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诊断与肝脏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MRI组诊断准确率96(96.00%)均高于肝脏增强CT组86(86.00%),P<0.05。结论:运用肝脏MRI技术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是否具有积极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县医共体近两年来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肝脏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P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理护理影响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96例行肝脏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辅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和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出现图像伪影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5.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肝脏MRI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检查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肝脏检查室2021年1月份到2022年8月份入院行肝癌检查患者中选出36例肝癌者,以不同诊断方式统计诊断数据,观察组属于肝脏MRI诊断数据,对照组以肝脏增强CT诊断数据为主,比较不同诊断方式下不同病灶直径、不同类型、肝内外区病灶具体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方式下病灶直径低于3cm肝癌检出率分别为92.86%、62.29%;肝内区病灶数量(2.88±0.63)个、(2.26±0.58)个,检出率97.22%、66.67%;肝内胆管癌96.00%、72.00%,肝细胞癌100.00%、75.00%,混合型肝癌66.66%、33.33%;检出率94.44%、69.44%,观察组检出率更高,组间数据有可比性(P<0.05)。结论:肝脏MRI肝脏增强CT在肝癌检查中均有临床价值,以前者精准检测为优,需加强MRI有效检查。

  • 标签: 肝癌 肝脏MRI 肝脏增强CT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在老年肝脏增强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08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行肝脏增强MRI检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多维度护理,比较两组检查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图像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图像伪影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老年肝脏增强MRI检查中实施多维度护理,可有效提升检查质量,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多维度护理 老年患者 肝脏增强MRI 满意度
  • 作者: 任雪 刘爱连 赵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大连 116011 大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 116011
  • 简介:摘要MRI肝脏疾病的检出与诊断具备重要作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能被正常肝细胞特异性摄取,而功能受损的肝细胞摄取减少,这一特性使其不仅可以获得整体肝脏功能信息,在节段性肝功能的评估方面更加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肝胆特异性对比剂MRI的原理,并就其在肝脏弥漫性疾病如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缺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其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在肝功能评估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脏 肝功能 肝脏弥漫性疾病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 钆贝葡胺 钆塞酸二钠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肝脏肿瘤介入诊疗中,给予三维DSA和MRI或CT进行影像融合的应用。方法:共纳入40例肝脏肿瘤患者,开始时间为2020年09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采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进行诊疗,并对其结果做详细分析。结果: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结果良好,病灶及病灶周围供血造影清晰。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对病灶内部供血、周围组织供血状况检查结果明确。

  • 标签: 三维DSA MRI CT 影像融合技术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把我医院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日期,截止到2022年1月时间段收治的30例疑似肝脏疾病病人当做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象都实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把病理检测所得报告作为金标准,评定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状况。结果:病理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测大致相似(P>0.05);3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中,病理检测表明患病人数有29例,多层螺旋CT表明患病人数有27例,漏诊人数有2例,漏诊率是6.67%,误诊人数有1例,误诊率是3.33%。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是93.33%(28/30),灵敏度是96.55%(28/29),特异度是100.00%(1/1)。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运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检测当中,清晰了解疾病患者的病灶血液供应状况,促使成像效果更为清晰、明了,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肝尾状叶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尾状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尾状叶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尾状叶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尾状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尾状叶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尾状叶肿瘤切除、部分尾状叶切除及腹腔镜尾状叶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检出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研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扫描、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总检出率97.50%(78/80),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的87.50%(70/80)而言更高(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10.00%(8/80)更低(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漏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2.50%(2/8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总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肝癌 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 肝脏增强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肝脏血管瘤病症和肝脏肿瘤病症的患者依托CT实施鉴别诊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取病发肝脏病变的患者共计40例,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经病检证实,均采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分析此种诊断技术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结合病检结果,肝血管瘤共检出7例,占比为17.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8例,占比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病检结果,其余33例均为肝脏肿瘤,占比为82.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30例,占比为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脏病变患者,运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可发挥有效的对肝脏血管瘤病变、肝脏肿瘤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实施价值显著。

  • 标签: 64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肝脏血管瘤 肝脏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迅速应用到放射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简要介绍MRI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与放疗相关的内容:肿瘤可视化和成像特点﹑模拟定位以及外放疗中的影像引导作用。关注点在于还原放疗中MRI技术的最新进展。

  • 标签: MRI 放疗 成像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病理类型较多,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常规MRI通常很难对肿瘤类型进行区分。近几年来MR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如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以及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等,同时腮腺肿瘤影像组学研究也逐步开展。这些新技术、新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肿瘤显示的敏感度,还可以定量分析肿瘤的血流灌注、组织代谢等情况,以及提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模型,为腮腺肿瘤的诊断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本文就以上MRI技术及影像组学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在腮腺肿瘤综合评估中的价值的认识。

  • 标签: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磁敏感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手段,由于其扫描时间过长,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降低,产生不可逆的运动伪影,导致图像质量受损,对临床诊断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MRI扫描时间的需求非常迫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就是采用远低于传统采样定律要求的采样点进行重建并加以恢复,可缩短信号采集时间。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且不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甚至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就CS技术在颅脑MRI的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在多种常规MRI扫描序列上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扫描实践及CS技术的完善和未来科研热点提供多角度信息。

  • 标签: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稀疏性 扫描时间 加速因子 图像质量 信噪比 诊断性能
  • 简介:摘要软组织软骨瘤(STC)是一种由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于手足部位的浅表软组织内,位于肝脏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肝脏STC,镜下观察该例患者肿瘤组织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细胞核小而扁平,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周围可见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S-100蛋白广泛阳性,CD34阴性,Ki-67阳性指数<1%。STC临床表现不明显,依据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确诊,局部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