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肝脏异常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胎儿肝脏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脏异常的19例胎儿MRI影像资料。受检孕妇年龄22~35岁,孕周为25~38周。胎儿MRI检查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轴面T2WI序列扫描。结果胎儿肝脏异常为膈疝8例(右侧7例、左侧1例),膈膨升1例,脐膨出2例,血管瘤3例,错构瘤2例,胎儿贫血3例;其中引产后胎儿尸体病理诊断4例,产后患儿手术病理诊断14例,产后患儿随访复查确诊1例。按肝脏位置和信号异常进行分类:胎儿肝位置异常11例,其中向胸腔移位9例,向前腹壁移位2例。肝信号异常8例,其中局灶性信号异常5例(均为肝肿瘤),表现为肝内类圆形异常信号;弥漫性信号异常3例,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地中海贫血1例,均表现为肝脏T2WI信号弥漫性减低。MRI能准确诊断胎儿肝脏位置异常和准确判断肠管等邻近结构的位置改变。MRI对血管瘤的定性诊断较好。结论胎儿肝脏异常涉及多种疾病,MRI对胎儿肝脏位置异常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胎儿肝脏信号异常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实现胎儿肝脏异常的全面诊断。

  • 标签: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肝脏病变 定位 信号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的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8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图像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并计算MRI诊断正确率。结果18例病灶大小(1.6-4.8)cm,平均(3.2±1.6)cm。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肿块,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下降,但仍稍高于肝实质;其中14例(78%)见中心疤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中心疤痕及纤维分隔无强化;13例门脉期、延迟期中心疤痕逐渐强化呈高信号,1例FNH中心疤痕无延迟强化,4例未见中心疤痕。结论MRI能够较清楚地显示FNH,诊断正确率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的CT、MR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估人体可视化肝脏肝脏超声影像学,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断面部分为入选对象,基于可视化软件中对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加以构建,进而和超声常用断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可视化肝脏模型可任意完成各个方位的切割,能够获取清晰的肝脏内部结构,进而获取清晰的肝脏内部系统特征,与超声常用断面对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人体可视化肝脏,可获取完善且详细的断面解剖学资料,进而为肝脏超声影像学所需资料的完善提供有效凭据。

  • 标签: 人体可视化肝脏 肝脏超声影像学 对比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荷兰科学家把36名参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正常一目三餐,基本不吃零食:另一组在饮食中增加大量零食,包括常见的甜品、饮料等。6周后发现,每天吃零食的人,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多,且部分受试者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炎症反应、肝细胞破裂和结缔组织增生等。

  • 标签: 零食 肝脏 伤害 脂肪含量 炎症反应 科学家
  • 简介:摘要栀子是临床长期且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血栓和降血糖等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栀子具有肝脏毒性,其肝脏毒性的机制涉及自由基、代谢酶和非蛋白巯基等。本文就栀子的肝脏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栀子的毒性机制研究和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栀子 京尼平苷 京尼平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靶向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MRI技术检查,对照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MRI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检测结果中有21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3.5%;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患者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0.3%。两组患者在检测结果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技术在能够被应用于肺癌靶向治疗中,且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新技术 肺癌靶向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技术在诊断小肝癌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并总结其发展情况。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间确诊的小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对其病例资料、临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比较本组患者的MRI检查与CT扫查结果,并评价MRI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MRI平扫显示肿瘤以结节状、类圆形为主,45个结节边缘较为平整,其余38个结节边缘较为模糊,标本观察发现边缘较为平整的结节,肿瘤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包膜;模糊结节的肿瘤包膜多呈现浸润性生长。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结节未出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结节均有强化,共有14个肿瘤供血动脉结节,其动脉显示率为38.2%。MRI的肝癌病灶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均要高于CT,其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肝癌,MRI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要明显高于CT,并且在MRI检查中,联合多序列扫描和三维血管成像、多期扫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肿瘤的性质和形态,其临床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小肝癌疾病 MRI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不良用药对肝脏的损害,尤其是慢性肝炎病人。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未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27例肝脏损害的患者,通过对这27例病人的观察,了解不当用药对肝脏的损害,为今后指导临床肝炎病人正确用药提供依据。结果27例患者中有15例因为不良用药导致药物性肝炎,10例因为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2例出现自免性肝病。结论不当用药,确实能导致肝脏的损害。

  • 标签: 药物 肝脏 损害 药物指导
  • 简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存在于肝切除、肝移植术和休克中,可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冷缺血损伤、热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等。肝再灌注损伤又包括肝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6h内,主要在前2h内)和肝晚期再灌注损伤(再灌注6h以后,主要在18-24h[1-3]。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损伤机制 肝脏 肝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20例的MRI表现,其中13例为孕晚期产前胎盘植入,7例为产后胎盘植入。结果:13例产前胎盘植入中,5例为粘连型,8例植入型,无穿透型。7例产后胎盘植入中,3例为植入型,4例为粘连型。产前及产后胎盘植入各具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结论: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MRI征象,但对于粘连型胎盘植入的诊断仍具有一定困难,通过对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综合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胎盘 侵入性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