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5—氟脲嘧啶(5—Fu)作为S期抗代谢化疗药其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化疗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其副作用也不允忽视,本文报道4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6例5—Fu、顺铂和丝裂霉素,对照组19例以环磷酰胺代替5—Fu。结果显示5—Fu组6例出现腹痛,4例出现腹泻和便血加重,其中2例手术时

  • 标签: 插管化疗 氟脲嘧啶 大肠癌化疗 肠系膜下动脉 肠癌患者 化疗药
  • 简介:目的:验证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应用于脑电信号分析时有效。方法:使用去趋势波动分析算法分析不同状态下脑电信号,把得到标度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标度指数越来越大,这表明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下脑动力学活性越来越低,并且在时间上具有长程相关。结论: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在探索不同脑功能状态下EEG标度指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 脑电信号 标度指数
  • 简介:有机磷中毒后遗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病程长,对劳动力有严重影响,在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国内曾有报导,均为甲胺磷或乐胺磷,但未见有肌电图检查病例报道。我院曾收冶2例甲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并做了与健康人对照肌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患者女,38岁。93年11月10日因与她人生气服甲胺磷约40ml,被人发现急送医院抢救,双足麻木、无力,不能伸腕、伸足而再次入院。查体:神清。双大、小鱼际肌,第一骨间肌,胫骨前肌群明显萎缩。不能伸腕,提足。

  • 标签: 迟发性神经病 急性甲胺磷 中毒后 中间综合征 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球蛋白
  • 简介:川化018属氨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可致大白鼠甲状腺肿。为了搞清楚它对甲状腺功能损害情况及其作用环节,我们用100支大白鼠,将农药混于饲料中(500PPM)给予,于给药后10、20、40、80、110天共5次观察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每次均有正常动物作对照。5项指标是:甲状腺吸碘百分率、每毫克甲状腺吸碘百分率、3H—亮氨酸甲状腺掺入、血清T4、血清TSH值。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农药川化 功能损害 大白鼠甲状腺
  • 简介:目的:⑴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⑵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P-VEP、F-ERG、P-ERG联合预测必要。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近视眼病例采用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P-ERG,术后均测P-VEP、F-ERG。结果:⑴眼术前P-VEPAP100降低,LP100延长;术后AP100升高,LP100缩短

  • 标签: 近视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流图
  • 简介: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表达以及蛋白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片段,L1片段经EcoRI和SalⅠ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X4T-1/HPVL1阳性质粒。通过酶切、测序验证质粒正确。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HPV16L1,并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GEX4T-1/HPVL1为今后蛋白表达和功能研究打好了坚实基础,为HPV16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支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质粒 构建
  • 简介:目的:探讨酸、碱、盐及消化道神经递质对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影响.方法:在家兔小肠浆膜上安放吸附电极,引导、观察在肠段表面滴加不同剂量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等药物对小肠电活动影响.结果:氯化钡、乙酰胆碱可显著增加小肠平滑肌快波频率和振幅;盐酸、氢氧化钠使快波振幅显著增大;而阿托品则使快波频率与振幅明显减慢.结论: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显著兴奋在体小肠平滑肌峰电活动效应类似乙酰胆碱,而阿托品对小肠电影响则表现为抑制效应.

  • 标签: 小肠平滑肌 肌电活动 阿托品 乙酰胆碱 药物 影响
  • 简介: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药物时间药理学经过本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多年研究,现已基本上确定了一些能作用于中枢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系统时间药理学试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1.中枢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药物毒性作用表现出相反昼夜节律。胆碱能药物最大毒性作用在光照期,而肾上腺素能药物最大毒性作用在暗期。

  • 标签: 肾上腺素能药物 时间药理学 昼夜节律性 胆碱能受体 光照期 暗期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模型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HepG2细胞(1.2×106)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种植细胞后14天内裸鼠死亡率,并在14天时活杀动物测定瘤体重量、直径及血清AFP浓度.结果:该法遣模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成功率高等可作为肝癌模型应用.

  • 标签: HEPG2细胞株 裸鼠 肝癌 动物模型 甲胎蛋白
  • 简介:1、本实验做了DccNa和TCCA对小鼠、大鼠、幼鱼、兔等动物急性毒性实验。DccNa和TCCA一次口服给药对小鼠、大鼠、兔等动物影响较小。小鼠口服LD50为1309mg/kg,属于基本无毒物。DccNa500mg/kg一次给药对兔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故该产品对高等动物是比较安完用于饮水和餐具消毒,对人体是不会出现

  • 标签: 三氯异氰酸 二氯异氰尿酸钠毒性 作用研究
  • 简介:女性,15岁.因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9月余入院.9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伴轻微饮水呛咳,饮水多口后呛咳加重,咯痰费力不净.无明显晨轻暮重现象,吞咽无困难,咀嚼也无疲劳现象.逐渐加重,但2月后不再进展.查体见双侧闭目力弱,双侧软腭上抬稍差,咽反射迟钝.

  • 标签: 双侧 声音嘶哑 喉麻痹 咽喉 饮水呛咳 重症肌无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特征改变,从而提高左主干病变早期诊断,降低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支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金标准。采用美国GE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左主干病变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左主干病变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

  • 标签: 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ST段压低
  • 简介:本文对5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53g/L,非蛋白氮平均为25.44mmol/L,肌酐平均为510μmol/L。患者组BAEP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各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和<0.01),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清或消失。本病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脑干损害者尤为明显。应用BAEP对CRF患者并发尿毒症脑病可进行早期诊断,脑干电生理变化因体内毒性物质有害影响而产生异常。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是眼接受图形刺激时,视路及大脑皮质枕区所产生一系列电位变化。在视交叉后病变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推测中有比较肯定价值。本文对17例视交叉后损害病人进行分析。发现视交叉后病变以视皮质损害为主,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改变。P—VEP检查异常率与病变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有关。同时检查半视野刺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视交叉后病变 P—VEP
  • 简介: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特点。EMG、神经电图无创,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诊断手段。

  • 标签: 脱髓鞘性神经病 EMG 神经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显像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临床应用,对制备18F-FDG进行无热源试验研究.结果:18F-FDG对肿瘤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及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18F-FDG对肿瘤诊断、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应用和研究其有极高价值,其制剂无热源试验为阴性,显示可用于临床.

  • 标签: ^18F-FDG 肿瘤 诊断 内毒素检测 正电子显像剂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优生学科门诊病员资料,评价优生学科全天门诊开设后积极作用。方法:对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优生学科就诊病员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优生学科全天门诊开设后病员就诊信息。结果:χ2检验显示优生学科全天门诊开设后月就诊病人数量、病种较开展前显著增加。结论:优生学科全天门诊开放有着巨大病员需求,对控制成都市龙泉驿区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优生学科 胎儿游离DNA 无创产前检查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