)。三组图像的SNR(H=3.854,P=0.146)及CNR(H=2.120,P=0.3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钆塞酸二钠后,采用缩短采集时间的S-VIBE序列不能有效减少屏气失败的图像,而使用多动脉期采集的CDT-VIBE序列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优秀动脉期图像,既可以提供描绘血管的动脉早期图像,又可以获得病灶强化信息的动脉晚期图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动脉期期相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的结果,是肝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 122 例肝脏疾病患者,包括肝硬化 62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35 例、慢性丙型肝炎(HCV) 25 例。采用肝脏纤维化检测仪(FibroScan 502,法国Echosens 公司)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t 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CHB 组和 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 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 Child-Pugh 分级、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脏纤维化检测能够有效评估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并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肝脏纤维化检测可作为肝脏疾病监测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肝脏纤维化 肝脏疾病 监测 FibroScan
  • 作者: 赵金明 孟令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文章从医院MRI手术室建设出发,详细论述了手术室配置核磁共振在各个施工阶段的重点,分析了各相关专业问题,对术中磁共振系统与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核磁共振,净化,磁屏蔽,失超管。
  • 作者: 赵金明 孟令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文章从医院MRI手术室建设出发,详细论述了手术室配置核磁共振在各个施工阶段的重点,分析了各相关专业问题,对术中磁共振系统与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核磁共振,净化,磁屏蔽,失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